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樣品。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其進行如下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一定質(zhì)量的混合物樣品加入錐形瓶中,用針筒a分次注入一定體積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再用針筒b收集生成氣體的體積(忽略針筒壁之間的摩擦)

 


   (1)為了較準確地測量反應生成的CO2體積,必須保證整個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如果往錐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體積為V1mL,充分反應后,針筒b中氣體的讀數(shù)為V2 mL,則反應中生成的CO2氣體體積為               mL。

   (2)某學生通過實驗,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所用稀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矧),下列分析推理錯誤的是          。

50mL稀硫酸

50mL稀硫酸

50mL稀硫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2)(標況)

2.24L

3.36L

3.36L

①稀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5mol/L

  ②15.7 g混合物恰好與稀硫酸完全反應

③加入混合物9.2 g時稀硫酸未反應完

  ④計算出樣品中NaHC03和KHC03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

   (3)某同學設計了另一種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在轉(zhuǎn)移溶液時,如果溶液轉(zhuǎn)移不完全,則測得的混合物中NaHC03和KHC03物質(zhì)的量之比               (選填“偏人”、“偏小”或“不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樣品.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其進行了如下探究,請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報告.
【探究目的】實驗測定樣品中NaHCO3和KHCO3物質(zhì)的量之比.
【探究思路】設計實驗測量有關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量,并通過計算確定樣品中NaHCO3和KHCO3物質(zhì)的量之比.
【實驗探究】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將一定質(zhì)量的混合物樣品加入錐形瓶中,用針筒a注入一定體積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再用針筒b收集生成氣體的體積(忽略針筒管壁間的摩擦).
如果往錐形瓶中注入的稀硫酸的體積為V1mL,充分反應后,針筒b中氣體的讀數(shù)為V2mL,則反應中生成的CO2氣體體積為
V2-V1
V2-V1
mL.寫出錐形瓶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HCO3-+H+=H2O+CO2
HCO3-+H+=H2O+CO2

【結果處理】錐形瓶中放有混合均勻的NaHCO3和KHCO3的樣品3.6g,向錐形瓶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生成的氣體體積(已換算成標準狀況)與加入的稀硫酸的體積關系如圖乙所示:
(1)實驗所用稀硫酸中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
1
1
 mol/L.
(2)樣品中NaHCO3和KHCO3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5:3
5:3

【拓展探究】某同學設計了另一種方案,其操作流程如圖丙:在轉(zhuǎn)移溶液時,如果溶液轉(zhuǎn)移不完全,則測得的混合物中NaHCO3和KHCO3物質(zhì)的量之比
偏大
偏大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年江蘇省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實驗題

(8分)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樣品。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其進行如下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一定質(zhì)量的混合物樣品加入錐形瓶中,用針筒a分次注入一定體積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再用針筒b收集生成氣體的體積(忽略針筒壁之間的摩擦)

 

 

 

 

 

 

 

 

 


   (1)為了較準確地測量反應生成的CO2體積,必須保證整個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如果往錐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體積為V1mL,充分反應后,針筒b中氣體的讀數(shù)為V2 mL,則反應中生成的CO2氣體體積為               mL。

   (2)某學生通過實驗,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所用稀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矧),下列分析推理錯誤的是          。

 

50mL稀硫酸

50mL稀硫酸

50mL稀硫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2)(標況)

2.24L

3.36L

3.36L

①稀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5mol/L

  ②15.7 g混合物恰好與稀硫酸完全反應

③加入混合物9.2 g時稀硫酸未反應完

  ④計算出樣品中NaHC03和KHC03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

   (3)某同學設計了另一種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在轉(zhuǎn)移溶液時,如果溶液轉(zhuǎn)移不完全,則測得的混合物中NaHC03和KHC03物質(zhì)的量之比               (選填“偏人”、“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樣品.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其進行了如下探究,請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報告.
【探究目的】實驗測定樣品中NaHCO3和KHCO3物質(zhì)的量之比.
【探究思路】設計實驗測量有關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量,并通過計算確定樣品中NaHCO3和KHCO3物質(zhì)的量之比.
【實驗探究】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將一定質(zhì)量的混合物樣品加入錐形瓶中,用針筒a注入一定體積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再用針筒b收集生成氣體的體積(忽略針筒管壁間的摩擦).
如果往錐形瓶中注入的稀硫酸的體積為V1mL,充分反應后,針筒b中氣體的讀數(shù)為V2mL,則反應中生成的CO2氣體體積為______mL.寫出錐形瓶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
【結果處理】錐形瓶中放有混合均勻的NaHCO3和KHCO3的樣品3.6g,向錐形瓶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生成的氣體體積(已換算成標準狀況)與加入的稀硫酸的體積關系如圖乙所示:
(1)實驗所用稀硫酸中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______ mol/L.
(2)樣品中NaHCO3和KHCO3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______.
【拓展探究】某同學設計了另一種方案,其操作流程如圖丙:在轉(zhuǎn)移溶液時,如果溶液轉(zhuǎn)移不完全,則測得的混合物中NaHCO3和KHCO3物質(zhì)的量之比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8分)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樣品。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其進行如下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一定質(zhì)量的混合物樣品加入錐形瓶中,用針筒a分次注入一定體積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再用針筒b收集生成氣體的體積(忽略針筒壁之間的摩擦)

 

 

 

 

 

 

 

 

 


   (1)為了較準確地測量反應生成的CO2體積,必須保證整個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如果往錐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體積為V1mL,充分反應后,針筒b中氣體的讀數(shù)為V2 mL,則反應中生成的CO2氣體體積為              mL。

   (2)某學生通過實驗,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所用稀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矧),下列分析推理錯誤的是          。

 

50mL稀硫酸

50mL稀硫酸

50mL稀硫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2)(標況)

2.24L

3.36L

3.36L

①稀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5mol/L

  ②15.7 g混合物恰好與稀硫酸完全反應

③加入混合物9.2 g時稀硫酸未反應完

  ④計算出樣品中NaHC03和KHC03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

   (3)某同學設計了另一種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在轉(zhuǎn)移溶液時,如果溶液轉(zhuǎn)移不完全,則測得的混合物中NaHC03和KHC03物質(zhì)的量之比              (選填“偏人”、“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年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實驗題

(8分)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樣品。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其進行如下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一定質(zhì)量的混合物樣品加入錐形瓶中,用針筒a分次注入一定體積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再用針筒b收集生成氣體的體積(忽略針筒壁之間的摩擦)

 
(1)為了較準確地測量反應生成的CO2體積,必須保證整個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如果往錐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體積為V1mL,充分反應后,針筒b中氣體的讀數(shù)為V2 mL,則反應中生成的CO2氣體體積為              mL。
(2)某學生通過實驗,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所用稀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矧),下列分析推理錯誤的是         。
 
50mL稀硫酸
50mL稀硫酸
50mL稀硫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2)(標況)
2.24L
3.36L
3.36L
①稀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5mol/L
②15.7 g混合物恰好與稀硫酸完全反應
③加入混合物9.2 g時稀硫酸未反應完
④計算出樣品中NaHC03和KHC03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
(3)某同學設計了另一種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在轉(zhuǎn)移溶液時,如果溶液轉(zhuǎn)移不完全,則測得的混合物中NaHC03和KHC03物質(zhì)的量之比              (選填“偏人”、“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