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據(jù)表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別
3%的淀粉溶液2mL-2mL-2mL-
3%的蔗糖溶液-2mL-2mL-2mL
2%的α淀粉酶溶液1mL1mL1mL1mL1mL1mL
反應溫度0℃0℃60℃60℃100℃100℃
碘液2滴2滴2滴2滴2滴2滴
注:表中“-”表示沒有添加.
A.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自變量
B.①②兩組實驗可用于驗證酶的專一性
C.②④⑥三組實驗可說明溫度能影響酶活性
D.設計上述實驗的目的是:驗證酶的專一性和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分析 本實驗探究酶的專一性,自變量是底物種類,所以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屬于無關變量;①②兩組都處在0度,酶的活性很低,觀察不到明顯現(xiàn)象,不可用于驗證酶的專一性;②④⑥三組實驗的底物都是蔗糖,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不能用于證明溫度能影響酶活性,但①③⑤可用于證明溫度能影響酶活性;本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的同時還研究了不同溫度對酶催化作用的影響.

解答 解:A、本實驗探究酶的專一性,自變量是底物種類,所以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屬于無關變量,A錯誤;
B、①②兩組都處在0度,酶的活性很低,觀察不到明顯現(xiàn)象,不可用于驗證酶的專一性,B錯誤;
C、②④⑥三組實驗的底物都是蔗糖,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所以這三組實驗不能用于證明溫度能影響酶活性,但①③⑤可用于證明溫度能影響酶活性,C錯誤;
D、本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的同時還研究了不同溫度對酶催化作用的影響,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結合實驗過程,考查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學生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并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做出恰當?shù)脑u價和修訂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省西北師大附高三上開學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圖所示細胞置于密閉容器中培養(yǎng)。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細胞內(nèi)外的CO2和O2濃度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黑暗條件下①增大,④減小

B.光強度低于光補償點時,①、③增大

C.光強度等于光補償點時,②、③保持不變

D.光強度等于光飽和點時,②減小,④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將酶與底物溶液在室溫下混合后于不同溫度下保溫
B.鑒定待測樣液中的蛋白質時,先加NaOH溶液,振蕩后再加CuS04溶液
C.調查酵母種群數(shù)量變化時,取樣時需從培養(yǎng)液的中部取,這樣可以保證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D.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質壁分離狀態(tài)時,細胞液濃度等于外界溶液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用單克隆抗體研制而成的“生物導彈”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瞄準裝置”,二是殺傷性“彈頭”.下列對此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瞄準裝置”是指識別腫瘤的單克隆抗體
B.“彈頭”具有殺傷腫瘤細胞的功能
C.“彈頭”由某些“定位”物質構成
D.“生物導彈”的制備利用了細胞工程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南京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調查活動或實驗中,計算所得或測得數(shù)值與實際數(shù)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標志重捕法調查褐家鼠種群密度時標志物脫落

B.飯后半小時測定血糖的濃度

C.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時在分布較稀疏的地區(qū)取樣

D.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酵母菌數(shù)量時統(tǒng)計方格內(nèi)和在相鄰兩邊上的菌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下列有關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的研究,請回答相關問題:
(1)人紅細胞中K+濃度比血漿中高30倍,而Na+濃度卻只有血漿的$\frac{1}{6}$.紅細胞維持膜內(nèi)外K+、Na+不均勻分布需要(“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成熟紅細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鋪成單分子層,其面積正好為紅 細胞細胞膜面積的兩倍.其原因是①的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及其細胞器 ②細胞膜是由磷脂雙分子層組成
(3)人的成熟紅細胞吸收的葡萄糖可通過無氧  (“有氧”或“無氧”)呼吸產(chǎn)生ATP,當紅細胞缺乏ATP時,會導致Na+進入多于K+排出、Ca2+無法正常排出,紅細胞會因滲透壓升高吸水過多 而膨大成球狀甚至破裂.
(4)氟中毒會改變細胞膜的通透牲和細胞代謝.科學家用含不同濃度NaF的飲水喂養(yǎng) 小白鼠,一段時間后,培養(yǎng)并測量小白鼠紅細胞代謝產(chǎn)熱及細胞內(nèi)的ATP濃度,分別獲得產(chǎn)熱曲線和細胞內(nèi)的ATP濃度數(shù)據(jù)如下,請回答:
NaF濃度(106g/mL)ATP濃度。10-4mol/L)
A組02.97
B組502.73
C組1501.40
①根據(jù)上述實驗設計及結果判斷,該實驗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濃度的NaF對能量代謝的影響.
②分析細胞產(chǎn)熱量及ATP濃度:B組產(chǎn)熱量峰值和ATP濃度均低于A組,原因可能是:低濃度的NaF抑制 (“抑制”或“促進”)了細胞代謝中有關的酶的活性;
C組產(chǎn)熱量峰值高于A組而ATP濃度低于A組,原因可能是:高濃度的NaF促進“抑制”“促進”)了細胞代謝中有關的酶的活性,同時,由于損傷了細胞膜結構,細胞為維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某男性表現(xiàn)型正常,其一條13號染色體和一條21號染色體發(fā)生了下圖1所示變化.該男性(圖2中的2號)與某染色體組成正常的女性(圖2中的1號)婚配,該對夫婦與所生的三個子女染色體組成如圖2所示.據(jù)圖回答:

(1)圖1所示的染色體變異類型有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變異,該變異可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觀察該變異最好選擇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時期)的胚胎細胞.
(2)若不考慮其他染色體,在減數(shù)分裂時,圖2中男性的三條染色體中,能配對的任意兩條聯(lián)合并正常分離,另一條隨機移向細胞任一極,則其理論上產(chǎn)生的精子類型有6種,該夫婦生出正常染色體組成的孩子的概率為$\frac{1}{6}$.參照4號個體的染色體組成情況,在圖3中畫出3號個體的染色體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下列對此敘述,正確的是(  )
①若A表示免疫系統(tǒng)的構成,骨髓屬于B、吞噬細胞屬于C、溶菌酶屬于D
②若A表示原核生物,B是細菌、C是藍藻、D是病毒
③若A表示生物多樣性,B是基因、C是物種、D是生態(tài)系統(tǒng)
④若A表示物質跨膜運輸方式,則B表示被動運輸、C表示主動運輸、D表示胞吞胞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若1個35S標記的大腸桿菌被1個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裂解后釋放的所有噬菌體( 。
A.一定有35S,其中有1個含有32PB.一定有35S,其中有2個含有32P
C.一定有32P,其中有2個含有35SD.一定有32P,但不含3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