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圖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某綠色植物體內(nèi)C3和C5兩種化合物相對含量的變化曲線圖,有人據(jù)圖作出了如下分析和判斷,其中正確的是( 。
A.m表示C5,因為夜間葉綠體不能產(chǎn)生ATP和[H],C5因缺少ATP不能與CO2結(jié)合而積累
B.在5時~9時之間,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溫度,11時~15時最大限制因子是光和CO2
C.16時~20時兩種物質(zhì)含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環(huán)境因素的改變引起植物氣孔開放和ATP、[H]生成減少
D.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引起植物呼吸作用增強,產(chǎn)生較多的CO2是16時~20時兩種物質(zhì)含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湖北省襄陽五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14分)I. 右圖表示某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氣濃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變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曲線QR區(qū)段CO2生成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
(2)P點的生物學含義是無氧呼吸消失點,由縱軸、
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圍成的面積所代表的生物
學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圖中的AB段與BC段的距離等長,說明此時有氧呼吸釋放的CO2與無氧呼吸釋放的CO2相比_________(填“一樣多”或“更多”或“更少”)。
在原圖中繪出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CO2隨氧氣濃度變化而變
化的曲線(注意交點)。
Ⅱ.右圖是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種綠色植物在24小時內(nèi)O2吸收量和釋放量的變化示意圖(單位:mg/h)。A、B點對應時刻分別為6:00和19:00。請分析回答:
(1) 在此24小時內(nèi)不進行光合作用的時段是__________。
(2) 測得該植物一晝夜的O2凈釋放量為300mg,假設該植物在24小時內(nèi)呼吸速率不變,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時,光合作用每小時利用CO2的量是________mg. 圖中陰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釋放量________(大于或等于或小于)300mg。與C點相比,D點C3的含量________(升高或不變或降低)。從圖中標的點取相同數(shù)量的葉片,經(jīng)過脫色碘液處理,_____點的顏色最深。
(3) 若適當增加植物生長環(huán)境中CO2的濃度,B點將向________(左/右)移動。在生產(chǎn)實踐中,常采用施用農(nóng)家肥的方法增加CO2的濃度,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北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14分) I. 右圖表示某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氣濃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變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曲線QR區(qū)段CO2生成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
(2)P點的生物學含義是無氧呼吸消失點,由縱軸、
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圍成的面積所代表的生物
學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圖中的AB段與BC段的距離等長,說明此時有氧呼吸釋放的CO2與無氧呼吸釋放的CO2相比_________(填“一樣多”或“更多”或“更少”)。
在原圖中繪出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CO2隨氧氣濃度變化而變
化的曲線(注意交點)。
Ⅱ.右圖是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種綠色植物在24小時內(nèi)O2吸收量和釋放量的變化示意圖(單位:mg/h)。A、B點對應時刻分別為6:00和19:00。請分析回答:
(1) 在此24小時內(nèi)不進行光合作用的時段是__________。
(2) 測得該植物一晝夜的O2凈釋放量為300mg,假設該植物在24小時內(nèi)呼吸速率不變,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時,光合作用每小時利用CO2的量是________mg. 圖中陰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釋放量________(大于或等于或小于)300mg。與C點相比,D點C3的含量________(升高或不變或降低)。從圖中標的點取相同數(shù)量的葉片,經(jīng)過脫色碘液處理,_____點的顏色最深。
(3) 若適當增加植物生長環(huán)境中CO2的濃度,B點將向________(左/右)移動。在生產(chǎn)實踐中,常采用施用農(nóng)家肥的方法增加CO2的濃度,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西省南昌外國語學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在密閉、透光的玻璃鐘罩內(nèi),放著一株盆栽棉花。右圖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鐘罩內(nèi)某物質(zhì)
的變化曲線。該曲線可以表示
A.一晝夜中,棉花呼吸強度的變化
B.一晝夜中,棉花體內(nèi)有機物總量的變化
C.一晝夜中,鐘罩內(nèi)氧氣濃度的變化
D.一晝夜中,鐘罩內(nèi)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I. 右圖表示某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氣濃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變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曲線QR區(qū)段CO2生成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P點的生物學含義是無氧呼吸消失點,由縱軸、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圍成的面積所代表的生物學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圖中的AB段與BC段的距離等長,說明此時有氧呼吸釋放的CO2與無氧呼吸釋放的CO2相比_________(填“一樣多”或“更多”或“更少”)。在原圖中繪出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CO2隨氧氣濃度變化而變化的曲線(注意交點)。
Ⅱ.右圖是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種綠色植物在24小時內(nèi)O2吸收量和釋放量的變化示意圖(單位:mg/h)。A、B點對應時刻分別為6:00和19:00。請分析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