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基因突變的原因是
A. DNA變成了蛋白質(zhì)B. DNA中的基因結構發(fā)生了局部改變
C. DNA中的基因數(shù)目減少或增多D. DNA變成了RNA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父本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ABb(兩對遺傳因子獨立遺傳),母本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aBb,正常情況下F1不可能出現(xiàn)的遺傳因子組成是( )
A. AaBbB. AabbC. aaBbD. 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選擇適宜栽種的作物品種,研究人員在相同的條件下分別測定了3個品種S1、S2、S3的光飽和點,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三個品種中最適應較高光強的是S3
B. 增加環(huán)境中的C02濃度將導致S2的光飽和點可能顯著提高也可能基本不變
C. 若要研究S1的光飽和點是否由遺傳因素決定,可用S1的后代為實驗對象在相同條件下重復以上實驗
D. 若S2在溫度由25℃降為5℃的過程中光飽和點逐漸減小,則其在光照充足時光合作用最適溫度≥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細胞學說”最初創(chuàng)立時,其主要內(nèi)容中不準確的一項是( )
A. 一切動物和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及其產(chǎn)物構成
B. 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有機體,具有自己的生命
C. 細胞對與其他細胞共同構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D. 英國科學家列文虎克是細胞的發(fā)現(xiàn)者和命名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胡蘿卜素是一種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別從胡蘿卜或產(chǎn)生胡蘿卜素的微生物體中提取獲得,流程如下:
(1)篩選產(chǎn)生胡蘿卜素的酵母菌R時,可選用_______或平板劃線法接種;采用平板劃線法接種時需要先灼燒接種環(huán),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培養(yǎng)酵母菌R時,培養(yǎng)基中的蔗糖可為酵母菌R提供_____________;作為無機鹽的硝酸鹽還可提供_____________。
(3)從胡蘿卜中提取胡蘿卜素時,干燥過程應控制好溫度和________,以防止胡蘿卜素分解;萃取過程中宜采用________方式加熱以防止溫度過高;萃取液濃縮前需進行過濾,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紙層析法可用于鑒定所提取的胡蘿卜素,鑒定過程中需要用胡蘿卜素標準品作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對某種植物主根長度及側根數(shù)的影響。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促進側根數(shù)量增加的IAA溶液,會抑制主根的伸長
B. 施用IAA對誘導側根的作用表現(xiàn)為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
C. 將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葉,會導致側根數(shù)量增加
D. 與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長而側根數(shù)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種植物種子經(jīng)低溫處理1~2個月后能夠提早萌發(fā)。在低溫處理過程中,種子內(nèi)的激素含量變化如圖所示。據(jù)圖判斷,正確的是( )
A. 抑制種子萌發(fā)的是赤霉素
B. 噴灑細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種子保藏
C. 種子萌發(fā)時脫落酸含量升高
D. 噴灑赤霉素,可代替低溫促進種子萌發(f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氨基酸分子和鈉離子通過腎小管上皮細胞的過程,據(jù)圖判斷正確的是
A. 氨基酸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B. 氨基酸從腎小管上皮細胞排出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
C. 鈉離子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D. 鈉離子從腎小管上皮細胞排出的跨膜運輸方式是協(xié)助擴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在研究大腦皮層某些區(qū)域時,現(xiàn)它與軀體運動和語言活動功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S區(qū)受損,患者會患聽覺性失語癥
B. H區(qū)受損,患者會患運動性失語癥
C. 大腦皮層是調(diào)節(jié)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D. 小腦內(nèi)存在許多維持生命必要的中樞,如呼吸中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