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物質中,物質的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含分子個數(shù)最多的是____________,含原子個數(shù)最多的是___________,質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

A.6 g H2

B.0.5 mol CO2

C.1.20×1024個HCl分子

D.148 g H2SO4

E.92 g乙醇(C2H5OH)

F.4℃時10 mL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安徽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與3–甲基–1–戊烯同屬烯烴且主鏈為4個碳的同分異構體共有 ( )

A.3種 B.4種 C.5種 D.6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西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儀器中,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是( )

A. 燒杯 B. 燒瓶 C. 錐形瓶 D. 蒸發(fā)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內蒙古高一上9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氨水的密度小于1g/cm3,現(xiàn)將質量分數(shù)為15%的氨水與水等體積混合后所得稀氨水的質量分數(shù)為

A. 7.5% B.大于7.5%. C.小于7.5% 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內蒙古高一上9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儀器需要墊石棉網加熱的是

A. 蒸餾燒瓶 B. 坩堝 C. 蒸發(fā)皿 D. 試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省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某溶液的:①體積、②密度、③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④溶質的摩爾質量,要根據(jù)溶質的溶解度計算其飽和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時,上述條件中必不可少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省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膠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膠體不一定是混合物

B.膠體與溶液的本質區(qū)別是有丁達爾活應

C.將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稀氫氧化鈉溶液中加熱,可得氫氧化鐵膠體

D.膠休屬于介穩(wěn)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22.4L四氯化碳的分子數(shù)約為NA

B.2.4g金屬鎂變?yōu)殒V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0.2NA

C.16gO2和O3的混合氣體中所含的原子數(shù)為NA

D.1mol·L-1的AlCl3溶液中,Cl-離子的數(shù)目為3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河北省高三上第二期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15分)某學生研究小組欲探究CuSO4溶液與Na2CO3溶液混合產生的藍綠色沉淀組成,小組進行下列實驗探究。

【提出假設】

假設1:沉淀為Cu(OH)2;假設2:所得沉淀為_____________;

假設3:所得沉淀為堿式碳酸銅[化學式可表示為nCu(OH)2·mCuCO3]。

【查閱資料】無論是哪一種沉淀受熱均易分解(假設均不含結晶水)。

【物質成分探究】

步驟1:將所得懸濁液過濾,用蒸餾水洗滌,再用無水乙醇洗滌;

步驟2:甲同學取一定量所得固體,用氣密性良好的如圖裝置(夾持儀器未畫出)進行定性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假設2中的沉淀是為______________。

(2)假設1中沉淀為Cu(OH)2的理論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

(3)無水乙醇洗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應后A中藍綠色固體變黑,C中無明顯現(xiàn)象,證明假設________________(填寫序號)成立。

(5)乙同學認為只要將上圖中B裝置的試劑改用_______________試劑后,便可驗證上述所有假設。

(6)乙同學更換B試劑后驗證假設3成立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假設3成立的前提下,某同學考慮用Ba(OH)2代替Ca(OH)2,測定藍綠色固體的化學式,若所取藍綠色固體質量為27.1g,實驗結束后裝置B的質量增加2.7g,C中的產生沉淀的質量為19.7g。則該藍綠色固體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