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D、E、F、G七種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屬于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A原子在基態(tài)時p軌道半充滿且電負性是同族元素中最大的;D、E原子核外的M層中均有兩個未成對電子;G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B相同,其余各層均充滿.B、E兩元素組成化合物B2E的晶體為離子晶體.C、F的原子均有三個能層,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電離能(kJ/mol)分別為:578、1817、2745、ll575;C與F能形成原子數(shù)目比為1:3、熔點為190℃的化合物Q.
(1)B的單質(zhì)晶體為體心立方堆積模型,其配位數(shù)為
 
;E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分子的立體構型是
 
.F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是
 
,F(xiàn)的高價離子與A的簡單氫化物形成的配離子的化學式為
 

(2)試比較B、D分別與F形成的化合物的熔點高低并說明理由
 

(3)A、G形成某種化合物的晶胞結構如圖所示.若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為NA,該化合物晶體的密度為 a g/cm3,其晶胞的邊長為
 
cm.
(4)在1.0l×105 Pa、t1℃時,氣體摩爾體積為53.4L/mol,實驗測得Q的氣態(tài)密度為5.00g/L,則此時Q的組成為(寫化學式)
 
考點:位置結構性質(zhì)的相互關系應用
專題: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專題
分析:A、B、C、D、E、F、G七種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屬于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A原子在基態(tài)時p軌道半充滿且電負性是同族元素中最大的,則A為第VA族元素,同一主族元素中,元素的電負性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而減小,所以A為N元素;
D、E原子核外的M層中均有兩個未成對電子,E的原子序數(shù)大于D,所以D為Si元素、E為S元素;
B、E兩元素組成化合物B2E的晶體為離子晶體,說明B為活潑金屬,B的原子序數(shù)大于A,所以B為Na元素;
C、F的原子均有三個能層,為第三周期元素,E的原子序數(shù)小于F,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電離能(kJ/mol)分別為:578、1817、2745、ll575,則E為Al元素,C為Mg元素;
G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B相同,G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1,其余各層均充滿,則G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2+8+18+1=29,為Cu元素;
F位于第三周期且能和C形成化合物,則F為Cl元素,C與F能形成原子數(shù)目比為1:3、熔點為190℃的化合物Q,結合物質(zhì)的結構來分析解答.
解答: 解:A、B、C、D、E、F、G七種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屬于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A原子在基態(tài)時p軌道半充滿且電負性是同族元素中最大的,則A為第VA族元素,同一主族元素中,元素的電負性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而減小,所以A為N元素;
D、E原子核外的M層中均有兩個未成對電子,E的原子序數(shù)大于D,所以D為Si元素、E為S元素;
B、E兩元素組成化合物B2E的晶體為離子晶體,說明B為活潑金屬,B的原子序數(shù)大于A,所以B為Na元素;
C、F的原子均有三個能層,為第三周期元素,E的原子序數(shù)小于F,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電離能(kJ/mol)分別為:578、1817、2745、ll575,則E為Al元素,C為Mg元素;
G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B相同,G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1,其余各層均充滿,則G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2+8+18+1=29,為Cu元素;
F位于第三周期且能和C形成化合物,則F為Cl元素,C與F能形成原子數(shù)目比為1:3、熔點為190℃的化合物Q,
(1)Na的單質(zhì)晶體為體心立方堆積模型,8個頂點上各有一個原子,體心上含有一個原子,所以其配位數(shù)為8;
E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為SO3,三氧化硫分子中價層電子對個數(shù)是3且不含孤電子對,所以三氧化硫分子的立體構型是平面三角形;
F是Cl元素,原子核外有17個電子,根據(jù)構造原理知,F(xiàn)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5;
G的高價離子與A的簡單氫化物形成的配離子為銅氨絡離子,銅氨絡離子的化學式為[Cu(NH34]2+
故答案為:8;平面三角形;1s22s22p63s23p5;[Cu(NH34]2+;
(2)B和E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鈉,D和E形成的化合物是四氯化硅,氯化鈉為離子晶體,四氯化硅為分子晶體,一般來說,離子晶體的熔點大于分子晶體,所以氯化鈉的熔點高于四氯化硅,
故答案為:NaCl的熔點高于SiCl4,因為NaCl是離子晶體,SiCl4是分子晶體;
(3)A為N元素,G為Cu元素,該晶胞中,Cu原子個數(shù)=12×
1
4
=3,N原子個數(shù)=8×
1
8
=1,該晶胞的化學式為
Cu3N,該晶胞的邊長=
3
m
ρ
=
3
206
NA
a
cm=
3
206
aNA
cm,
故答案為:
3
206
aNA
;
(4)ρ=
M
Vm
,所以M=ρVm=5.00g/L×53.4L/mol=267g/mol,AlCl3的摩爾質(zhì)量為133.5g/mol,Q的摩爾質(zhì)量是氯化鋁的2倍,所以Q分子中含有2個鋁原子和6個氯原子,其化學式為Al2Cl6,
故答案為:Al2Cl6
點評:本題考查了元素位置結構性質(zhì)的相互關系及應用,涉及晶胞的計算、化學式的確定、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的書寫等知識點,正確推斷元素是解本題關鍵,再結合題給信息進行分析解答,難點的晶胞的計算,根據(jù)密度公式解答即可,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氫氣還原氧化銅:CuO+H2
  △  
.
 
H2O+Cu,在該反應中( 。
A、CuO做還原劑
B、CuO做氧化劑
C、銅元素的化合價降低
D、銅元素的化合劑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X、Y、Z、W為四種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核外電子層數(shù)的3倍;Y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shù)和為6;Z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于氧;Y、Z、W同周期,
W的常見化合價為+3.回答下列問題:
(1)Z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2)X2-、Y-、W3+離子半徑的大小順序
 

(3)Y的氣態(tài)氫化物與氨氣在空氣中相遇有白煙生成,產(chǎn)物中所含化學鍵為
 

(4)工業(yè)上常用碳高溫下還原ZX2獲得Z.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用單線橋法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與數(shù)目
 

(5)將W單質(zhì)與少量的NaOH溶液混合,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一、在一定條件下,烯烴可發(fā)生臭氧化還原水解反應,生成羰基化合物,該反應可表示為:

已知二、RCHO+2Ag(NH32OH
RCOONH4+2Ag↓+3NH3↑+H2O,醛類的這種反應稱之為銀鏡反應.
有如下過程:
①化合物A,其分子式為C9H10O,它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與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且能與金屬鈉或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B;
②B發(fā)生臭氧化還原水解反應生成C,C能發(fā)生銀鏡反應;
③C催化加氫生成D,D在濃硫酸存在下加熱生成E;
④E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與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且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F;
⑤F發(fā)生臭氧化還原水解反應生成G,G能發(fā)生銀鏡反應,遇酸轉化為H(C7H6O2).
請根據(jù)上述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1)寫出下列化合物的結構簡式(如有多組化合物符合題意,只要寫出其中的一組)
A
 
,C
 
,E
 

(2)寫出分子式為C7H6O2的含有苯環(huán)的所有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X、Y、Z和W代表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它們滿足以下條件:①元素周期表中,Z與Y相鄰,Z與W也相鄰;②Y、Z和W三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7.請?zhí)羁眨ㄓ迷胤柣蚧瘜W用語):
(1)Y是
 
,Z是
 
,W是
 
;
(2)Y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是
 
,其對應的水化物分子式是
 
;
(3)X、Y、Z和W可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8:2:4:1.該化合物的化學式
 
,其中存在的化學鍵類型有
 
;
(4)上述四種元素中,非金屬性最強的是
 
,非金屬性最弱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短周期A、B、C、D 4種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層上有4個電子;B的陰離子和C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兩元素的單質(zhì)反應,生成一種淡黃色的固體E;D的L層電子數(shù)等于K、M兩個電子層上電子數(shù)之和.
(1)元素:A為
 
、B為
 
、C為
 
,D的質(zhì)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相等,D 的原子組成符號為:
 
,它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
 
;(寫化學式)
(2)用電子式表示A、B兩元素形成AB2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六種短周期元素X、Y、Z、W、M、N的原子序數(shù)一次增大,常溫下,六種元素的常見單質(zhì)中三種為氣體,三種為固體,X與M,W與N分別同主族,X、Y兩種元素的最高正價和負價的代數(shù)和均為零,且X能與Y、Z、W分別形成電子數(shù)相等的三種分子,Z、W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與M的核外電子總數(shù)相等,試回答下列問題:
(1)Y、Z兩種元素最簡單的氣態(tài)氫化物熱穩(wěn)定性的強弱順序是
 
(用分子式表示)
(2)由X、Z、W、N四種元素中的三種元素可組成一種強酸,該強酸的稀溶液能與Cu反應,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由X、Y、W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X2Y2W4,該物質(zhì)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由Z、W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ZW,由Y、W組成的化合物YW均為汽車尾氣中有毒的氣體,寫出上述兩種化合物在催化轉化器中處理尾氣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C7H12O2n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汽車涂料,它以石油裂解氣中的丙烯為原料制得.已知如下信息:
Ⅰ、通過控制不同條件可以控制烯烴水化時羥基在碳鏈上的連接位置.
Ⅱ、連接官能團的碳原子上的氫(即a-氫)易發(fā)生取代反應,例如:
R-CH2-COOH+Cl2
350℃
R-CHCI-COOH+HCI.
Ⅲ、羥基與碳碳雙鍵碳原子直接相連時的結構不穩(wěn)定.(C7H12O2n的合成路線如下:

(1)A的結構簡式是
 
;B的中官能團的名稱是
 

(2)在①~⑧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有
 
.(填反應序號)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
 

(4)反應⑦的化學方程式是
 

(5)CH3CH2CH2CHO的同分異構體有多種,請寫出其中符合下列條件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①碳鏈無支鏈,無環(huán)狀結構
②能穩(wěn)定存在且能和氧氣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3-丁二烯CH2=CH-CH=CH3和2-丁炔CH3-C≡C-CH3是有機合成工業(yè)中常用的不飽和烴原材料,分別與氫氣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H=-236.6kJ?mol-1 
CH3-C=C-CH3(g)+2H2(g)→CH3CH2CH2CH(g)△H=-272.7kJ?mol-1.由此不能判斷( 。
A、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轉化的焓變△H
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的穩(wěn)定性
C、1,3-丁二烯和2-丁炔的燃燒熱熱值的相對大小
D、2-丁炔中一個碳碳三鍵能與1,3-丁二烯中兩個碳碳雙鍵鍵能之和的相對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