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做如下實驗:在胚芽鞘切面一側放置含不同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測定各胚芽鞘彎曲生長的角度,下表數(shù)據(jù)說明
A.生長素濃度不同,促進生長的效應就不同
B.胚芽鞘彎曲的程度與其他激素無關
C.瓊脂中生長素濃度為0.35 mg/L時,胚芽鞘生長受抑制
D.促進胚芽鞘生長的最適生長素濃度在0.25 mg/L左右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省高一上12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對有關實驗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時,不同色素隨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鏡觀察不到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過程
C.觀察葉片細胞的葉綠體時,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再換高倍鏡觀察
D.甲基綠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核呈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省菏澤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動物呼吸作用釋放的CO2中的氧( )
A.全部來自H2O
B.部分來自O2
C.全部來自C6H12O6
D.部分來自C6H12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假說演繹法是現(xiàn)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檢驗推理、得出結論”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利用該方法,孟德爾發(fā)現(xiàn)了兩個遺傳規(guī)律。下列關于孟德爾的研究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本實驗中“提出問題”環(huán)節(jié)是建立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遺傳實驗基礎上的
B.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容是“性狀是由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
C.“若F1產(chǎn)生配子時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的兩種性狀比接近1:1”,屬于“演繹推理”的過程
D.孟德爾運用統(tǒng)計學分析的方法對大量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從中找出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西桂林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生物興趣小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魚、廣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個生態(tài)瓶(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瓶中的小魚很快死亡是因為瓶內分解者數(shù)量過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時間相對較短
C.丙瓶加蓋與否,并不影響實驗結果
D.若想維持生態(tài)平衡,丙瓶則不應放在黑暗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實驗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差速離心法分離出某動物細胞的甲、乙、丙三種細胞器,測定其中三種有機物的含量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以類囊體堆疊的方式增加膜面積
B.乙一定與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飾有關
C.丙合成的物質遇雙縮脲試劑呈紫色
D.酵母菌與該細胞共有的細胞器只有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實驗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研究表明細胞膜、內質網(wǎng)膜和高爾基體膜中具有一些相同的蛋白質,而且這類蛋白質在細胞膜中含量較少,在內質網(wǎng)中含量較多,在高爾基體中含量介于兩者之間,據(jù)此可說明
A.細胞膜是由內質網(wǎng)直接轉化而來的
B.同一細胞中不同生物膜的成分、結構相同
C.高爾基體能夠對蛋白質進行合成
D.生物膜在結構上具有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長春二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B.同源染色體間交叉互換屬于染色體變異
C.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D.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上海楊浦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質量調研科學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以下有關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用碘液對水綿和顫藻染色,可見水綿細胞內有染色較深,形狀固定的結構
B.做牛蛙脊髓反射實驗時,剪去蛙的頭背部是為了消除腦對脊髓反射的控制
C.葉綠體色素在紙層析過程中擴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蘿卜素
D.動物物種多樣性調查常用的方法是樣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