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明礬石經(jīng)處理后得到明礬[KAl(SO42•12H2O].從明礬制備Al、K2SO4和H2SO4的工藝過程如圖所示:

焙燒明礬的化學方程式為: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焙燒明礬的反應中,還原劑是S(硫).
(2)從水浸后的濾液中得到K2SO4晶體的方法是蒸發(fā)結晶.
(3)以Al和NiO(OH)為電極,NaOH溶液為電解液組成一種新型電池,放電時NiO(OH)轉(zhuǎn)化為Ni(OH)2,該電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Al+3NiO(OH)+NaOH+H2O═NaAlO2+3Ni(OH)2

分析 明礬和硫焙燒發(fā)生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氣體二氧化硫與氧氣在五氧化二礬作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用98.3%的濃硫酸吸收,SO3+H2O=H2SO4,制得硫酸;焙燒所得固體混合物,用水浸,為提高浸出率,可采取粉碎固體混合物、不斷攪拌,從水浸后的濾液中蒸發(fā)結晶得到K2SO4晶體,步驟③電解Al2O3,制得Al,以此解答該題.

解答 解:明礬和硫焙燒發(fā)生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氣體二氧化硫與氧氣在五氧化二礬作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用98.3%的濃硫酸吸收,SO3+H2O=H2SO4,制得硫酸;焙燒所得固體混合物,用水浸,為提高浸出率,可采取粉碎固體混合物、不斷攪拌,從水浸后的濾液中蒸發(fā)結晶得到K2SO4晶體,步驟③電解Al2O3,制得Al,
(1)明礬和硫焙燒發(fā)生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反應中SS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硫,故還原劑為S,故答案為:S(硫);
(2)從溶液中獲得晶體,需要經(jīng)過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等操作,故答案為:蒸發(fā)結晶;
(3)放電時NiO(OH)轉(zhuǎn)化為Ni(OH)2,同時鋁被氧化,因電解液呈堿性,則生成偏鋁酸鈉,反應的總方程式為Al+3NiO(OH)+NaOH+H2O═NaAlO2+3Ni(OH)2
故答案為:Al+3NiO(OH)+NaOH+H2O═NaAlO2+3Ni(OH)2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zhì)的制備,為高考常見題型,題目難度中等,試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實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無機化學命名委員會在1989年作出決定:把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號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順序編為18列,如堿金屬為第1列,稀有氣體為第18列.按這個規(guī)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3列元素種類最多
B.每一列都有非金屬元素
C.從上到下第1列元素的單質(zhì)熔點逐漸升高,而第17列元素的單質(zhì)熔點逐漸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某實驗研究小組欲檢驗草酸晶體分解的產(chǎn)物并測定其純度(雜質(zhì)不發(fā)生反應).查閱資料:草酸晶體( H2C204•2H20)l00℃開始失水,101.5C熔化,150℃左右分解產(chǎn)生H2O、CO和C02.下面是可供選擇的實驗儀器(圖中某些加熱裝置已略去),實驗所需藥品不限.

(l)最適宜加熱分解草酸晶體的裝置是C(試管底部略向下彎成弧形).若選裝置A可能會造成的后果是固體藥品熔化后會流到試管口;若選裝置B可能會造成的后果是冷凝水會倒流到試管底,造成試管破裂.
(2)三種氣體檢驗的先后次序是C(填編號).
A.CO2、H2O、CO    B.CO、H2O、CO2     C.H2O、CO2、CO    D.H2O、CO、CO2
(3)實驗利用裝置“G(堿石灰)-F-D(CuO固體)-F”檢驗CO,則F中盛裝的試劑是澄清的石灰水,證明含有CO的現(xiàn)象是前一個F中沒有渾濁,后一個F中有沉淀,D中固體反應后從黑色變成紅色.
(4)把分解裝置與裝有NaOH溶液的E裝置直接組合,測量完全分解后所得氣體的體積,測定ag草酸晶體的純度.經(jīng)實驗得到氣體的體積為VmL(已換算成標準狀況),則草酸純度的表達式為$\frac{{126×V×{{10}^{-3}}}}{{\frac{22.4}{a}}}$.
(5)請設計實驗方案測量草酸二級電離平衡常數(shù)Ka2的值:常溫時,用pH計測量0.100mol/L草酸鈉溶液的pH,則$c(O{H^-})=\frac{K_w}{{c({H^+})}}$,依據(jù)C2O42-+H2O?HC2O4-+OH-計算$\frac{K_w}{{{K_{a2}}}}=\frac{{{c^2}(O{H^-})}}{{0.1-c(O{H^-})}}$,,并根據(jù)方案中測得的物理量,寫出計算Ka2的表達式${K_{a2}}=\frac{{0.1-c(O{H^-})}}{{{c^2}(O{H^-})}}×{K_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單質(zhì)在暗處與H2劇烈化合并發(fā)生爆炸.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非金屬性:Z<T<XB.R與Q的電子數(shù)相差26
C.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R<T<QD.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R>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分子結構中沒有環(huán)的烷烴稱為開鏈烷烴.通式是CnH2n+2(n是正整數(shù)),其分子中每減少2個碳氫鍵,必增加一個碳碳鍵(它可能是雙鍵或叁鍵,也可能是環(huán)烴),可稱為增加了1個不飽和度(用希臘字母Ω表示,又名“缺氫指數(shù)”),假如若干烴類分子和烴基的不飽和度如下:
①CH3CH2CH2CH3,Ω=0;②(CH32CH-,Ω=0;③CH2=CHCH2-,Ω=1;④Ω=4;⑤Ω=2;⑥Ω=4.
現(xiàn)有下列烴A、B、C,根據(jù)要求完成以下各題:

(1)烴A的分子內(nèi)處于同一平面上碳原子數(shù)為9個,其不飽和度Ω=4;
(2)關于烴B的說法錯誤的是BD(填寫編號)
A.有機物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分子內(nèi)含有兩種官能團
C.B分子的不飽和度Ω=3
D.有機物B與等摩爾Br2發(fā)生加成反應只能得到一種產(chǎn)物
(3)烴C的分子式為C8H8,其不飽和度Ω=5,烴C的二氯取代物有3種,與烴C互為同分異構體且屬于芳香烴的結構簡式為C6H5-C2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粗鹽中除含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雜質(zhì)外,還含有泥砂等不溶性雜質(zhì).
將粗鹽溶解、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zhì)后,在濾液中依次滴加過量NaOH溶液、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產(chǎn)生沉淀.
(1)這些操作的目的是加NaOH是為了除去Mg2+、加BaCl2是除去SO42-,加Na2CO3是除去Ca2+和過量的Ba2+;
(2)滴加Na2CO3溶液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Na2CO3=BaCO3↓+2NaCl;CaCl2+Na2CO3=CaCO3↓+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A、B、D、E、G、J六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徑依次減。瓵、E、J位于相鄰的不同周期,有機化合物均含有E元素.

(1)常見發(fā)酵粉、加碘鹽、味精及某些食品防腐劑的主要成分都含有金屬元素A的離子.A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2)寫出E2J4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H2=CH2+H2O$\stackrel{一定條件}{→}$CH3CH2OH;其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
(3)利用右圖裝置設計一簡單實驗證明元素非金屬性D>B.甲中應盛放某種弱電解質(zhì)的溶液,其溶質(zhì)的化學式為H2S,所通入氣體與乙中某強電解質(zhì)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
(4)元素D的最高價氧化物為無色液體,0.20mol該物質(zhì)與一定量水混合得到一種稀溶液,并放出QkJ的熱量,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l2O7(l)+H2O(l)=HClO4(aq)△H=-QkJ/mol.
(5)G的最簡單氫化物溶于水得溶液X,D的氫化物溶于水得溶液Y.常溫下,將X、Y等體積混合,兩種溶液的濃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實驗編號X物質(zhì)的量濃度(mol•L-1Y物質(zhì)的量濃度(mol•L-1混合溶液的pH
0.10.1pH=5
0.20.1pH>7
①組混合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0-5mol•L-1
②組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c(NH4+)>c(Cl-)>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在課堂上,老師演示了金屬鈉與CuSO4溶液反應的實驗,同學們觀察到該反應中生成了藍色的Cu(OH)2沉淀而沒有發(fā)現(xiàn)銅單質(zhì)生成.但某同學想,會不會是因為生成的銅較少而被藍色沉淀所覆蓋從而沒有被發(fā)現(xiàn)呢?于是他想課后到實驗室繼續(xù)研究,希望進一步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1)假如該同學是你,請你寫一份實驗用品單交給老師,要求老師提供必需的用品.
①實驗探究的目的:驗證鈉與CuSO4溶液反應是否有銅生成.
②探究所依據(jù)的化學原理:Cu(OH)2可溶于鹽酸而銅不溶.
③實驗所需的用品:小刀、玻璃片、濾紙、鑷子和燒杯;金屬鈉、CuSO4溶液和鹽酸或稀H2SO4
(2)該同學在探究實驗中意外地發(fā)現(xiàn)生成的藍色沉淀中混有少量的黑色難溶物,而所使用的藥品均沒有問題,你認為該黑色難溶物是CuO(填化學式),生成該黑色難溶物的原因是鈉與水反應放出的熱使生成的Cu(OH)2部分發(fā)生分解,Cu(OH)2 $\frac{\underline{\;\;△\;\;}}{\;}$Cu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一種新型燃料電池,它是用兩根惰性金屬做電極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兩極上分別通入甲烷和氧氣,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X極:CH4+10OH--8e-═CO32-+7H2O; Y極:4H2O+2O2+8e-═8OH- 關于此燃料電池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X極為負極,Y極為正極
B.工作一段時間后,KOH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
C.電池工作時甲烷一極附近溶液的pH減小
D.該在標準狀況下通入5.6 L O2完全反應,則有1.0mol電子發(fā)生轉(zhuǎn)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