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表為3個不同小麥雜交組合及其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植株數(shù)目.
組合
序號
雜交組合類型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植株數(shù)目
抗病紅
種皮
抗病白
種皮
感病紅
種皮
感病白
種皮
抗病、紅種皮×感病、紅種皮416138410135
抗病、紅種皮×感病、白種皮180184178182
感病、紅種皮×感病、白種皮140136420414
(1)據(jù)表分析,下列推斷錯誤的是B
A.6個親本都是雜合子
B.抗病對感病為顯性
C.紅種皮對白種皮為顯性
D.這兩對性狀自由組合
(2)三個雜交組合中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
①aaBb×AaB,②aaBb×Aabb,③AaBb×Aabb.
(設小麥的抗性性狀由A、a控制,種皮顏色由B、b控制)
(3)第二組的數(shù)據(jù)符合測交實驗結果,但不是測交實驗.

分析 (1)若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則每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2)若親子代性狀不同,可判斷顯隱性性狀,且親子代不同的性狀為隱性性狀.
(3)根據(jù)子代表現(xiàn)型比例為判斷親本的基因型:若后代全為顯性性狀,親本至少有一方是顯性純合子;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3:1,則親本均為雜合子;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1:1,則親本為雜合子和隱性純合子;若后代全為隱性性狀,則親本為隱性純合子.
根據(jù)題意和圖表分析可知:組合一中,紅種皮×紅種皮→后代出現(xiàn)白種皮,即出現(xiàn)性狀分離,說明紅種皮相對于白種皮為顯性性狀;組合三中,感病×感病→后代出現(xiàn)抗病,即出現(xiàn)性狀分離,說明感病相對于抗病為顯性性狀.

解答 解:(1)就抗病和感病而言,組合三中親本均為感病,子代有抗病和感病,則感病是顯性性狀,抗病是隱性性狀.就紅種皮和白種皮而言,組合一中親本均為紅種皮,子代有紅種皮和白種皮,則紅種皮是顯性性狀,白種皮是隱性性狀.
組合一子代感。嚎共=1:1,紅種皮:白種皮=3:1,則親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
組合二子代感。嚎共=1:1,紅種皮:白種皮=1:1,則親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
組合三子代感。嚎共=3:1,紅種皮:白種皮=1:1,則親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
因此,推斷錯誤的是B.
(2)三個雜交組合中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3)測交是雜種子一代與隱性個體進行雜交,后代比例為1:1:1:1.所以第二組的數(shù)據(jù)符合測交實驗結果,但由于沒有隱性個體,所以不是測交實驗.
故答案為:
(1)B
(2)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3)二

點評 本題結合圖表,考查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考生學會用后代分離比推斷法解題,后代分離比推斷法:(1)若后代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1,則親本的基因型均為雜合子;(2)若后代分離比為顯性:隱性=1:1,則親本一定是測交類型,即一方是雜合子,另一方為隱性純合子;(3)若后代只有顯性性狀,則親本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二倍體植物是雜合子,下圖為其花藥中未成熟花粉在適宜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產(chǎn)生完整植株的過程.據(jù)圖回答:

(1)圖中①表示的是該花粉培養(yǎng)過程中的脫分化過程,②表示的是再分化過程,圖示過程所用的生物技術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
(2)圖中從愈傷組織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徑有兩條,具體通過哪一條途徑主要取決于培養(yǎng)基成分中植物激素的種類及其濃度配比,最后獲得的來源于未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稱為單倍體植株(甲).未成熟花粉經(jīng)培養(yǎng)能形成完整植株,說明未成熟花粉具有細胞的全能性.
(3)對植株甲用秋水仙素或低溫處理,才能使其結實產(chǎn)生后代(乙),否則植株甲只有通過無性繁殖的方式才能產(chǎn)生后代(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下面是月季花藥培養(yǎng)產(chǎn)生花粉植株的兩種途徑,請回答:
途徑1:花藥中的花粉$\stackrel{脫分化}{→}$①$\stackrel{分化}{→}$叢芽$\stackrel{誘導}{→}$生根→移栽
途徑2:花藥中的花粉$\stackrel{脫分化}{→}$愈傷組織$\stackrel{再分化}{→}$叢芽$\stackrel{誘導}{→}$生根→移栽
(1)途徑1和途徑2沒有絕對的界限,主要取決于培養(yǎng)基中激素的種類及其濃度配比.途徑1中的①為胚狀體.經(jīng)途徑2形成的花粉植株,染色體組的數(shù)目(染色體數(shù))常常會發(fā)生變化,因此還需要對培養(yǎng)出來的植株作進一步的鑒定和篩選.
(2)一般說來,單核(單核靠邊)期的花藥培養(yǎng)成功率最高.選擇花藥時,一般要通過鏡檢來確定其中的花粉是否處于適宜的發(fā)育期.某品種月季的花粉細胞核不易著色,操作時應先在卡諾氏(固定)液中處理20min,取出放在載玻片上,加焙花青-鉻礬溶液染色,蓋上蓋玻片后再普通光學顯微鏡下檢查.剝離花藥接種時,要盡量比u損傷花藥,否則接種后容易從受傷部位產(chǎn)生愈傷組織.
(3)試驗中發(fā)現(xiàn)愈傷組織被真菌污染,試驗人員做了探究培養(yǎng)基滅菌時間與污染率關系的實驗,結構如圖所示:據(jù)圖可初步判斷:隨培養(yǎng)基滅菌時間的延長,污染率在一定范圍內波動(污染率變化不大),可見,污染不是培養(yǎng)基滅菌時間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細胞的融合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圖為細胞融合的簡略過程,請據(jù)圖回答相關問題:
(1)若a、b分別表示白菜和甘藍兩種植物的體細胞,則采用化學法形成c時,一般是用PEG作為誘導劑,僅考慮兩兩融合的情況,d細胞有3種類型,由d形成雜種植株的過程所依據(jù)的原理是植物細胞全能性.
(2)若上圖表示體外受精過程,a代表培養(yǎng)至MⅡ中期期的卵子,b是經(jīng)獲能處理的精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1所示為農(nóng)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方式:
(1)圖示育種方式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術有:植物體細胞雜交、基因工程.
(2)②③過程分別稱為:脫分化、再分化.
(3)⑤過程中常用的載體是土壤農(nóng)桿菌;①過程常用的試劑是聚乙二醇.雜種細胞融合成功的標志是再生出新的細胞壁.
(4)上述育種與傳統(tǒng)雜交育種相比,突出優(yōu)點是打破生殖隔離、實現(xiàn)遺傳物質的定向改變、克服了遠源雜交不親和的障礙(和周期短).
某實驗室做的通過動物纖維母細胞等獲得單克隆抗體的實驗研究,據(jù)圖2回答:
(5)X、Y、Z細胞的名稱分別是骨髓瘤細胞、效應B細胞、雜交瘤細胞.
(6)生產(chǎn)單克隆抗體一般不直接培養(yǎng)漿細胞,主要原因是漿細胞高度分化,不能無限增殖.③過程用到的生物方法是滅火的病毒.
(7)④處需要篩選,從而得到能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的細胞,培養(yǎng)該細胞的氣體環(huán)境為95%空氣和5%的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自然界中的生殖細胞融合能產(chǎn)生有性后代,細胞工程中體細胞雜交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培育雜種植株.現(xiàn)用白菜(2n=20)與甘藍(2n=18)進行如下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白菜--甘藍雜種乙”培育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組、“白菜--甘藍雜種甲”培育所利用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和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2)(雜種甲或雜種乙)雜種乙是高度不育的,其體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
(3)①過程中首先需要利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除去白菜細胞和甘藍細胞的細胞壁,獲得原生質體后才能將二者融合在一起.融合成功的標志是新細胞壁的形成.
(4)③的具體做法是低溫或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幼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為細胞融合的簡略過程,請據(jù)圖回答:
(1)若A、B是植物細胞,在細胞融合之前已處理,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除去了細胞壁;A、B到
細胞C的過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電激.融合完成的標志是產(chǎn)生新的細胞壁.
(2)若A、B是植物細胞,則形成的D細胞還要應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技術把D培養(yǎng)成完整(雜種)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是反射弧結構模式圖,a、b分別是放置在傳出神經(jīng)元和骨骼肌上的電極,用于刺激神經(jīng)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傳出神經(jīng)元上的電表,用于記錄神經(jīng)興奮的電位變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d表示神經(jīng)肌肉接點;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能”或“不能”)在c處記錄到電位.
(2)用a刺激神經(jīng),產(chǎn)生的興奮傳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縮不屬于(“屬于”或“不屬于”)反射.
(3)正常時,分別用a、b刺激神經(jīng)和骨骼肌,會引起骨骼肌收縮.某同學用a刺激神經(jīng),發(fā)現(xiàn)骨骼肌不收縮.到底是傳出神經(jīng)元受損、d部位受損還是骨骼肌受損導致骨骼肌不收縮呢?為探究骨骼肌不收縮的原因,該同學利用圖中的反射弧,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注:只考慮一個部位受損)請預測現(xiàn)象及結論.
第一步:用a刺激神經(jīng),觀察c的電位變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縮;
如果在c處不能記錄到電位變化,骨骼肌不收縮,則說明傳出神經(jīng)受損.
如果在c處記錄到電位變化,骨骼肌不收縮,則要繼續(xù)往下做實驗.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觀察骨骼肌是否收縮.
如果骨骼肌收縮,則說明 部位d受損;
如果骨骼肌不收縮,則說明骨骼肌受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合肥第一六八中學高二上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灌草叢帶中的幾種生物種群及其獲得的能量值,請據(jù)圖分析:

(1)圖中共有 條食物鏈,沙氏變色蜥在食物網(wǎng)中所處的營養(yǎng)級為 。除圖中所示的生物類群外,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組成成分還應有__________才能保證其物質循環(huán)的正常進行。

(2)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則b、c的大小關系是 ;圖中能量從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傳遞效率是 (用圖中字母表示);樟毛等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________(包含/不包含)在a中。

(3)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系統(tǒng)某種大型飛行草食動物的種群密度,若部分被標記的生物被捕食,則計算得到的種群數(shù)量_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實際種群數(shù)量。

(4)假設沙氏變色蜥只有地面草食動物和小型地面肉食動物兩條食物鏈(其他動物不存在),樟毛等植物中的能量不變,將它的食物比例由地面草食動物:小型肉食動物=1:1調整為2:1,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傳遞給沙氏變色蜥的能量是原來的________倍。

(5)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某些植物的種子必須接受某種波長的光信息,才能萌發(fā)生長。該過程中特定波長的光屬于 信息,這一現(xiàn)象說明信息傳遞的功能是 。

(6)隨著時間的推移,本地區(qū)內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還將不斷改變,這一過程屬于 演替,該過程中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穩(wěn)定性逐步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