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1)系統(tǒng)命名為 ;
(2)4―甲基―1―戊烯的鍵線式為 。
(3)寫出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化學方程式 ;
(4)丙三醇與硝酸反應能生成三硝酸甘油酯,寫出三硝酸甘油酯的結(jié)構(gòu)簡式
(5)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
A.制乙烯時,溫度計應插入反應混合液中
B.實驗室用溴和苯在鐵粉存在下反應,得到的溴苯顯褐色,原因是溴苯在空氣中被氧化
C.檢驗C2H5Cl中氯元素時,將C2H5Cl和NaOH水溶液混合加熱,然后用稀硫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D.做過銀鏡反應的試管用氨水洗滌,做過苯酚的試管用酒精洗滌
E.將一定量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甲醛溶液,加熱未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原因可能是NaOH量太少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O2和O3的混合氣體共6.4g,其中所含氧原子數(shù)一定為0.4NA
B.將標準狀況下22.4LNO與11.2LO2混合后的體積約為22.4L
C.在反應KClO4+8HCl=KCl+4Cl2↑+4H2O中,每生成4molCl2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8NA
D.標準狀況下11.2LCl2溶于1L水中,轉(zhuǎn)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0.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水在25℃和95℃時,其電離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
列說法錯誤的
A.A曲線代表25℃時水的電離平衡曲線
B.當95℃時,pH=6的溶液呈中性
C.25℃時,將10mLpH=12的NaOH溶液與1mLpH=1的
H2SO4 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D.95℃時,等體積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HA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當混合溶液的pH=6時,說明HA酸為弱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可用來鑒別苯酚溶液、乙酸乙酯、乙苯、庚烯的一組試劑是( )
A.銀氨溶液、溴水 B.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氯化鐵溶液
C.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溴水 D.氯化鐵溶液、溴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醋酸和硬脂酸互為同系物,C2H6和C9H20也互為同系物
B.氨基酸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其晶體主要以內(nèi)鹽形式存在,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可改變它的溶解度
C.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脫水,最多可生成3種二肽
D.向雞蛋清溶液中加入飽和(NH4)2SO4溶液,有沉淀析出,再加水沉淀會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機物A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為研究A的組成與結(jié)構(gòu),進行了如下實驗:
稱取A 9.0g,升溫使其汽化,測其密度是相同條件下H2的45倍。將此9.0gA在足量純O2中充分燃燒,并使其產(chǎn)物依次通過堿石灰、無水硫酸銅粉末、足量石灰水,發(fā)現(xiàn)堿石灰增重14.2g,硫酸銅粉末沒有變藍,石灰水中有10.0g白色沉淀生成;向增重的堿石灰中加入足量鹽酸后,產(chǎn)生4.48L無色無味氣體(標準狀況)。另取A 9.0g,若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應,生成2.24LCO2(標準狀況);若與足量金屬鈉反應則生成2.24LH2(標準狀況)。有機物A可自身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六元環(huán)的酯B
試通過計算填空:(1)有機物A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_____________ 。
(2)有機物A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
(3)A的結(jié)構(gòu)簡式 _____________ ,B的結(jié)構(gòu)簡式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右下圖所示,兩個連通容器用活塞分開,左右兩室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兩容器內(nèi)氣體密度相同,打開活塞,使NO與O2充分反應,最終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密度比原來
A.增大 B. 減小
C.不變 D. 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山東省淄博市高二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5℃時,在25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ˉ1的CH3COOH溶液。溶液pH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的結(jié)論中,不正確的是
A、C點時c(CH3COO-)>c(Na+)>c(H+)>c(OH—)
B、D點時c(CH3COO-)+c(CH3COOH)=2c(Na+)
C、曲線上A、B間任一點,溶液中都有:c(Na+)>c(CH3COOˉ)>c(OH-)>c(H+)
D、B點的橫坐標a=12.5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河北省邢臺市高二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2分)已知:A、B、C、D、E、F、G七種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屬于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A原子在基態(tài)時p軌道半充滿且電負性是同族元素中最大的;D、E原子核外的M層中均有兩個未成對電子;G原子核外價電子數(shù)與B相同,其余各層均充滿。B、E兩元素組成化合物B2E的晶體為離子晶體。C、F的原子均有三個能層,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電離能(KJ·mol-1)分別為578、1817、2745、11575;C與F能形成原子數(shù)目比為1∶3、熔點為190 ℃的化合物Q。
(1)B的單質(zhì)晶體為體心立方堆積模型,其配位數(shù)為____________;E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分子的立體構(gòu)型是________________。F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G的高價離子與A的簡單氫化物形成的配離子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
(2)試比較B、D分別與F形成的化合物的熔點高低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3)A、G形成某種化合物的晶胞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該化合物晶體的密度為a g·cm-3,其晶胞的邊長為________ cm。
(4)在1.01×105 Pa、T1 ℃時,氣體摩爾體積為53.4 L·mol-1,實驗測得Q的氣態(tài)密度為5.00 g·L-1,則此時Q的組成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