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請利用下列材料用具,完成探究不同顏色的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的有關實驗。(每空2分,共20分)

材料用具:直徑為1cm的打孔器1個,注射器1個,藍色玻璃紙和綠色玻璃紙若干,小燒杯4個,新鮮菠菜葉片若干,裝有60W白熾燈泡的臺燈1個。

方法步驟:

①用打孔器打出小圓形葉片30片,并用注射器抽出葉片內(nèi)的氣體,將其放入黑暗處盛有清水的1個燒杯中待用。

②取3個潔凈的大小相同小燒杯,分別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

③分別向小燒杯中加入10片小圓形葉片;

                                                     ;然后給予光照

⑤20分鐘后進行觀察。3個燒杯內(nèi)葉片的變化情況是                               

                                                                            。

討論:在上述實驗條件下,影響實驗效果的2個主要的無關變量是                   

溫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釋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Ⅱ.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其他實驗條件都是理想的),實驗以測定的CO2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1)晝夜不停地光照,在35℃時該植物     (能/不能)生長;溫度為    ℃時,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2)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在30℃時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是10℃時的多少倍        

Ⅲ.右圖是在20℃、大氣濃度條件下測得的A.B兩種植物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變化的關系曲線,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中光照強度為0時,兩植株釋放的的量      (相等/不相等),在細胞中參與該生理活動的場所是               。

(2)若其他條件不變,適當增加濃度,a點的位置將會向      方向移動;若適當增加溫度a點的位置將會向      方向移動。

 

【答案】

Ⅰ. ④用藍色和綠色玻璃紙分別包住2個燒杯,另1個不做處理(以作對照),(答全給2分)

⑤白光組(或?qū)φ战M)葉片上浮的數(shù)量最多,其次是藍光組,最少的是綠光組 (答全給2分)

溫度和光照強度等

Ⅱ. (1)能,25。2)1/2

Ⅲ.(1)相等, 細胞質(zhì)基質(zhì)和線粒體 (2) 左側(cè), 右側(cè) 

【解析】

試題分析:Ⅰ.本實驗探究的是不同顏色的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因此實驗的自變量為不同顏色的光,在操作過程中用藍色和綠色玻璃紙分別包住2個燒杯,另1個不做處理,以作對照,然后再將三個燒杯放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用等強度的光進行照射。本實驗的因變量為氧氣產(chǎn)生的量,因此可觀察葉片上浮的數(shù)量。由于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對綠光吸收最少,因此白光組(或?qū)φ战M)葉片上浮的數(shù)量最多,其次是藍光組,最少的是綠光組。本實驗的無關變量有溫度、光照、水量等。

Ⅱ. 在該表中,仍然是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測定的光下吸收CO2為凈光合作用的吸收量,黑暗下釋放CO2為呼吸作用的釋放量。

(1)晝夜不停地光照,判斷植物生長情況是看凈光合速率,也就是光照下吸收CO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判斷,35℃時該植物能生長,該植物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25℃;

(2)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題中的積累量為一晝夜的積累量,而不是凈光合速率。也就是白天凈光合積累的減去夜間呼吸消耗的,因為光照和黑暗時間相等,所以只看一小時的差值即可。20℃的條件下,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30℃時,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是溫度在10℃時的1/2。

Ⅲ.(1)圖中光照強度為0時,植物只進行有氧呼吸,并且從圖中可以看出,此時兩條線起點相同,兩植株釋放的CO2的量相等。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zhì)基質(zhì)和線粒體。

(2)若其他條件不變,適當增加CO2濃度,則此時的光合作用增強,而呼吸作用不變,因此a點的位置將會向左側(cè)方向移動;若適當增加溫度,有氧呼吸增強,而光合作用增強不明顯,因此a點的位置將會向右側(cè)方向移動。

考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點評:本題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與光合作用有關的實驗,屬于對理解、應用層次的考查,有一定的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四川省射洪縣射洪中學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20分,每空2分)I、請利用下列材料用具,完成探究不同顏色的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的有關實驗。
材料用具:直徑為1 cm的打孔器1個,注射器1個,藍色玻璃紙和綠色玻璃紙若干,小燒杯4個,新鮮菠菜葉片若干,裝有60 W白熾燈泡的臺燈1個。
方法步驟:
(1)用打孔器打出小圓形葉片30片,并用注射器抽出葉片內(nèi)的氣體,將其放入黑暗處盛有清水的1個燒杯中待用。
(2)取3個潔凈的大小相同小燒杯,分別倒入20 mL富含CO2的清水。
(3)分別向小燒杯中加入10片小圓形葉片。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分鐘后進行觀察。3個燒杯內(nèi)葉片的變化情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在上述實驗條件下,影響實驗效果的無關變量主要是                    。
II、下面a圖表示番茄葉肉細胞內(nèi)兩個重要生理過程中C、H、O的變化;b圖表示一個種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閉容器內(nèi)氧氣含量的變化曲線。請據(jù)圖回答:

(1)a圖中甲、乙生理過程所發(fā)生的場所為    、      。
(2)a圖甲過程中,B在     內(nèi)被消耗(答具體部位);乙過程中,A的利用發(fā)生在該過程的第     階段。
(3)b圖中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釋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點是    ;該番茄植株經(jīng)過一晝夜后,是否積累了有機物?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淮安市吳承恩中學高一第一次調(diào)研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請利用下列材料,設計一個實驗探究人的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成分蛋白質(zhì))的化學本質(zhì)。
實驗材料:0. 1g/mL的NaOH溶液,0. 01g/mL的CuSO4溶液,雞蛋,水,小燒杯,玻璃棒,試管,滴管和滴瓶,鑷子,脫脂棉。
實驗原理:                                                   。
實驗步驟:
(1)制備蛋清液:取少量蛋清注入小燒杯中,加入30mL清水,用玻棒調(diào)勻,備用。
(2)取唾液:清水漱口,口含脫脂棉,片刻取出,將其中唾液擠到小燒杯中,備用。   
(3)取兩支試管,編號。                                             。
(4)                                                              ,振蕩。
(5)再向兩試管中加入3~4滴0. 01g/mL的CuSO4溶液振蕩。
(6)觀察兩支試管中的溶液的顏色變化。
實驗結(jié)果預測:                                                    
實驗結(jié)果分析:兩試管中均含有          。由于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唾液淀粉酶。因此,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可以證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廣西玉林市高一10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請利用下列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人的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

實驗材料: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雞蛋,水,小燒杯,玻璃棒,試管,滴管和滴瓶,鑷子,脫脂棉。

實驗原理:蛋白質(zhì)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                 。

實驗步驟:

(1)制備蛋清液:取少量蛋清注入小燒杯中,加入30mL清水,用玻璃棒調(diào)勻,備用。

(2)取唾液:清水漱口,口含脫脂棉,片刻取出,將其中的唾液擠到小燒杯中,備用。   

(3) 取甲、乙兩只試管, 甲試管中加入2mL蛋清液,乙試管中加入等量的        。

(4) 分別向兩只試管中加入1--2mL0.1g/mL的NaOH溶液,充分振蕩。

(5)再向兩試管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振蕩。

(6) 觀察兩試管溶液的顏色。

實驗結(jié)果預測:兩只試管均出現(xiàn)                    。

實驗結(jié)果分析:兩試管中均含有水。由于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唾液淀粉酶。因此,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可以證明                        

回答問題:加蛋清的試管在實驗中起              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廣東省深圳市2010屆高三第一次調(diào)研(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18分)

Ⅰ.(6分)請利用下列材料用具,完成探究不同顏色的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的有關實驗。

材料用具  直徑為1cm的打孔器1個,注射器1個,藍色玻璃紙和綠色玻璃紙若干,小燒杯4個,新鮮菠菜葉片若干,裝有60W白熾燈泡的臺燈1個。

方法步驟 

①用打孔器打出小圓形葉片30片,并用注射器抽出葉片內(nèi)的氣體,將其放入黑暗處盛有清水的1個燒杯中待用。

②取3個潔凈的大小相同小燒杯,分別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

③分別向小燒杯中加入10片小圓形葉片;

                                               ;

⑤20分鐘后進行觀察。3個燒杯內(nèi)葉片的變化情況是               

討   論   在上述實驗條件下,影響實驗效果的無關變量主要是             。

Ⅱ.(6分)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如用體積分數(shù)為95%的乙醇作為溶劑時,需要加入適量的                   ,以除去乙醇中的水分。為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應向研缽中放入少許                。在層析結(jié)果的濾紙條上,相鄰兩色素帶間距離最大的是                      

Ⅲ.(6分)下表為不同氧氣濃度下,植物呼吸作用過程中相關氣體的交換值,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相關的問題:

O2濃度(%)

0

1

3

5

7

9

11

13

15

氣體

交換值

O2吸收量

0

0.10

0.25

0.35

0.50

0.65

0.80

0.95

1.00

CO2釋放量

1.00

0.90

0.75

0.65

0.70

0.75

0.80

0.95

1.00

(1)CO2的釋放量與O2的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時,植物的呼吸方式是                   。

(2)CO2釋放量為1.00時,寫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化學反應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山西省晉中市四校聯(lián)考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請利用下列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人的唾液中含

有的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

實驗材料: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雞蛋,水,小燒杯,玻璃

棒,試管,滴管和滴瓶,鑷子,脫脂棉。

實驗原理:                                                   。

實驗步驟:

(1)制備蛋清液:取少量蛋清注入小燒杯中,加入30mL清水,用玻璃棒調(diào)勻,備用。

(2)取唾液:清水漱口,口含脫脂棉,片刻取出,將其中的唾液擠到小燒杯中,備用。

 (3)                                                          

(4)                                                           。

(5)再向兩試管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振蕩。

(6)注意觀察兩支試管中的溶液顏色的變化。

實驗結(jié)果預測:                                                     。

實驗結(jié)果分析:兩試管中均含有         。由于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唾液淀粉酶。

因此,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可以證明                      。

(7)加蛋清的試管在實驗中起            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