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已知25℃、101kPa條件下,H2、CO、CH4的燃燒分別為286kJ•mol-1、283kJ•mol-1、890kJ•mol-1,若將a mol H2、CO、CH4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CO2和液態(tài)H2O,且n(CO2)=n(H2O),則放出的熱量(Q)可能為( 。
A.284.5a kJB.586.5a kJC.555a kJD.598a kJ

分析 由于n(CO2)=n(H2O),說明混合物中C、H原子數(shù)目之比為1:2,則2[n(CO)+n(CH4)]=2n(H2)+4n(CH4),整理可得:n(CO)=n(H2)+n(CH4),即CO為0.5a mol,氫氣與甲烷共0.5a mol,當0.5a mol全部為氫氣時,燃燒放出的熱量最少,當0.5a mol全部為甲烷時,燃燒放出的熱量最多,結合燃燒熱計算.

解答 解:由于n(CO2)=n(H2O),說明混合物中C、H原子數(shù)目之比為1:2,則2[n(CO)+n(CH4)]=2n(H2)+4n(CH4),整理可得:n(CO)=n(H2)+n(CH4),即CO為0.5a mol,氫氣與甲烷共0.5a mol,
0.5a mol CO燃燒放出的熱量為0.5a mol×283kJ•mol-1=141.5a kJ,
當另外0.5a mol全部為氫氣時,燃燒放出的熱量最少,放出熱量最少為141.5a kJ+0.5a mol×286kJ•mol-1=284.5a kJ,當另外0.5a mol全部為甲烷時,燃燒放出的熱量最多,放出熱量最多為141.5a kJ+0.5a mol×890kJ•mol-1=586.5a kJ,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燃燒熱的有關計算,關鍵是確定CO的物質(zhì)的量,再利用極限法解答,側重考查學生分析計算能力,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化合物沸點比較錯誤的是( 。
A.丙三醇>丙二醇>丙醇B.正戊烷>異戊烷>新戊烷
C.丙醇>乙醇>甲醇>丁烷D.對二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CH2=C(CH3)-CHO,它不能發(fā)生的反應的是(  )
A.加成反應B.聚合反應C.消去反應D.銀鏡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物質(zhì)中,含極性鍵和非極性鍵且分子有極性的是(  )
A.乙烯B.H2O2C.甲烷D.三氯甲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煤經(jīng)氣化和液化兩個物理變化過程,可變?yōu)榍鍧嵞茉?/td>
B.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在人體內(nèi)起抗氧化作用
C.苯酚有一定毒性,不能作消毒劑和防腐劑
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纖維和用于光纜通信的光導纖維都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W、X、Y、Z四種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W的氣態(tài)氫化物可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由此可知( 。
A.X、Y、Z中最簡單氫化物穩(wěn)定性最弱的是Y
B.Z元素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強于Y
C.W元素形成的單核陰離子半徑小于X元素形成的單核陰離子半徑
D.Z元素單質(zhì)在化學反應中只表現(xiàn)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燃燒熱是指通常狀況下1mol純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常狀況下,1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出142.9kJ的熱量,則表示氫氣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H2(g)+O2(g)=2H2O(l)△H=-571.6kJ/mol
B.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則1mol氫氣與1mol氟氣反應生成2mol液態(tài)氟化氫放出的熱量小于270kJ
C.500℃、30MPa下,將0.5mol N2和1.5mol H2置于密閉的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NH3(g),放熱19.3kJ,其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_{催化劑}^{高溫、高壓}$2NH3(g),△H=-38.6kJ/mol
D.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②C(s,金剛石)+O2(g)═CO2(g),△H=-395.0kJ/mol,則C(s,金剛石)═C(s,石墨),△H=-1.5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化學風化是地殼表面巖石和礦物在大氣和水的作用下發(fā)生的化學成分和礦物組成的變化,形成土壤和次生巖石的過程,主要有:
(1)溶解作用:巖石中的碳酸鈣溶解于含有CO2的水中,該過程在低溫下溶解較快的原因是低溫下,水中二氧化碳濃度大,反應速率加快;
(2)水解作用:巖石中的硅酸鹽可發(fā)生水解使礦物風化,如正長石[KAlSi3O8]在濕熱氣候條件下,水解形成高嶺石[Al2Si2O5(OH)x],同時形成H4SiO4及另一種含鉀化合物,則x=4,含鉀化合物的化學式:KHCO3
(3)氧化作用:巖石中的硫化物易被氧化.如黃鐵礦[FeS2]在潮濕空氣中氧化形成褐鐵礦[Fe2O3•nH2O]和H2SO4,寫出化學方程式:4FeS2+15O2+(8+n)H2O=2Fe2O3•nH2O+8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HNO3與金屬反應時,還原產(chǎn)物可能是NO2、NO、N2O、N2或NH3的一種或幾種.現(xiàn)有一定量的Al粉和Fe粉的混合物與100mL,稀HNO3充分反應,反應過程中無任何氣放出.在反應結束后的溶液中,逐漸加入4mol•L-1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mL)與產(chǎn)生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關系如圖.請回答:
(1)與HNO3反應后Fe元素的化合價是+3
(2)縱坐標中A點數(shù)值是0.008,B點數(shù)值是0.016,原HNO3濃度是0.7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