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實驗室利用硫酸廠燒渣(主要成分為鐵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備聚鐵(堿式硫酸鐵的聚合物)和綠礬(FeSO4·7H2O),過程如下:

(1)將過程②中的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會褪色的是 ;

A.品紅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溴水

(2)過程①中,F(xiàn)eS和O2、H2SO4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3)過程③中,需加入的物質(zhì)是 ;

(4)過程④中,蒸發(fā)結晶需要使用酒精燈、三角架、泥三角,還需要的儀器有 ;

(5)過程⑤調(diào)節(jié)pH可選用下列試劑中的 (填選項序號);

A.稀硫酸 B.CaCO3 C.NaOH溶液

(6)過程⑥中,將溶液Z加熱到70一80℃,目的是 ;

(7)實驗室為測量所得到的聚鐵樣品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進行下列實驗。①用分析天平稱取2.700g樣品;②將樣品溶于足量的鹽酸后,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③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得固體質(zhì)量為3.495g。若該聚鐵主要成分為[(Fe(OH)(SO4)]n,則該聚鐵樣品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假設雜質(zhì)中不含鐵元素和硫元素)。

 

(1)ACD (2)4FeS+3O2 + 12H+= 4Fe3+ +6H2O+4S (3)Fe(或鐵) (4)蒸發(fā)皿、玻璃棒

(5)C (6)促進Fe3+的水解 (7)31.1%

【解析】

試題分析:(1)固體W中含有S、SiO2,將其灼燒。其中的S會變?yōu)镾O2氣體,SO2氣體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SO2氣體有還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因發(fā)生氧化反應反應而褪色,但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yōu)榧t色。因此選項為A、C、D。(2)過程①中,根據(jù)框圖中的各種物質(zhì)及質(zhì)量守恒定律和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可知:FeS和O2、H2SO4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4FeS+3O2 + 12H+= 4Fe3+ +6H2O+4S。(3)由于發(fā)生反應得到的物質(zhì)中含有Fe3+.,而最后要制取綠礬FeSO4,所以過程③中,要加入還原劑Fe粉。(4)過程④中,蒸發(fā)結晶需要使用酒精燈、三角架、泥三角,還需要的儀器有蒸發(fā)皿、玻璃棒。(5)過程⑤調(diào)節(jié)pH,使溶液的pH增大,應該加入堿,排除A,而若加入CaCO3,會消耗酸,但是引入的雜質(zhì)離子Ca2+不容易除去,因此可選用下列試劑中的NaOH。選項為C。(6)過程⑥中,將溶液Z加熱到70一80℃,目的是促進Fe3+的水解使迅速產(chǎn)生聚鐵。(7)n(SO42-)=3.495g÷233g/mol=0.015mol。n(Fe)= n(SO42-)= 0.015mol,所以m(Fe)=0.015mol×56g/mol=0.84g,所以該聚鐵樣品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0.84g÷ 2.700g)×100%=31.1%。

考點:考查SO2的性質(zhì)、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及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計算的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四次聯(lián)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甲、乙兩個裝置,所盛溶液體積和濃度均相同且足量,當電路中通過的電子都是0.1mol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相同條件下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V甲=V乙

B.溶液pH值變化:甲減小乙增大

C.溶液的質(zhì)量變化:甲減小乙增大

D.電極反應式:甲中陰極:Cu2++2e—= Cu, 乙中負極:Mg - 2e—= 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福建省寧德市高三5月質(zhì)檢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2.24 L NH3分子中共價鍵數(shù)目為0.3 NA

B.1 L 1 mol·L-1H2O2溶液中氧原子數(shù)目為2 NA

C.25℃時,pH=7的純水中OH-數(shù)目為1×10-7 NA

D.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NH4+數(shù)目為0.1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福建省高三熱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5分)制燒堿所用鹽水需兩次精制。第一次精制主要是用沉淀法除去粗鹽水中Ca2+、Mg2+、Fe3+、SO42-等離子,過程如下:

Ⅰ.向粗鹽水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過濾;

Ⅱ.向所得濾液中加入過量Na2CO3溶液,過濾;

Ⅲ.濾液用鹽酸調(diào)節(jié)pH,獲得一次精制鹽水。

(1)過程Ⅰ、Ⅱ生成的部分沉淀及其溶解度(20℃/g)如下表:

CaSO4

Mg2(OH)2CO3

CaCO3

BaSO4

BaCO3

2.6×10-2

2.5×10-4

7.8×10-4

2.4×10-4

1.7×10-3

①檢測Fe3+是否除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過程Ⅰ選用BaCl2而不選用CaCl2,運用表中數(shù)據(jù)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除去Mg2+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檢測Ca2+、Mg2+、Ba2+是否除盡時,只需檢測_______(填離子符號)。

(2)第二次精制要除去微量的I-、IO3-、NH4+、Ca2+、Mg2+,流程示意如下:

①過程Ⅳ除去的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鹽水b中含有SO42-。Na2S2O3將IO3-還原為I2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過程VI中,在電解槽的陰極區(qū)生成NaOH,結合化學平衡原理解釋: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福建省高三熱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與生產(chǎn)和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鈉可以保存在煤油或酒精中,防止在空氣中變質(zhì)

B.石油的裂化和煤的干餾,都屬于化學變化

C.等物質(zhì)的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燒時所需氧氣的質(zhì)量相等

D.聚氯乙烯制品易造成白色污染,可采用焚燒法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福建省南平市畢業(yè)班質(zhì)量檢查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選項合理的是( )

A.pH皆等于3 的兩種溶液都稀釋100倍后,pH都為5

B.10mL 0.02mol/L HCl溶液與10mL 0.02mol/L Ba(OH) 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體積為20mL,則溶液的pH=7

C.在0.1mol/L某二元弱酸強堿鹽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D.室溫下,在一定量稀氨水中逐滴滴入稀鹽酸,對于所得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關系

可能是:c(NH4+)>c(Cl—)>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AgNO3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實驗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時,常將AgNO3固體先溶于較濃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餾水稀釋到所需的濃度,以 (填“促進”、“抑制”)其水解。

(2)在25℃下,將a mol·L-1的氨水與0.01 mol·L-1的鹽酸等體積混合,充分反應后溶液呈中性,則反應后溶液存在的離子有 ,其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氨水的濃度a 0.01 mol·L-1(填“>”、“ <”或“=”)。

(3)用已知濃度的NaOH標準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選用酚酞為指示劑,造成測定結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未用標準液潤洗堿式滴定管;

B.滴定到終點讀數(shù)時發(fā)現(xiàn)滴定管尖嘴處懸掛一滴溶液;

C.盛裝未知液的錐形瓶用蒸餾水洗過,未用待測液潤洗;

D.滴定終點讀數(shù)時,俯視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zhì)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還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順序排列的一組是

A.F2、K、HCl B.Cl2、Al、H2

C.SO2、Na、Br2 D.O2、S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福建省三明市三校高三下學期聯(lián)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數(shù)據(jù)是對應物質(zhì)的熔點據(jù)此做出的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Na2O

NaCl

AlF3

AlCl3

920

801

1291

190

BCl3

Al2O3

CO2

SiO2

-107

2073

-57

1723

 

 

 

 

 

A.鋁的化合物的晶體中有的是離子晶體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體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類型的晶體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類型的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