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1)20世紀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化學反應的過渡態(tài)理論:化學反應并不是通過簡單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應物到生成物的過程中經(jīng)過一個高能量的過渡態(tài)。如圖是NO2和CO反應生成CO2和NO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示意圖,說明這個反應是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NO2和CO的總能量     (填“>”、“<”或“=”)CO2和NO的總能量。

(2)在某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5mol NO2和1mol CO,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NO2+COCO2+NO,2 min時,測得容器中NO的物質(zhì)的量為0.2 mol ,則:
①該段時間內(nèi),用CO2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為            。
②假設此反應在5 min時達到平衡,則此時容器內(nèi)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        。
③下列事實能夠說明上述反應在該條件下已經(jīng)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A.容器內(nèi)氣體的質(zhì)量保持變B.NO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再改變
C.容器內(nèi)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D.NO2的消耗速率與C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內(nèi)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保持不變
(8分)(1)放熱(1分)、>(1分)、0.05mol/(L·min)(2分)、1.5mol(2分)、BD(2分)

試題分析:(1)根據(jù)圖像可知,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所以反應是放熱反應,因此NO2和CO的總能量>CO2和NO的總能量。
(2)①容器中NO的物質(zhì)的量為0.2 mol,則根據(jù)方程式可知,生成CO2的物質(zhì)的量也是0.2mol,所以該段時間內(nèi),用CO2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為0.05mol/(L·min)。
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是不變的,所以反應后氣體的總的物質(zhì)的量仍然是0.5mol+1mol=1.5mol。
③在一定條件下,當可逆反應的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時(但不為0),反應體系中各種物質(zhì)的濃度或含量不再發(fā)生變化的狀態(tài),稱為化學平衡狀態(tài),所以選項B正確;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容器內(nèi)氣體的質(zhì)量是不變的,所以A不正確;根據(jù)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是不變的,所以容器內(nèi)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保持不變,則E不能說明;混合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混合氣的質(zhì)量和混合氣的總的物質(zhì)的量的比值,在反應過程中質(zhì)量和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是不變的,C不能說明;D中反應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滿足速率之比是相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正確,所以正確的答案選BD。
點評: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有:(1)任何情況下均可作為標志的:①υ(同一種物質(zhì));②各組分含量(百分含量、物質(zhì)的量、質(zhì)量)不隨時間變化;③某反應物的消耗(生成)速率、某生成物的消耗(生成)速率=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2)在一定條件下可作為標志的是:①對于有色物質(zhì)參加或生成的可逆反應體系,顏色不再變化;②對于有氣態(tài)物質(zhì)參加或生成的可逆反應體系,若反應前后氣體的系數(shù)和相等,則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M和反應總壓P不變(恒溫恒容);③對于恒溫絕熱體系,體系的溫度不在變化;(3)不能作為判斷標志的是:①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或濃度變化或反應速率之比=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 (任何情況下均適用);②有氣態(tài)物質(zhì)參加或生成的反應,若反應前后氣體的系數(shù)和相等,則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M和反應總壓P不變(恒溫恒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根據(jù)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1)C(s) + O2(g) = CO2(g)                       △H1=–393.5 kJ/mol
(2)H2(g) + 1/2O2(g) =H2O(l)                    △H2=–285.8 kJ/mol
(3)CH3COOH(l) +2O2(g)=2CO2 (g) + 2H2O(l)      △H3=–870.3kJ/mol
可以計算出2C(s) + 2H2(g)+ O2(g)=CH3COOH(l)的反應熱為:
A.△H = 244.1kJ/molB.△H =-488.3kJ/mol
C.△H = -996.6kJ/molD.△H= 996.6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31 g白磷變成紅磷放出 18.39 kJ 熱量,下列兩反應中:
P4(s)+ 5 O2(g)=" 2" P2O5(s),△H = Q1 kJ·mol-1
4 P(紅,s)+ 5 O2(g)=" 2" P2O5 (s),△H = Q2 kJ·mol-1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Q1 > Q2,白磷比紅磷穩(wěn)定B.Q1 > Q2,紅磷比白磷穩(wěn)定
C.Q1 < Q2,白磷比紅磷穩(wěn)定D.Q1 < Q2,紅磷比白磷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過程一定釋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結(jié)合成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ΔH>0 kJ/mol表示放熱反應,ΔH<0 kJ/mol表示吸熱反應
B.1 mol H2SO4與1 mol Ba(OH)2反應生成BaSO4沉淀時放出的熱叫中和熱
C.1 mol H2與0.5 mol O2反應放出的熱就是H2的燃燒熱
D.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表示物質(zhì)的量,所以可以是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的熱效應:H(aq)+OH(aq)=H2O(l);ΔH=-57.3 kJ/mol,向1 L 0.5 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濃H2SO4、稀HNO3,則恰好完全反應時的熱效應ΔH1、ΔH2、ΔH3的關系正確的是(    )
A.ΔH1>ΔH2>ΔH3B.ΔH1<ΔH3<ΔH2
C.ΔH2>ΔH1>ΔH3D.ΔH1>ΔH3>Δ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如下三個反應方程式 
H2(g)+1/2O2(g)=H2O(g);△H= a kJ/mol
H2(g)+1/2O2(g)=H2O(l);△H= b kJ/mol
2H2(g)+O2(g)=2H2O(l);△H= c kJ/mol
關于它們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chǎn) < bB.a(chǎn)、b、c均為正值
C.2b=cD.它們都是吸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或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A.由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可知:C(金剛石, s) = C(石墨, s) ΔH﹤0
B.強酸跟強堿反應放出的熱量就是中和熱
C.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該反應一定不能發(fā)生
D.在101KPa、25℃時,1gH2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放出120.9kJ熱量,則氫氣的燃燒熱為241.8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化學反應A2(g) + B2(g) = 2AB(g)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熱量
B.該反應熱△H= +(a-b)kJ/mol
C.加入催化劑,該化學反應的反應熱變大
D.斷裂1molA—A和1molB—B鍵,放出akJ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