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3.某化學興趣小組擬用如圖裝置制備氫氧化亞鐵并觀察其顏色.提供化學藥品:鐵屑、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
(1)稀硫酸應放在分液漏斗中(填寫儀器名稱).
(2)本實驗通過控制A、B、C三個開關,將儀器中的空氣排盡后,再關閉開關B、打開開關AC就可觀察到氫氧化亞鐵的顏色.試分析實驗開始時排盡裝置中空氣的理由防止生成的氫氧化亞鐵被氧化
(3)實驗時為防止儀器2中鐵粉通過導管進入儀器3中,可采取的措施是將鐵粉換成鐵塊或鐵釘.
(4)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體可制備摩爾鹽晶體 (相對分子質量392),該晶體比一般亞鐵鹽穩(wěn)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①為洗滌(NH42SO4•FeSO4•6H2O粗產品,下列方法中最合適的是D
A.用冷水洗                    B.先用冷水洗,后用無水乙醇洗
C.用30%的乙醇溶液洗          D.用90%的乙醇溶液洗
②為了測定產品的純度,稱取a g產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濃度為c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測液體積均為25.00mL,實驗結果記錄如下:
實驗次數第一次第二次來第三次
消耗高錳酸鉀溶液體積/mL25.5225.0224.98
滴定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O4-+5Fe2++8H+=Mn2++5Fe3++4H2O
滴定終點的現象是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紫色,且30s不變色
通過實驗數據計算的該產品純度為$\frac{980c}{a}$×100%(用字母ac表示).上表中第一次實驗中記錄數據明顯大于后兩次,其原因可能是BC
A.實驗結束時俯視刻度線讀取滴定終點時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氣泡,滴定結束無氣泡
C.第一次滴定用的錐形瓶用待裝液潤洗過,后兩次未潤洗
D.該酸性高錳酸鉀標準液保存時間過長,有部分變質,濃度降低.

分析 用右圖裝置制備氫氧化亞鐵并觀察其顏色.提供化學藥品:鐵粉、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結合裝置分析可知,開啟BC,關閉A,需要在三頸瓶2中加入鐵單質,分液漏斗中是稀硫酸,利用反應生成氫氣排凈裝置中的空氣,可以收集C處的氣體檢驗是否是純凈的氫氣,將儀器中的空氣排盡后,然后關閉B,開啟AC,利用生成的氫氣在裝置2中壓強增大,把硫酸亞鐵溶液壓入裝置3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生成白色氫氧化亞鐵白色沉淀,可觀察到氫氧化亞鐵的顏色為白色沉淀,
(1)分析可知分液漏斗中為稀硫酸,和裝置2中的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
(2)結合裝置分析可知,開啟BC,關閉A,需要在三頸瓶2中加入鐵單質,分液漏斗中是稀硫酸,利用反應生成氫氣排凈裝置中的空氣,可以收集C處的氣體檢驗是否是純凈的氫氣,將儀器中的空氣排盡后,然后關閉B,開啟AC,利用生成的氫氣在裝置2中壓強增大,把硫酸亞鐵溶液壓入裝置3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生成白色氫氧化亞鐵白色沉淀,防止生成的氫氧化亞鐵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3)將鐵粉換成鐵塊或鐵釘,可以防止儀器2中鐵粉通過導管進入儀器3中;
(4)①依據該晶體比一般亞鐵鹽穩(wěn)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分析,洗滌不能溶解產品,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②稱取a g產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濃度為c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發(fā)生的反應為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亞鐵離子為鐵離子;
反應終點的判斷可以利用高錳酸鉀溶液的紫紅色判斷,滴入最后一滴溶液變化為紫紅色,半分鐘內不變,證明反應達到終點;
依據反應的定量關系計算亞鐵離子物質的量,得到(NH42SO4•FeSO4•6H2O的質量,計算純度,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第一次誤差較大,應舍去;
A.實驗結束時俯視刻度線讀取滴定終點時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液面被提高,讀取體積減。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氣泡,滴定結束無氣泡測定溶液體積增大;
C.第一次滴定用的錐形瓶用待裝液潤洗過,后兩次未潤洗,待裝液潤洗會增多消耗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測定結果增大;
D.三次使用的高錳酸鉀都是一樣的,消耗的高錳酸鉀體積應是相同的.

解答 解:(1)此實驗目的是制備氫氧化亞鐵,先用鐵和稀硫酸反應制備硫酸亞鐵,此反應在裝置2中進行,稀硫酸是溶液,應盛放在分液漏斗中,即應盛放在1處D的分液漏斗中,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2)打開B、C,關閉A,利用裝置2中產生的氫氣,把裝置3中的空氣排盡,使裝置處于還原氛圍,然后關閉B,打開A,產生氣體壓強增大,把產生的FeSO4,壓入到裝置3中,產生白色沉淀Fe(OH)2,氫氧化亞鐵溶液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生成氫氧化鐵,對氫氧化亞鐵顏色的觀察產生干擾,所以要排除裝置中的空氣,防止生成的氫氧化亞鐵被氧化,
故答案為:B;AC;防止生成的氫氧化亞鐵被氧化;
(3)實驗時為防止儀器2中鐵粉通過導管進入儀器3中,可采取的措施是,將鐵粉換成鐵塊或鐵釘,可以防止儀器2中鐵粉通過導管進入儀器3中,
故答案為:將鐵粉換成鐵塊或鐵釘;
(4)①因為硫酸亞鐵銨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應該用乙醇洗滌,減少硫酸亞鐵銨的溶解,同時利用乙醇和水互溶,從而達到洗滌的要求,故選D,
故答案為:D;
②利用高錳酸鉀的強氧化性,Fe2+的強還原性,兩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Fe2+被氧化成Fe3+↑1,Mn由+7價→+2↓5,最小公倍數5,根據原子個數、電荷守恒,即MnO4-+5Fe2++8H+=Mn2++5Fe3++4H2O,向溶液中滴加中高錳酸鉀,高錳酸鉀顯紫紅色,因此滴定到終點: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紫色,且30s不變色,因為第一次與第二次、第三次相差較大,忽略不計,消耗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為 $\frac{25.02+24.98}{2}$ml=25mL,根據離子反應方程式,得出:n[(NH42SO4•FeSO4•6H2O]=5n(KMnO4)=25×10-3×c×5mol,則500mL溶液中含有n[(NH42SO4•FeSO4•6H2O]=25×10-3×c×5×500/25mol=2.5cmol,
所以質量分數=2.5c×$\frac{392}{a}$×100%=$\frac{980c}{a}$×100%,
A、俯視讀數,造成所讀的數偏小,故A錯誤;
B、滴定管尖嘴有氣泡,滴定結束無氣泡,所消耗的液體體積增加,故B正確;
C、錐形瓶用待測液潤洗,待測液的物質的量增加,則消耗高錳酸鉀的體積增加,故C正確;
D、三次使用的高錳酸鉀都是一樣的,消耗的高錳酸鉀體積應是相同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MnO4-+5Fe2++8H+=Mn2++5Fe3++4H2O;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紫色,且30s不變色;$\frac{980c}{a}$×100%;BC.

點評 本題考查了氫氧化亞鐵制備的非常規(guī)制備方法和實驗過程分析判斷,滴定實驗的注意問題和計算應用,注意掌握物質性質,實驗過程的理解應用,掌握基礎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為探究鐵和鐵的化合物的一些化學性質,某學生實驗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
(1)高溫下,讓鐵粉與水蒸氣反應,見圖.
試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3Fe+4H2O$\frac{\underline{\;\;△\;\;}}{\;}$Fe3O4+4H2
(2)按照如下示意圖進行試驗操作.
Fe2O3固體$\stackrel{HCl}{→}$A溶液$\stackrel{足量Fe粉}{→}$B溶液$\stackrel{NaOH}{→}$C
①用兩只試管分別取A、B上層澄清溶液,分別滴入幾滴KSCN溶液,溶液的顏色A紅色,B淺綠色.
②寫出上述過程中有關的離子反應方程式:A→B2Fe3++Fe=3Fe2+
③B→C可看到的現象是先產生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yōu)榧t褐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醇與氫鹵酸反應是制備鹵代烴的重要方法.實驗室制備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反應如下:NaBr+H2SO4═HBr+NaHSO4①R-OH+HBr-→R-Br+H2O②可能存在的副反應有:醇在濃硫酸存在下脫水生成烯和醚,Br-被濃硫酸氧化為Br2等.有關數據列表如下:
乙醇溴乙烷正丁醇1-溴丁烷
密度/(g•cm-30.789 31.460 40.809 81.275 8
沸點/℃78.538.4117.2101.6
(1)溴代烴的水溶性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相應的醇,其原因是醇分子可與水分子形成氫鍵,溴代烴分子不能與水分子形成氫鍵.
(2)將1-溴丁烷粗產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蕩后靜置,產物在下層(填“上層”“下層”或“不分層”).
(3)制備操作中,加入的濃硫酸必須進行稀釋,其目的是ABC(填字母).
A.減少副產物烯和醚的生成      B.減少Br2的生成
C.減少HBr的揮發(fā)  D.水是反應的催化劑
(4)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雜質Br2,下列物質中最適合的是C(填字母).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5)在制備溴乙烷時,采用邊反應邊蒸餾產物的方法,目的是: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動(或反應②向右移動)
但在制備1-溴丁烷時卻不能邊反應邊蒸餾,其原因:1-溴丁烷和正丁醇的沸點相差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亞氯酸鈉(NaClO2)是重要漂白劑,探究小組開展如下實驗,請回答:
[實驗Ⅰ]NaClO2晶體按如圖裝置進行制取.

已知:NaClO2飽和溶液在低于38℃時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時析出NaClO2
高于60℃時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裝置C起的是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或安全瓶、緩沖瓶)的作用,儀器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2)已知裝置B中的產物有ClO2氣體,裝置D中生成NaClO2和一種助燃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
(3)從裝置D反應后的溶液中獲得NaClO2晶體的操作步驟為:①減壓在55℃蒸發(fā)結晶;②趁熱過濾;③用38℃~60℃熱水洗滌;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反應結束后,打開K1,裝置A起的作用是吸收裝置B中多余的ClO2和SO2,防止污染空氣;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導致產品中混有的雜質是NaClO3和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二甲醚(CH3OCH3)被稱為21世紀的新型能源,它清潔、高效、具有優(yōu)良的環(huán)保性能.
I.Ⅰ.工業(yè)制備二甲醚的生產流程如下:

催化反應室中(壓力2.0~10.0Mpa,溫度230~280℃)發(fā)生如下反應:
CO(g)+2H2(g)═CH3OH(g)△H=-90.7kJ/mol         ①
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    ②
CO(g)+H2O(g)═CO2(g)+H2(g)△H=-41.2kJ/mol    ③
(1)甲烷氧化可制得合成氣,反應如下:CH4(g)+$\frac{1}{2}$O2═CO(g)+2H2(g)△H=-35.6kJ/mol.該反應是自發(fā)反應(填“自發(fā)”或“非自發(fā)”)
(2)催化反應室中總反應3CO(g)+3H2(g)═CH3OCH3(g)+CO2(g)的△H=-246.1kJ/mol,830℃時反應③的K=1.0,則在催化反應室中反應③的K>1.0(填“>”、“<”或“=”).
(3)上述反應中,可以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有CO、H2、甲醇和水.
II.如圖為綠色電源“二甲醚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圖.b 電極是正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工業(yè)廢水中含有CN-和Cr2O72-等離子,需經污水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污水處理廠擬用下列流程進行處理,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②中,CN-被ClO-氧化為CNO-的離子方程式為:CN-+ClO-═CNO-+Cl-
(2)步驟③的反應為S2O32-+Cr2O72-+H+-→SO42-+Cr3++H2O(未配平),則每消耗0.4mol Cr2O72-轉移2.4mol e-
(3)含Cr3+廢水可以加入熟石灰進一步處理,目的是調節(jié)廢水pH,使其轉化成Cr(OH)3沉淀除去.
(4)在25℃下,將a mol•L-1的NaCN溶液與0.01mol•L-1的鹽酸等體積混合,反應后測得溶液pH=7,則a>0.01(填“>”、“<”或“=”);用含a的代數式表示HCN的電離常數Ka=(100a-1)×10-7 mol•L-1
(5)取工業(yè)廢水水樣于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觀察到有藍色沉淀生成,繼續(xù)加至不再產生藍色沉淀為止,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2S溶液,藍色沉淀轉化成黑色沉淀.該過程中反應的離子方程是:Cu2++2OH-═Cu(OH)2↓,Cu(OH)2(s)+S2-(aq)═CuS(s)+2OH-(a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錫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的用途.已知:Sn的熔點為231℃;Sn2+易水解、易被氧化;SnCl4極易水解、熔點為-33℃、沸點為114℃.請按要求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元素錫比同主族碳的周期數大3,錫的原子序數為50.
(2)用于微電子器件生產的錫粉純度測定:①取1.19g試樣溶于稀硫酸中(雜質不參與反應),使Sn完全轉化為Sn2+;②加入過量的Fe2(SO43;③用0.1000mol/L K2Cr2O7溶液滴定(產物中Cr呈+3價),消耗20.00mL.步驟②中加入Fe2(SO43的作用是將Sn2+全部氧化為Sn4+;此錫粉樣品中錫的質量分數60%.
(3)用于鍍錫工業(yè)的硫酸亞錫(SnSO4)的制備路線如下:

①步驟Ⅰ加入Sn粉的作用:防止Sn2+被氧化及調節(jié)溶液pH.
②步驟Ⅱ、步驟Ⅴ的操作名稱為過濾,寫出該過程用到的一種玻璃儀器的名稱:漏斗、玻璃棒、燒杯中的任一種.
③步驟Ⅲ生成SnO的離子方程式:Sn2++2HCO3-=SnO↓+2CO2↑+H2O.
④步驟Ⅴ操作依次為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低溫干燥.
(4)SnCl4蒸氣遇氨及水汽呈濃煙狀,因而可制作煙幕彈,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nCl4+4NH3+4H2O=Sn(OH)4+4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氯酸鎂常用作催熟劑、除草劑等,實驗室制備Mg(ClO32•6H2O的流程如圖1

已知:
①鹵塊主要成分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雜質.
②四種化合物的溶解度(S)隨溫度(T)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
(1)過濾所需要的主要玻璃儀器有漏斗、玻璃棒、燒杯.
(2)加MgO后過濾所得濾渣的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Fe(OH)3
(3)加入NaClO3飽和溶液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Cl2+2NaClO3=Mg(ClO32+2NaCl↓,再進一步制取Mg(ClO32•6H2O的實驗步驟依次為:①蒸發(fā)結晶;②趁熱過濾;洗滌;③將濾液冷卻結晶;④過濾、洗滌.
(4)產品中Mg(ClO32•6H2O含量的測定:(已知Mg(ClO32•6H2O的摩爾質量為299g/mol)
步驟1:準確稱量3.50g產品配成100mL溶液.
步驟2:取10.00mL于錐形瓶中,加入10.00mL稀硫酸和20.00mL 1.000mol•L-1的FeSO4溶液,微熱.
步驟3:冷卻至室溫,用0.100mol/L K2Cr2O7溶液滴定剩余的Fe2+至終點.反應的方程式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步驟4:將步驟2、3重復兩次,平均消耗K2Cr2O7溶液15.00mL.
①寫出步驟2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lO3-+6Fe2++6H+=6Fe3++Cl-+3H2O;
②產品中Mg(ClO32•6H2O的質量分數為78.3%.(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是向100mL的鹽酸中逐漸加入NaOH溶液時,溶液的pH變化圖象.根據圖象所得結論正確的是( 。 
A.原來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mol•L-1
B.可以選擇紅色石蕊作為指示劑
C.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mol•L-1
D.pH為7時加入的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為0.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