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42947  142955  142961  142965  142971  142973  142977  142983  142985  142991  142997  143001  143003  143007  143013  143015  143021  143025  143027  143031  143033  143037  143039  143041  143042  143043  143045  143046  143047  143049  143051  143055  143057  143061  143063  143067  143073  143075  143081  143085  143087  143091  143097  143103  143105  143111  143115  143117  143123  143127  143133  143141  203614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學生對SO2與漂粉精的反應進行實驗探究:

                 操作

現象

取4g漂粉精固體,加入100mL水

部分固體溶解,溶液略有顏色

過濾,測漂粉精溶液的pH

pH試紙先變藍(約為12),后褪色

i.  液面上方出現白霧;

ii.    稍后,出現渾濁,溶液變?yōu)辄S綠色;

iii.              稍后,產生大量白色沉淀,黃綠色褪去

(1)C1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學方程是          。

(2)pH試紙顏色的變化說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質是          。

(3)向水中持續(xù)通入SO2,未觀察到白霧。推測現象i的白霧由HC1小液滴形成,進行如下實驗:

a.用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檢驗白霧,無變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檢驗白霧,產生白色沉淀。

① 實驗a目的是      

②由實驗a、b不能判斷白霧中含有HC1,理由是         。

(4)現象ii中溶液變?yōu)辄S綠色的可能原因:隨溶液酸性的增強,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發(fā)生反應。通過進一步實驗確認了這種可能性,其實驗方案是       。

(5)將A瓶中混合物過濾、洗滌,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無明顯變化。取上層清液,加入BaC1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沉淀X中含有的物質是      。

②用離子方程式解釋現象iii中黃綠色褪去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酸性工業(yè)廢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將其中的Cr2O

化為Cr3+。某課題組研究發(fā)現,少量鐵明礬[Al2Fe(SO4)4·24H2O]即可對該反應起催化作用。為進一步研究

有關因素對該反應速率的影響,探究如下:

(1)在25°C下,控制光照強度、廢水樣品初始濃度和催化劑用量相同,調節(jié)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濃度草酸溶液用量,作對比實驗,完成以下實驗設計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實驗編號

初始pH

廢水樣品體積mL

草酸溶液體積mL

蒸餾水體積mL

4

60

10

30

5

60

10

30

5

60

測得實驗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2)上述反應后草酸被氧化為            (填化學式)。

(3)實驗①和②的結果表明          ;實驗①中0~t1時間段反應速率v(Cr3+)=    mol·L-1·min-1

 (用代數式表示)。

(4)該課題組隊鐵明礬[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設,請你完成假設二和假設三:

假設一:Fe2+起催化作用;

假設二:              ;

假設三:              ;

……

(5)請你設計實驗驗證上述假設一,完成下表中內容。

(除了上述實驗提供的試劑外,可供選擇的藥品有K2SO4、FeSO4、Al2Fe(SO4)4·24H2O、Al2(SO4)3等,溶液中Cr2O的濃度可用儀器測定。)

實驗方案(不要求寫具體操作過程)

預期實驗結果和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研究小組為探究弱酸性條件下鐵發(fā)生電化學腐蝕類型的影響因素,將混合均勻的新制鐵粉和碳粉置于錐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圖1)。從膠頭滴管中滴入幾滴醋酸溶液,同時測量容器中的壓強變化。

(1)請完成以下實驗設計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編號

實驗目的

碳粉/g

鐵粉/g

醋酸/%

為以下實驗作參照

0.5

2.0

90.0

醋酸濃度的影響

0.5

36.0

0.2

2.0

90.0

(2)編號①實驗測得容器中壓強隨時間變化如圖2。t2時,容器中壓強明顯小于起始壓強,其原因是鐵發(fā)生了              腐蝕,請在圖3中用箭頭標出發(fā)生該腐蝕時電子流動方向;此時,碳粉表面發(fā)生了   (“氧化”或“還原”)反應,其電極反應式是                            。

(3)該小組對圖2中0~t1時壓強變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設,請你完成假設二:

假設一:發(fā)生析氫腐蝕產生了氣體;

假設二:                               ;

……

(4)為驗證假設一,某同學設計了檢驗收集的氣體中是否含有H2的方案。請你再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假設一,寫出實驗步驟和結論。

實驗步驟和結論(不要求寫具體操作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焦亞硫酸鈉(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劑之一。某研究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一   焦亞硫酸鈉的制取

采用右圖裝置(實驗前已除盡裝置內的空氣)制取Na2S2O5。裝置II中有Na2S2O5晶體析出,發(fā)生的反應為:Na2SO3+SO2=Na2S2O5

(1)裝置I中產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要從裝置II中獲得已析出的晶體,可采取的分離方法是                    。

(3)裝置III用于處理尾氣,可選用的最合理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為               (填序號)。

實驗二     焦亞硫酸鈉的性質

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4)證明NaHSO3溶液中HSO3-      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填序號)。

a.測定溶液的pH     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鹽酸  

d.加入品紅溶液      e.用藍色石蕊試紙檢測

(5)檢驗Na2S2O5晶體在空氣中已被氧化的實驗方案是                          。

實驗三  葡萄酒中抗氧化劑殘留量的測定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劑。測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劑的殘留量(以游離SO2計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實驗,消耗標準I2溶液25.00 mL,該次實驗測得樣品中抗氧化劑的殘留量(以游離SO2計算)為                g·L-1。

②在上述實驗過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氣氧化,則測得結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H2O2是一種綠色氧化還原試劑,在化學研究中應用廣泛。

(1)某小組擬在同濃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濃度對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限選試劑與儀器:30% H2O2、0.1mol∙L-1Fe2(SO4)3、蒸餾水、錐形瓶、雙孔塞、水槽、膠管、玻璃導管、量筒、秒表、恒溫水浴槽、注射器

①寫出本實驗H2O2分解反應方程式并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____________

②設計實驗方案:在不同H2O2濃度下,測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所測得的數據能直接體現反應速率大。

③設計實驗裝置,完成圖20的裝置示意圖。

④參照下表格式,擬定實驗表格,完整體現實驗方案(列出所選試劑體積、需記錄的待測物理量和所擬定的數據;數據用字母表示)。

              物理量

實驗序號

V[0.1mol·L-1Fe2(SO4)3]/mL

……

1

a

……

2

a

……

(2)利用圖21(a)和21(b)中的信息,按圖21(c)裝置(連能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氣體)進行實驗?捎^察到B瓶中氣體顏色比A瓶中的_________(填“深”或“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同學欲在實驗室中對Fe3與I的反應進行探究,實現Fe2與Fe3的相互轉化。

(1)該同學最初的實驗操作和現象如下:

編號

操作

現象

先向2 mL 0.1 mol·L-1 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新制氯水

先向2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0.1 mol·L-1 KI溶液

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變成血紅色;滴加KI溶液后,血紅色無明顯變化

①實驗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eCl2溶液與新制氯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同學分析了導致實驗Ⅱ現象的可能原因,并對實驗方案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實驗操作和現象如下:

編號

操作

現象

向2 mL 0.1 mol·L-1 KI溶液中滴加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

滴加FeCl3溶液后,溶液變成黃色;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變成血紅色

根據實驗Ⅲ,該同學認為Fe3有可能與I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請結合實驗現象用簡明的文字說明他得出上述結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同學認為需要進一步設計實驗,證明根據實驗Ⅲ中現象得出的結論。請補全下表中的實驗方案:

編號

操作

預期現象及結論

向2 mL 0.1 mol·L-1 KI溶液中滴加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__________

(4)上述實驗結果表明,Fe3有可能與I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進一步查閱資料知,參加反應的Fe3與I的物質的量相同。該同學結合上述實驗結論,分析了實驗Ⅲ中加入KSCN后溶液變紅的原因,認為Fe3與I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應寫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聚合硫酸鐵(SPFS)是一種新型的飲用水處理劑和城市污水凈化劑,其化學組成可表示為[Fe2(OH)n(SO4)3-]m。某研究小組將聚合硫酸鐵在一定條件下加熱完全分解,對所得氣體產物和固體產物進行實驗探究。請利用實驗室常用儀器、用品和以下試劑完成驗證和探究過程(已知SO3的熔點為16.8 ℃)。

試劑:1.0 mol·L-1的鹽酸、1.0 mol·L-1的KMnO4溶液、0.1 mol·L-1的BaCl2溶液、20%的KSCN溶液、品紅溶液、蒸餾水、冰水。

(1)聚合硫酸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________。

(2)固體產物成分的探究

實驗設計

實驗步驟

現象

步驟1:取適量的固體產物于試管中,加入足量1.0 mol·L-1的鹽酸,充分振蕩使固體完全溶解

固體溶解,沒有觀察到氣泡,溶液呈黃色

步驟2:取少量步驟1所得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20%的KSCN溶液,振蕩

溶液呈血紅色

步驟3:另取少量步驟1所得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少量1.0 mol·L-1的KMnO4溶液,振蕩

KMnO4的紫紅色不褪去

思考與判斷

根據上面的信息,可以確定固體產物的成分是________;步驟1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氣體產物成分的探究(不考慮水蒸氣)

提出假設

假設1:所得氣體的成分是SO3;

假設2:所得氣體的成分是SO2、O2

假設3:所得氣體的成分是________。

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假設

按下表的實驗步驟寫出預期現象與結論。

實驗操作

預期現象與結論

步驟1:將少量氣體產物通入盛有適量品紅溶液的試管中,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然后加熱再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

①若____________,則________成立

②若____________,則________成立

步驟2:將氣體產物緩緩通過浸在冰水中的U形管(如圖),然后在U形管中加入適量0.1 mol·L-1的BaCl2溶液,充分振蕩

結合上述步驟1的有關結論__________(填①或②)

①若____________,則____成立

②若____________,則____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甲同學通過測定該反應發(fā)生時溶液變渾濁的時間,研究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設計實驗如下(所取溶液體積均為10 mL):

實驗編號

實驗溫度/℃

c(Na2S2O3)

/mol·L-1

c(H2SO4)

/mol·L-1

25

0.1

0.1

25

0.2

0.1

25

0.1

0.2

50

0.2

0.1

50

0.1

0.1

其他條件不變時,探究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應選擇__________(填實驗編號);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應選擇__________(填實驗編號);若同時選擇①②③溶液變渾濁的同時,探究__________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已知Na2S2O3溶液與Cl2反應時,1 mol Na2S2O3轉移8 mol電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學性質。

(Ⅰ)甲同學設計實驗流程的目的是證明Na2S2O3溶液具有堿性和________性。

(Ⅱ)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乙同學認為應將上述流程中②③所加試劑順序顛倒,你認為甲、乙兩同學的設計更合理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SO2是一種大氣污染物,某興趣小組欲探究SO2的性質及綠色實驗方法,設計如下方案:

(1)B、C、D分別用于檢驗SO2的漂白性、還原性和氧化性。其中C、D分別為碘水和硫化氫的水溶液,則B中所盛試劑為__________,C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了實現綠色實驗的目標,某同學重新設計了如上右圖A2的制取裝置來代替A1裝置,與A1裝置相比,A2裝置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點即可)。

(3)E中用氨水吸收尾氣中的SO2,“吸收液”中可能含有OH、SO、SO、HSO等陰離子。已知亞硫酸氫鹽一般易溶于水,SO2也易溶于水。現有儀器和試劑為小燒杯、試管、玻璃棒、膠頭滴管、過濾裝置和濾紙;2 mol·L-1鹽酸、2 mol·L-1 HNO3、1 mol·L-1 BaCl2溶液、1 mol·L-1 Ba(OH)2溶液、品紅溶液、蒸餾水。請設計實驗證明“吸收液”中存在SO和HSO,完成下表的實驗操作、預期現象和結論:

實驗操作

預期現象與結論

步驟1:取適量“吸收液”于小燒杯中,用膠頭滴管取1 mol·L-1 BaCl2溶液向小燒杯滴加直至過量。

若出現白色渾濁,則溶液中存在SO或SO。

步驟2:將小燒杯中的濁液過濾、洗滌,再用適量水把附在濾紙上的固體沖入另一小燒杯中;向沖下的固體______________。

步驟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有一固體混合物X,可能含有氯化鈉、碳酸鉀、亞硝酸鈉、硫酸鋁、堿式碳酸鎂、碳酸氫鈉等物質。為探究X的成分,設計方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Ⅰ.將X粉末充分加熱,有氣體產生。

Ⅱ.取一定量X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餾水,粉末全部溶解,得到無色溶液。

Ⅲ.用鉑絲蘸取少量Ⅱ中所得溶液,在火焰上灼燒,產生黃色火焰;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無紫色火焰。

Ⅳ.、蛑袩o色溶液,滴入KMnO4酸性溶液,紫紅色不褪去。

Ⅴ.、蛑腥芤海枚栊噪姌O電解,開始時陽極產生的氣體能使?jié)駶櫟牡矸?shy;碘化鉀試紙變藍色。電解過程中測得溶液pH變化如右圖所示。

(1)根據實驗Ⅳ可判斷,一定不存在的物質是__________。

(2)X的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學式)。

(3)實驗Ⅴ中,0→t1時間內,兩個電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

陽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陰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t1時間內,溶液pH升高比較緩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