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考證說:“中國至少在距今3 000年以前,就已經(jīng)使用玻璃了!毕铝杏嘘P(guān)玻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純堿、石灰石和石英
B.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鈉、硅酸鈣和二氧化硅
C.玻璃在加熱熔化時有固定的熔點
D.盛放燒堿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是為了防止燒堿跟二氧化硅生成硅酸鈉而使瓶塞與瓶口粘在一起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離子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也不產(chǎn)生沉淀的是( )
A.Na+、Ba2+、Cl-、SO B.K+、Na+、NO、OH-
C.H+、NH、Fe3+、SO D.H+、Cl-、CH3COO-、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氣體的摩爾體積約為22.4 L·mol-1
B.1 mol H2的質(zhì)量是2 g,它所占的體積是22.4 L·mol-1
C.在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1 mol任何物質(zhì)所占的體積都約為22.4 L·mol-1
D.在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1 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為22.4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4.8 g O2和0.2 mol CO2,它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________,質(zhì)量之比是________,在同溫同壓下的體積之比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若將鋁粉分別加入下列溶液中,能放出氫氣,且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Ba2+、Cl-、N B.N、C、N、Na+
C.N、K+、[Al(OH)4]-、OH- D.Na+、Ba2+、Mg2+、H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某溶液中加入鋁粉能產(chǎn)生氫氣,在該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Na+、K+、Cl-、SO B.Cu2+、Fe2+、NO、SO
C.Na+、Ca2+、Cl-、ClO- D.K+、NH、Cl-、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鋁是一種重要的金屬,在生產(chǎn)、生活中具有許多重要的用途,下圖是從鋁土礦中制備鋁的工藝流程:
已知: 鋁土礦的主要成分是Al2O3,此外還含有少量SiO2、Fe2O3等雜質(zhì);回答下列問題:
(1)向鋁土礦中加入足量鹽酸過濾后所得濾渣A的主要成分為________。
(2)在工藝流程中,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過程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濾后所得濾渣B的成分為________。用二氧化碳酸化后過濾所得濾液中的溶質(zhì)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面圖示中,A為一種常見的單質(zhì),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見化合物。已知A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淡黃色固體(部分產(chǎn)物已略去)。
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p>
(1)寫出化學(xué)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以上反應(yīng)中屬于置換反應(yīng)的有________(填寫編號)。
(3)寫出下列轉(zhuǎn)化的化學(xué)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磷酸(H3PO4)的摩爾質(zhì)量與6.02×1023個磷酸分子的質(zhì)量在數(shù)值上相等
B.6.02×1023個氮分子和6.02×1023個氫分子的質(zhì)量比等于14∶1
C.32 g氧氣所含的原子數(shù)目為2×6.02×1023
D.常溫常壓下,0.5×6.02×1023個一氧化碳分子所占的體積是11.2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