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X、Y、Z原子序數(shù)之和為36,X、Y在同一周期,X+與Z2-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層結構。下列推測不正確的是 (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屬性最強 B.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最強
C.原子半徑X>Y,離子半徑X+>Z2- D.同族元素中Z的氫化物穩(wěn)定性最高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92gCu片與一定量的濃HNO3作用,當收集到NO2和
NO氣體共1.12L時(標準狀況),
金屬銅恰好全部作用。則:
(1)反應中消耗HNO3 mol,轉移電子 mol
(2)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氣體,最后氣體的體積為 L (標準狀況)
(3)向收集到的氣體中通入 mL O2(標準狀況)才能使水剛好充滿整個集氣容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表示對應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用亞硫酸鈉溶液處理紙漿中的殘氯:SO32-+ 2OH-+ Cl2 = 2Cl-+ SO42-+ H2O
B.二氧化硫通入足量的溴水中:SO2 + Br2 +2H2O = 2HBr+2H++SO42-
C.硫酸氫銨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H++NH4++2OH-=NH3·H2O+H2O
D.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2MnO4-+5SO2+4OH-=2Mn2++5SO4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
加入1mol·L-1的鹽酸,測得溶液中的CO32-、HCO3-、AlO2-、Al3+的物質的量與加入鹽酸溶液的體積變化關系如圖所示。請根據圖像推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已知HCO3-與AlO2-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A.M點時生成的CO2為0 mol
B.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與Al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
C.V1:V2=1:4
D.a段表示的離子方程式為:AlO2- +H+ + H2O=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ClO2氣體是一種常用的消毒劑,我國從2 000年起逐步用ClO2代替氯氣對飲用水進行消毒。
(1)消毒水時,ClO2還可將水中的Fe2+、Mn2+等轉化成Fe(OH)3和MnO2等難溶物除去,在這個過程中,F(xiàn)e2+、Mn2+的化合價升高,說明ClO2具有____▲__性。
(2)工業(yè)上可以通過下列方法制取ClO2,請完成該化學反應方程式:
2KClO3+SO2===2ClO2+______▲____。
(3)自來水廠用ClO2處理后的水中,要求ClO2的濃度在0.1~0.8 mg·L-1之間。碘量法可以檢測水中ClO2的濃度,步驟如下:
Ⅰ.取一定體積的水樣,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鉀,再用氫氧化鈉溶液調至中性,并加入淀粉溶液,溶液變藍。
Ⅱ.加入一定量的Na2S2O3溶液。(已知:2S2O+I2===S4O+2I-)
Ⅲ.加硫酸調節(jié)水樣pH至1~3。
操作時,不同pH環(huán)境中粒子種類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
①操作Ⅰ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確定操作Ⅱ完全反應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操作Ⅲ過程中,溶液又呈藍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水樣的體積為1.0 L,在操作Ⅱ時消耗了1.0×10-3 mol·L-1的Na2S2O3溶液10 mL,則水樣中ClO2的濃度是____▲____mg·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一定量的氯氣通入30 mL濃度為10.00 mol/L的氫氧化鈉
濃溶液中,加熱少許時間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體系。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與NaOH反應的氯氣一定為0.3 mol
B.n(Na+)∶n(Cl-)可能為7∶3
C.若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為n mol,則0.15<n<0.25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為1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稀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
分成兩份。向其中一份逐漸加入銅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還原為NO)。向另一份逐漸加入鐵粉,產生氣體的量隨鐵粉質量增加的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
(1)第二份溶液中最終溶質為 ;
(2)OA段產生的氣體是 (填化學式),BC段產生的氣體是 (填化學式),AB段的反應為 ;
(3)原混合酸中HNO3的物質的量為 mol,H2SO4的物質的量濃度應為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表是稀硫酸與某金屬反應的實驗數(shù)據:
實驗 序號 | 金屬質量/g | 金屬狀態(tài) | c(H2SO4) /mol·L-1 | V(H2SO4溶液)/mL | 溶液溫度/℃ | 金屬消失的時間/s | |
反應前 | 反應后 | ||||||
1 | 0.10 | 絲 | 0.5 | 50 | 20 | 34 | 500 |
2 | 0.10 | 粉末 | 0.5 | 50 | 20 | 35 | 50 |
3 | 0.10 | 絲 | 0.7 | 50 | 20 | 36 | 250 |
4 | 0.10 | 絲 | 0.8 | 50 | 20 | 35 | 200 |
5 | 0.10 | 粉末 | 0.8 | 50 | 20 | 36 | 25 |
6 | 0.10 | 絲 | 1.0 | 50 | 20 | 35 | 125 |
7 | 0.10 | 絲 | 1.0 | 50 | 35 | 50 | 50 |
8 | 0.10 | 絲 | 1.1 | 50 | 20 | 34 | 100 |
9 | 0.10 | 絲 | 1.1 | 50 | 30 | 44 | 40 |
分析上述數(shù)據,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4和5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對反應速率有影響,____________,反應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規(guī)律的實驗還有________(填實驗序號)。
(2)僅表明反應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產生影響的實驗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實驗序號)。
(3)本實驗中影響反應速率的其他因素還有________,其實驗序號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