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孟德爾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屬于假說-演繹法的“提出假說” | |
B. | 薩頓利用類比推理法證實基因在染色體上 | |
C. | 格里菲思的轉(zhuǎn)化實驗證明了DNA是“轉(zhuǎn)化因子” | |
D. | 在觀察葉綠體的實驗中,蘚類的葉片薄,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鏡進行觀察 |
分析 1、孟德爾以豌豆為實驗材料,運用假說演繹法得出兩大遺傳定律,即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2、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3、肺炎雙球菌轉(zhuǎn)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體內(nèi)轉(zhuǎn)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zhuǎn)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體內(nèi)轉(zhuǎn)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zhuǎn)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zhuǎn)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zhuǎn)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
解答 解:A、孟德爾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屬于“假說-演繹法”的“提出假說”,A正確;
B、薩頓利用類比推理法推測基因在染色體上,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B錯誤;
C、格里菲思的轉(zhuǎn)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zhuǎn)化因子”,能將S型細菌轉(zhuǎn)化為R型細菌,C錯誤;
D、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時,應(yīng)該先用低倍鏡,后用高倍鏡,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生物學研究的科學方法的相關(guān)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神經(jīng)細胞不能分裂,故細胞內(nèi)無P53蛋白,也不含有P53基因 | |
B. |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過程中,P53基因不會表達 | |
C. | 胚胎干細胞和造血干細胞中P53基因的表達水平比較高 | |
D. | P53基因的損傷或突變可能引起細胞癌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甘油、苯進入細胞的方式與①相同 | |
B. | 靜息電位形成中K+從細胞內(nèi)到細胞外與③相同 | |
C. | 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與④相同 | |
D. | 圖中①②、③、④過程都可以說明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A為膜蛋白,B為磷脂雙分子層 | |
B. | 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可用a來表示 | |
C. | 乙醇進入細胞的方式可用b來表示 | |
D. | 圖中的能量直接來自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a表示線粒體,[H]與氧結(jié)合形成水發(fā)生在有折疊的膜上 | |
B. | 圖b表示葉綠體,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場所 | |
C. | 圖c中的孔道是大分子進出該結(jié)構(gòu)的通道,不具有選擇性 | |
D. | 圖a、b、c中內(nèi)外膜化學成分差異最大的是圖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25種 多樣性 | B. | 450種 特異性 | C. | 504種 遺傳性 | D. | 254種 多樣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吲哚乙酸和動物生長激素的化學本質(zhì)一樣 | |
B. | 色氨酸的組成元素至少有C、H、O、N、P | |
C. | 吲哚乙酸通過促進植物細胞的分裂促進植物生長 | |
D. | 利用色氨酸生成吲哚乙酸的過程一定受基因調(diào)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