資料:氨(NH3)是一種沒有顏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極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很快,在常溫下,1體積水大約可溶解700體積氨氣.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氨水有弱堿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或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

請依據(jù)上述資料中提供的相關(guān)信息完成本題.某同學通過以下實驗探究噴泉實驗的原理.

(1)

按圖示裝置進行氨的噴泉實驗.(圖中a為充滿氨氣的圓底燒瓶;b為固定在橡皮塞上內(nèi)裝有少量水的滴管;c為酚酞溶液;f為止水夾,該止水夾夾在連接有上下兩段玻璃管的膠管上,上段玻璃管固定在橡皮塞上且伸入燒瓶內(nèi),下段玻璃管伸進酚酞溶液中)請說明應如何引發(fā)噴泉.

________.

(2)

該同學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燒杯中只有少量液體通過玻璃管緩緩進入燒瓶,并未形成噴泉,請分析導致實驗失敗的可能原因.(可不填滿,也可補充)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

該同學依據(jù)上述噴泉實驗的原理,更換了實驗藥品,在上圖裝置中的燒瓶中充滿干燥氣體a,滴管中裝有液體b,按上述操作引發(fā)噴泉,燒杯中的液體c最終幾乎充滿燒瓶(b和c相同).則a和b分別是________(填寫相應的序號).

答案:
解析:

(1)

擠壓膠頭滴管的膠頭,使滴管中的液體進入燒瓶,然后可輕輕搖動燒瓶,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液體就會噴入燒瓶.(也可先打開止水夾,然后再擠壓膠頭).(3分)

(2)

①燒瓶內(nèi)氨氣收集得不滿(或只收集了很少的氨氣)②燒瓶內(nèi)壁不干燥,氨氣溶解混入了空氣③裝置漏氣,氨氣溶解的過程中空氣進入,不能形成噴泉.(只要回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得4分).

(3)

②④(選對其中的一項得1分,兩項都對得3分,但選錯一項就只得0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室可以通過以下三條途徑按不同要求制取氮氣:
①加熱NaNO2(一種致癌物質(zhì),有毒)與NH4Cl的混合物濃溶液制取N2;
②將空氣通過灼熱的活性銅粉制得較純凈的N2;
③加熱條件下用NH3還原CuO得純凈的N2和活性銅粉.
如圖所示,給出了按上述途徑制取N2可供選擇的幾種實驗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按途徑①制取N2時,應選用上述裝置中的
F
F
(填裝置代碼)做發(fā)生裝置.
(2)若只需較純凈的N2,有同學建議把②和③兩條途徑協(xié)同使用,這樣做的好處是
銅和氧化銅可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省試劑(或避免使用有毒物質(zhì)而造成污染)
銅和氧化銅可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省試劑(或避免使用有毒物質(zhì)而造成污染)

(3)按途徑③制取N2時,若氣流從左到右的順序所需的上述裝置是:A→C→B→D.在A裝置中所需要的試劑是
濃氨水
濃氨水
生石灰
生石灰
.(寫試劑名稱)
①甲同學:為通過實驗現(xiàn)象驗證C處有水產(chǎn)生,必須在C裝置前后都連接E裝置,其中填充的固體藥品按前后順序分別為
堿石灰(或無水氯化鈣)
堿石灰(或無水氯化鈣)
、
無水硫酸銅
無水硫酸銅
.(寫試劑名稱)
②乙同學: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黑色固體完全變紅,質(zhì)疑此時紅色固體可能含Cu2O.通過查閱資料知:Cu2O+2H+=Cu2++Cu+H2O.依據(jù)信息,請設(shè)計實驗證明C處的紅色固體中是否含有Cu2O:
取樣加入稀硫酸后溶液呈藍色,即證明含Cu2O
取樣加入稀硫酸后溶液呈藍色,即證明含Cu2O

③丙同學:實驗時充分加熱,至C裝置硬質(zhì)玻管質(zhì)量不再減輕為止.實驗完畢后,若實驗測得收集的N2體積為aL(已折算為標準狀況),硬質(zhì)玻管質(zhì)量減輕了bg.則氨分子中氮、氫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用含a、b的字母的代數(shù)式表示)
16a
22.4b
16a
22.4b
(此空記3分).
(4)目前工業(yè)上用氮氣和氫氣直接合成氨,氨經(jīng)一系列反應可制得硝酸.在以上各步反應中,按要求完成化學反應方程式:
①氮元素只發(fā)生還原反應
N2+3H2
高溫高壓
催化劑
2NH3
N2+3H2
高溫高壓
催化劑
2NH3
、
②氮元素既發(fā)生氧化反應又發(fā)生還原反應:
3NO2+H2O=2HNO3+NO
3NO2+H2O=2HNO3+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資料顯示:“氨氣可在純氧中安靜燃燒…”.某;瘜W小組學生設(shè)計如下裝置(圖中鐵夾等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氨氣與氧氣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用裝置A制取純凈、干燥的氨氣,大試管內(nèi)碳酸鹽的化學式是
(NH42CO3(或NH4HCO3
(NH42CO3(或NH4HCO3
;堿石灰的作用是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2)將產(chǎn)生的氨氣與過量的氧氣通到裝置B(催化劑為鉑石棉)中,用酒精噴燈加熱: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學方程式是
4NH3+5O2
催化劑
.
4NO+6H2O
4NH3+5O2
催化劑
.
4NO+6H2O
;
②試管內(nèi)氣體變?yōu)榧t棕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NO+O2=2NO2
2NO+O2=2NO2

(3)將過量的氧氣與A產(chǎn)生的氨氣分別從a、b兩管進氣口通入到裝置C中,并在b管上端點燃氨氣,可觀察到氨氣安靜燃燒,此外無其它明顯現(xiàn)象.
①兩氣體通入的先后順序是
先通入O2,后通入NH3
先通入O2,后通入NH3
,其理由是
若先通氨氣,氨在空氣中不能點燃,逸出造成污染
若先通氨氣,氨在空氣中不能點燃,逸出造成污染

②由實驗現(xiàn)象可知,氨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4NH3+3O2
 點燃 
.
 
2N2+6H2O
4NH3+3O2
 點燃 
.
 
2N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Ⅰ.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學習小組欲制取氨氣并探究其性質(zhì).

請回答:
(1)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是
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2)①如圖1是進行氨氣噴泉實驗的裝置,引發(fā)噴泉的操作步驟是
輕輕擠壓滴管,使少量水加入燒瓶,然后打開止水夾K
輕輕擠壓滴管,使少量水加入燒瓶,然后打開止水夾K

②氨氣使燒杯中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其原因是(用電離方程式 表示)
NH3+H2O?NH3?H2O?NH4++OH-
NH3+H2O?NH3?H2O?NH4++OH-

(3)該小組同學設(shè)計了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部分夾持儀器未畫出),探究氨氣的還原性并檢驗產(chǎn)物.
①實驗現(xiàn)象為:黑色CuO變?yōu)榧t色;白色無水CuSO4粉末變?yōu)樗{色;同時生成一種無色氣體,該氣體無污染.請寫出氨氣與Cu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CuO+2NH3
  △  
.
 
3Cu+N2+3H2O
3CuO+2NH3
  △  
.
 
3Cu+N2+3H2O

②堿石灰的作用是
吸收氨氣中混有的水蒸氣,防止干擾產(chǎn)物水的測定
吸收氨氣中混有的水蒸氣,防止干擾產(chǎn)物水的測定

③整套裝置在方框處應添加一種裝置后,此實驗設(shè)計才較完善,請在方框中補畫出E裝置圖(要求 注明裝置中所加試劑名稱)

Ⅱ.3.2g Cu與30mL,8mol/L過量HNO3反應,硝酸的還原產(chǎn)物為NO,NO2,反應后溶液中所含H+為a mol,則:①此時溶液中所含的NO3-
0.1+a
0.1+a
mol.
②所生成的NO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為
(0.02-0.5a)×22.4
(0.02-0.5a)×22.4
 L.(以上結(jié)果均用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
Ⅲ.某黑色固體甲可能含有氧化銅、硫化銅、硫化亞銅,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亞銅.
查閱資料知道:
①氧化亞銅在酸性環(huán)境下會發(fā)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u2+和銅單質(zhì),在氧氣流中煅燒,可以轉(zhuǎn)化為氧化銅.
②硫化銅和硫化亞銅常溫下都不溶于稀鹽酸.在氧氣流中煅燒,硫化銅和硫化亞銅都轉(zhuǎn)化為氧化銅和二氧化硫.為了研究甲的成分,該小組同學在收集到足夠量的固體甲后,進行了如圖3所示的實驗:
(1)③中在煅燒過程中一定發(fā)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CuS+3O2
 高溫 
.
 
2CuO+2SO2
2CuS+3O2
 高溫 
.
 
2CuO+2SO2

(2)關(guān)于固體甲的成分的判斷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D
BCD

A.固體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時存在;
B.固體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種;
C.固體甲中若沒有Cu2O,則一定有Cu2S;
D.固體甲中若存在Cu2O,也可能有Cu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銀鏡反應是檢驗醛基的重要反應,教材對該實驗的操作條件只是粗略的描述.某同學進行如下研究:
(1)在干凈試管中加入2ml 2%
 
,然后,
 
得到銀氨溶液,分裝入5支試管,編號為1#、2#、3#、4#、5#.
(2)依次滴加2%、5%、10%、20%、40%的乙醛溶液4滴,快速振蕩后置于60℃~70℃的水浴中.3分鐘后,試管1#未形成大面積銀鏡,試管5#的銀鏡質(zhì)量差有黑斑,試管4#產(chǎn)生的銀鏡質(zhì)量一般,試管2#、3#形成光亮的銀鏡.該研究的目的是:
 

(3)乙醛發(fā)生銀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有文獻記載:在強堿性條件下,加熱銀氨溶液可能析出銀鏡.驗證和對比實驗如下.
裝置 實驗序號 試管中的藥品 現(xiàn)象
精英家教網(wǎng) 實驗Ⅰ 2mL銀氨溶液和數(shù)滴較濃NaOH溶液 有氣泡產(chǎn)生:
一段時間后,溶液逐漸變黑:試管壁附著銀鏡
實驗Ⅱ 2mL銀氨溶液和
數(shù)滴濃氨水
有氣泡產(chǎn)生:一段時間后,溶液無明顯變化
該同學欲分析實驗Ⅰ和實驗Ⅱ的差異,查閱資料后,得知:
a.Ag(NH32++2H2O?Ag++2NH3?H2O     b.AgOH不穩(wěn)定,極易分解為黑色Ag2O
經(jīng)檢驗,實驗Ⅰ的氣體中有NH3,黑色物質(zhì)中有Ag2O.產(chǎn)生Ag2O的原因是:
 

(5)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NH3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
 
.用稀HNO3清洗試管壁上的Ag,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6)該同學對產(chǎn)生銀鏡的原因提出假設(shè):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NH3還原Ag2O.如果該假設(shè)成立,則說明檢驗醛基時,銀氨溶液不能呈強堿性,因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