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如圖裝置,可以模擬鐵的電化學防護。
若X為碳棒,為減緩鐵的腐蝕,開關K應該置于 處。若X為鋅,開關K置于M處,該電化學防護法稱為 。
(2)肼(N2H4)又稱聯(lián)氨,是一種可燃性液體,其燃燒熱較大且燃燒產物對環(huán)境無污染,故可以用作火箭燃料。肼—空氣燃料電池是一種堿性燃料電池,電解質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該電池放電時,通入肼的一極為 極,該極的電極反應式是 ,電池工作一段時間后,電解質溶液的pH將 (填“增大”、“減小”、“不變”)。
(3)碘被稱為 “智力元素”,科學合理地補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碘酸鉀(KIO3)是國家規(guī)定的食鹽加碘劑,它的晶體為白色,可溶于水。碘酸鉀在酸性介質中與過氧化氫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單質碘。以碘為原料,可通過電解制備碘酸鉀。(陰、陽兩極均用惰性電極,陰極室與陽極室用陽離子交換膜隔開)請回答下列問題:電解前,先將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過量氫氧化鉀溶液,溶解時發(fā)生反應:3I2+6KOH=5KI+KIO3+3H2O,將該溶液加入陽極區(qū)。另將氫氧化鉀溶液加入陰極區(qū),電解槽用水冷卻。電解時,陽極上發(fā)生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元素周期表與元素周期律在學習、研究和生產實踐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⑤ | ⑥ | ||||||
3 | ① | ③ | ④ | ⑦ | ⑨ | |||
4 | ② | ⑧ |
請回答:(1)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號)。
(2)在①、②、③三種元素的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中,堿性最強的是 (填化學式)。
(3)①、②、③三種元素按離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為 (填離子符號)。
(4)⑥元素形成的具有強氧化性的氫化物電子式是 , 該元素另一種氫化物在常溫下與②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還原性A-<B-<C-,則下列反應能夠進行的是
①A2+2B-=B2+2A- ②B2+2A-=A2+2B- ③B2+2C-=C2+2B- ④C2+2A-=A2+2C-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水的電離平衡曲線如圖所示, 若以A點表示25℃時水的電離達平衡時的離子濃度,B點表示100℃時水的電離達平衡時的離子濃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純水中25℃時的c(H+)比100℃時的c(H+)大
B.100℃時某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c(H+)=1×10-11mol/L,則該溶液的pH可能是11或3
C.將pH=9的Ba(OH)2溶液與pH=4的稀鹽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溫,混合溶液的pH=7,則Ba(OH)2溶液和鹽酸的體積比為10: 1
D.25℃時,某Na2SO4 溶液中c(SO42-)=5×10-4 mol/L,則溶液中c(Na+):c(OH-)為10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定溫度下,測得0.1 mol·L-1CH3COOH溶液的PH為3.0。則CH3COOH在水中的電離度為 ,此溫度CH3COOH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下列過程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是
A.用含硅膠、鐵粉的透氣小袋與食品一起密封包裝
B.用熱堿水清除炊具上殘留的油污
C.用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
D.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異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鹽是一類常用物質,下列物質可直接形成鹽的是
①金屬 ②堿性氧化物 ③堿 ④非金屬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④⑤⑥
C.只有①②③⑤⑥ 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以下有關化學用語描述正確的是
A.Mg2+的電子排布式:1s22s22p63s2 B.NH4Cl的電子式:
C.氨氣的空間結構:三角錐形 D.甲醛結構簡式:C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海藻中含有豐富的、以離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下圖是實驗室從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可用淀粉溶液檢驗步驟②的反應是否進行完全 B.步驟①、③的操作分別是過濾、萃取分液
C.步驟③中加入的有機溶劑是乙醇 D.步驟④的操作是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