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在2L密閉容器內(nèi),800℃時反應2SO2(g)+O2(g)=2SO3(g)體系中,n(SO2)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
時間(s)012345
n(SO2)(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上述反應是(填“是”或“不是”)可逆反應,在第 5s時,SO2的轉化率為65%;
(2)如圖所示,表示SO3變化曲線的是b,用O2表示從0s~2s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0.0015mol/(L•s);
(3)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c.
a.v(SO3)=2v(O2)  
b.混合氣體中SO2的體積分數(shù)保持不變
c.v(SO2)=2v(O2)  
d.容器內(nèi)密度保持不變
(4)若上述條件下該反應的△H=-190kJ•mo1-1,若要得到380kJ熱量,則加入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可能是BD.
A.4mo1SO2和2mol O2        
B.6mol SO2和6mo1O2
C.4mol SO2和4mo1O2          
D.6mo1SO2和4mo1O2

分析 (1)從圖象分析,隨反應時間的延長,各物質(zhì)的濃度不再不變,且反應物沒有完全反應,二氧化硫在5s時濃度不變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轉化率=$\frac{消耗量}{起始量}$×100%;
(2)根據(jù)二氧化硫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知,該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三氧化硫的物質(zhì)的量在不斷增大,且同一時間段內(nèi),二氧化硫減少的物質(zhì)的量等于三氧化硫增加的物質(zhì)的量;根據(jù)△v=$\frac{\frac{△n}{V}}{△t}$計算二氧化硫的反應速率,再結合同一化學反應同一時間段內(nèi),各物質(zhì)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氧氣的反應速率;
(3)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是正逆反應速率相同,各成分含量保持不變,反應過程中“變量不變”是分析的依據(jù);
(4)2molSO2完全反應放出190kJ的熱量,則要得到380kJ熱量,則4molSO2完全反應,注意可逆反應的特點分析.

解答 解:(1)從圖象分析,隨反應時間的延長,各物質(zhì)的濃度不再不變,且反應物沒有完全反應,所以反應為可逆反應,二氧化硫在5s時濃度不變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轉化率=$\frac{消耗量}{起始量}$×100%=$\frac{0.02mol-0.007mol}{0.02mol}$×100%=65%,
故答案為:是;65%;
(2)根據(jù)二氧化硫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知,該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三氧化硫的物質(zhì)的量在不斷增大,且同一時間段內(nèi),二氧化硫減少的物質(zhì)的量等于三氧化硫增加的物質(zhì)的量,所以表示SO3的變化的曲線是b,
0~2s內(nèi)v(SO2)=$\frac{\frac{0.02mol-0,008mol}{2L}}{2s}$=0.0030mol/(L.min),同一化學反應同一時間段內(nèi),各物質(zhì)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計量數(shù)之比,所以氧氣的反應速率V(O2)=$\frac{1}{2}$v(SO2)=0.0015mol/(L•s),
故答案為:b;0.0015mol/(L•s);
(3)a.v(SO3)=2v(O2),只是表示了正反應速率之比,無法判斷正逆反應速率是否相等,故a錯誤;
b.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同,壓強不變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組分濃度不變,故b正確;
c.v(NO)=2v(O2)時,說明一氧化氮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c正確;
d.恒容容器,反應物生成物都是氣體質(zhì)量不變,所以密度不變不一定平衡,故d錯誤;
故選:bc;
(4)2molSO2完全反應放出190kJ的熱量,則要得到380kJ熱量,則4molSO2完全反應,因反應為可逆反應,不能完全轉化,則同時滿足n(SO2)>4,n(O2)>2即可,顯然只有BD符合,
故答案為:BD.

點評 本題考查較綜合,涉及化學反應速率計算、化學平衡狀態(tài)判定、反應速率影響因素、化學平衡計算及能量轉化,綜合性較強,題目難度中等,注重高考高頻考點的考查,側重分析能力、計算能力的夯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在一體積為2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850℃時發(fā)生反應:CO(g)+H2O(g)═CO2(g)+H2(g)
(1)CO和H2O濃度變化如圖,則0-4min的平均反應速率v(CO)=0.03mol•L-1•min-1
(2)如圖中4-5min該反應是(填“是”或“否”)處于平衡狀態(tài),判斷理由CO和H2O的濃度不再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3)下列敘述也能說明上述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D.
A.反應中CO與H2O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
B.混合氣體的總質(zhì)量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C.混合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D.單位時間內(nèi)每消耗amol CO,同時生成a mol H2O  E.混合氣體的壓強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下列各組物質(zhì):
①O2和O3
②苯和甲苯

④CH3CH3和CH3CH2CH2CH3             
⑤金剛石和石墨
   
⑦CH3CH2NO2
⑧氕、氘和氚   
⑨CH3CH2CH(CH3)CH(CH3)CH3和CH3CH(CH3)CH(CH33
(1)互為同系物的是②④;
(2)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⑦⑨;
(3)屬于同位素的是⑧;
(4)互為同素異形體的是①⑤;
(5)屬于同一種物質(zhì)的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1)對工業(yè)合成氨條件的探索一直是化學工業(yè)的重要課題,在恒溫恒容的甲容器、恒溫恒壓的乙容器中分別進行合成氨反應,如圖1(圖中所示數(shù)據(jù)均為初始物理量).t分鐘后反應均達到平衡,生成NH3均為0.4mol(忽略水對壓強的影響及氨氣的溶解).

①判斷甲容器中的反應達平衡的依據(jù)是ACE.(填寫相應編號)
A.壓強不隨時間改變
B.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改變
C.c(N2)不隨時間改變
D.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2molNH3的同時消耗1molN2
E.單位時間內(nèi)斷裂3mol H-H鍵,同時斷裂6mol N-H鍵
②該條件下甲容器中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frac{400}{27}$;平衡時,甲的壓強p=$\frac{3}{4}$P0(初始壓強用p0表示).
③該條件下,若向乙中繼續(xù)加入0.2mol N2,達到平衡時N2轉化率=12.5%.
(2)最近華南理工大提出利用電解法制H2O2并用產(chǎn)生的H2O2處理廢氨水,裝置如圖2
①為了不影響H2O2的產(chǎn)量,需要向廢氨水加入適量硝酸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約為5,則所得廢氨水溶液中c(NH4+)<c(NO3-)(填“>”、“<”或“=”).
②Ir-Ru惰性電極有吸附O2作用,該電極上的反應為O2+2H++2e-═H2O2
③理論上電路中每轉移3mol電子,最多可以處理NH3•H2O的物質(zhì)的量為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X、Y、M、N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已知X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電子層數(shù)的3倍,X、M同主族,Y原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與X形成的化合物對應的水化物一定是強酸
B.Y2X和Y2X2中陰、陽離子的個數(shù)比相同,化學鍵類型也完全相同
C.X、Y的簡單離子半徑:r(X2-)>r(Y+
D.X的氣態(tài)氫化物比M的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A、B、C、D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表所示,且A、B原子序數(shù)之和與D的原子序數(shù)相等.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B
CD
A.原子半徑:C>A=D>B
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B>D
C.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C>D>B
D.C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氣中放置會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可以說明非金屬性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碳跟濃硫酸共熱產(chǎn)生的氣體X和二氧化錳跟濃鹽酸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Y同時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鋇溶液的洗氣瓶中(如圖裝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洗氣瓶中產(chǎn)生的沉淀是碳酸鋇
B.在Z導管出來的氣體中無二氧化碳
C.洗氣瓶中產(chǎn)生的沉淀是硫酸鋇
D.洗氣瓶中產(chǎn)生的沉淀是碳酸鋇和亞硫酸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X、Y、Z、W四種金屬片在稀鹽酸中,用導線連接,可以組成原電池,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則四種金屬的活潑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A.Z>Y>X>W(wǎng)B.Z>X>Y>W(wǎng)C.Z>Y>W(wǎng)>XD.Y>Z>X>W(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濃硫酸可用鐵制容器盛裝,但久置后其外表常有嚴重的腐蝕現(xiàn)象”這句話體現(xiàn)了濃硫酸的(  )
A.強氧化性和脫水性B.強氧化性和吸水性
C.難揮發(fā)性和酸性D.脫水性和吸水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