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磷酸氯喹在細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感染,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基態(tài)C1原子的核外電子有17種運動狀態(tài)
B.C、N、O、P四種元素中電負性最大的是O
C.H3PO4分子中磷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4
D.與足量H2發(fā)生加成反應后,該分子中手性碳原子個數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乙酸乙酯在多種條件下發(fā)生水解反應:CH3COOC2H5 + H2OCH3COOH+C2H5OH。已知該反應的速率隨c(H+)的增大而加快。下圖為CH3COOC2H5的水解速率隨時間的變化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初期水解速率增大可能是溶液中c(H+)逐漸增大所致
B.A、B兩點表示的c(CH3COOC2H5)相等
C.圖中t0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D.CH3COOC2H5的轉化率tA時低于tB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A、B、C、D、E五種元素,A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ms1;B元素的原子價電子排布式為ns2np2;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且原子中p能級與s能級電子總數相等;D元素原子的M能層的p能級中有3個未成對電子;E元素原子有五個未成對電子。
(1)E元素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是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_____,其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
(2)C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圖為_____,若A為非金屬元素,則按原子軌道的重疊方式,A與C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共價鍵屬于_____鍵(填“σ”或“π”)。
(3)當n=3時,B與C形成的化合物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
(4)若A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為2s1,B元素的原子價電子排布為3s23p2,A、B、C、D四種元素的電負性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用元素符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Mg2+、、
B.弱堿性溶液中:K+、Na+、I-、ClO-
C.中性溶液中:Fe3+、K+、Cl-、
D.能使甲基橙變紅的溶液中:Al3+、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11.2LCHC13中含有的氯原子數目為1.5NA
B.10.0g質量分數為46%的乙醇溶液與足量鈉反應產生的H2數目為0.05NA
C.常溫常壓下,124gP4中含σ鍵數目為4NA
D.向1L1mol·L-1NH4Cl溶液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數目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有機物(a)的說法錯誤的是
A.a、b、c的分子式均為C8H8
B.b的所有原子可能處于同一平面
C.c的二氯代物有4種
D.a、b、c均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科學家研發(fā)出一種新型質子膜電池,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流方向為由電極a流向電極bB.a電極反應式:2H2S-4e- =S2+4H+
C.用此電源電解精煉銅,粗銅接在a電極D.該裝置中H+由電極b經質子膜移動到電極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實驗小組同學利用以下實驗裝置制備氨氣,并探究氨氣的性質(部分儀器已略去)。請回答:
(1)實驗室制備氨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2)用裝置 B 收集氨氣時,應選擇氨氣的進氣口是_________ (選填“a”或“b”),并說明選擇的理由是_________。
(3)打開裝置B 中的止水夾 c,若觀察到燒瓶內產生了紅色噴泉,則說明氨氣具有的性質是_____,請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氣催化氧化可用于制硝酸,請寫出氨氣催化氧化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為防止環(huán)境污染,以下裝置(盛放的液體均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氣的是_______ (填序號)。
(5)SiO2 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它是制備現代通訊材料________ (寫該材料名稱)的主要原料;以 SiO2 為原料, 在工業(yè)上制備單質硅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