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由于細菌的數(shù)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變率很高
B、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C、自然狀態(tài)下的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誘變是定向的
D、基因突變在光學顯微鏡下是可以直接觀察到的
考點:基因突變的特征
專題:
分析:有關基因突變,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
2、基因突變的類型:自發(fā)突變和人工誘變.
3、基因突變的特點: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低頻性(個體的基因突變率低,但種群中個體數(shù),其突變率較高)、隨機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變是點突變,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在染色體變異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
5、基因突變的意義: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基因突變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解答: 解:A、個體的基因突變率低,但種群中個體數(shù),其突變率較高,A錯誤;
B、基因突變能產生新基因,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B正確;
C、自然狀態(tài)下的基因突變和人工誘變都是不定向的,C錯誤;
D、基因突變是點突變,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直接觀察到的,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基因突變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突變的概念、特點、類型、意義等基礎知識,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具有雙層膜、能夠進行能量轉化的細胞器(  )
A、線粒體和葉綠體
B、線粒體和內質網(wǎng)
C、葉綠體和核糖體
D、高爾基體和中心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于1990年,到2003年,人類基因組的測序任務已圓滿完成.請問,人類基因組計劃所測定的染色體是(  )
A、22對常染色體+XY染色體
B、22條常染色體+XY染色體
C、22對常染色體+X染色體
D、22條常染色體+Y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血紅蛋白含有Fe2+,葉綠素分子含有Mg2+.說明無機鹽具有的生理功能之一是(  )
A、細胞中某些化合物的組成成分
B、調節(jié)水鹽平衡
C、調節(jié)酸堿平衡
D、維持正常生命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小鼠肝細胞中具有的糖類物質是( 。
A、纖維素和糖原
B、葡萄糖和麥芽糖
C、葡萄糖和糖原
D、淀粉和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類糖尿病的發(fā)病機理十分復雜,圖是Ⅰ型、Ⅱ型兩種糖尿病部分發(fā)病機理示意圖:

(1)寫出圖中編號名稱:①
 
 

(2)正常情況下,當血糖濃度升高時,①活動加強,據(jù)圖分析,影響①發(fā)揮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至少寫出2個);如果圖中靶細胞是肝細胞,當血糖濃度降低時,作用于肝臟細胞的激素主要是
 

(3)研究發(fā)現(xiàn)某抗原的結構酷似胰島B細胞膜的某結構,則因該抗原刺激機體后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攻擊胰島B細胞而導致的糖尿病屬
 
(Ⅰ型/Ⅱ型)糖尿。
(4)如果將正常胰島B細胞分別置于含有5.6mmol/L葡萄糖(低糖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組)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進行檢測,高糖組釋放胰島素多.此結果說明
 

(5)正常人過度興奮時,血糖濃度的變化是
 
,簡述造成此變化的原因
 

(6)糖尿病的癥狀之一是多飲,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尿素是一種重要的農業(yè)肥料,但若不經(jīng)細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繁多,同學們試圖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對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設計了以下實驗,并成功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細菌(目的菌).培養(yǎng)基成分如表所示,實驗步驟如圖1所示.請分析回答問題: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g
尿素 1g
瓊脂 15g
將上述物質溶解后,用蒸餾水定容到100mL
(1)此培養(yǎng)基能否用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并說明理.
 

(2)培養(yǎng)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篩選到
 
,這種培養(yǎng)基屬于
 
培養(yǎng)基.
(3)“目的菌”生長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別來自培養(yǎng)基中的
 
,實驗需要振蕩培養(yǎng),原因是
 

(4)如圖2所示是采用純化微生物培養(yǎng)的兩種接種方法接種后培養(yǎng)的效果圖. 則獲得圖A效果的接種方法是
 
,圖B效果的接種方法是
 
.一同學在純化土壤中的細菌時,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連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5)在進行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實驗時,某同學從培養(yǎng)基上篩選出大約150個菌落,而其他同學只選擇出大約50個菌落.該同學的實驗結果產生的原因可能有
 
(填序號)
①由于土樣不同  ②由于培養(yǎng)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誤  ④沒有設置對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多數(shù)魚類的體色會隨著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而改變,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魚類的眼和松果體能感知光照變化而產生興奮,當興奮到達腎上腺時,其分泌的腎上腺素能使體表黑色素細胞的色素顆粒聚集,使體色變淺;而當興奮到達副交感神經(jīng)時,其神經(jīng)末梢分泌的乙酰膽堿能使體表黑色素細胞的色素顆粒擴散,使體表顏色加深.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體為
 
,其接受刺激產生興奮,興奮部位的膜電位表現(xiàn)為
 
.腎上腺素能被體表黑色素細胞感知,原因是體表黑色素細胞膜上有
 

(2)乙酰膽堿是一種神經(jīng)遞質,由此推測,副交感神經(jīng)末梢與體表黑色素細胞接觸部位類似于
 
 (結構),此處信息傳遞的方向是
 
(填“雙向”或“單向”)的.
(3)魚體色的調節(jié)方式是
 

(4)為驗證腎上腺素和乙酰膽堿對魚體色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請完善下列實驗內容.
實驗對象:體長約10cm左右且體色相近的同種鯽魚若干條.
藥品及用具:魚用生理鹽水、適宜濃度的腎上腺素、乙酰膽堿、注射器等.
實驗步驟:
第一步:將鯽魚平均分成三組,編號為甲、乙、丙,分別放入三個玻璃缸中置于無光處飼養(yǎng)一段時間.
第二步:給甲組鯽魚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膽堿,乙組鯽魚腹腔中注入
 
,而丙組鯽魚腹腔中注入
 
作為對照.
第三步:將裝有上述處理后鯽魚的玻璃缸置于
 
(無光/有光)處,約2h后,觀察比較三組鯽魚體表顏色的變化.
預期實驗結果:甲、乙、丙三組魚的體色由淺到深依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為人體的生命活動調節(jié)示意圖.有關敘述中不能正確描述其調節(jié)過程的是( 。
A、該圖表示體溫調節(jié)過程,則體溫調節(jié)屬于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
B、通過C→D→E的過程可以調節(jié)糖平衡,這一過程屬于體液調節(jié)
C、人的手被針扎時,其調節(jié)過程可能通過A→B→E來實現(xiàn),屬于神經(jīng)調節(jié)
D、水和電解質平衡調節(jié)的過程可通過A→B→C→D→E來實現(xiàn),屬于神經(jīng)調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