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9.圖甲表示基因型為AaBbCc的高等雌性動物(2n=4)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象;乙表示該動物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丙表示該動物兩個細胞中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

(1)圖甲中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ABD.
(2)圖甲中B、E細胞各含有4、1個染色體組;其中E細胞所處的分裂時期屬于乙圖中的②階段.(填標號)
(3)圖丙中G、H分別表示兩個細胞的染色體與基因組成,已知失去圖示三種基因中的任意一種,都會導致配子死亡,且G、H減數分裂過程中不發(fā)生交叉互換.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①H細胞產生的原因是染色體結構變異;G、H產生有活性的配子的種類數分別為4、2.
②若G細胞(卵原細胞)中的DNA分子均由3H標記,通過乙圖所示ABC過程(精子的DNA未被3H標記、所需原料無3H),則產生的子細胞中含有3H的染色體的條數0-2.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甲圖中:A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處于分裂間期;B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C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D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成對地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E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F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乙圖中:A表示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①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②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B表示受精作用(④);C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⑤表示有絲分裂間期、前期、中期,⑥表示有絲分裂后期,⑦表示有絲分裂末期).
丙圖中: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所以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

解答 解:(1)根據分析,甲圖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ABD.
(2)B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具有4個染色體組,E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具有1個染色體組.乙圖中,A階段為減數分裂,B階段為受精作用,C階段為有絲分裂,因此E細胞所處的分裂時期屬于乙圖中的②階段.
(3)①H細胞中根據AB,ab的位置可以判斷,染色體的交換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因此為染色體結構變異.G細胞產生的有活性的配子的基因型為AbC,ABc,abC,aBc,共4種.H細胞產生的配子為AbC,Aac,BbC,aBc四種,其中Aac,BbC死亡,因此有活性的為2種.
②若G細胞(卵原細胞)中的4個DNA分子均由3H標記,4條被標記的DNA第一次復制,結果所有的染色體均有標記,經歷減數分裂形成的子細胞中有兩條染色體,每條都被標記(每條DNA中有一條單鏈被標記),而精子未被標記,受精作用之后,受精卵中4條染色體2條被標記,兩條未被標記.經歷一次有絲分裂復制,而當分裂后期時,染色單體隨機分開,具有3H標記的染色體隨機進入2個細胞,而某個細胞分到具有3H標記的染色體數目為0-2條.
故答案為:
(1)ABD
(2)4    1   ②
(3)①染色體結構變異 4 2  
 ②0-2

點評 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曲線圖等,考查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能準確分析題圖,并結合圖中信息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陜西省高考全真模擬(三)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胰島素作用于靶細胞后可再次發(fā)揮作用

B.體內失水過多時抗利尿激素釋放增多

C.對血樣中相關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幫助診斷甲狀腺疾病

D.性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過程中存在反饋調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棗莊第八中學東校區(qū)高一3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人體內部分激素的分泌調節(jié)關系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人體進入寒冷環(huán)境中,骨骼肌發(fā)生不自主戰(zhàn)栗,這一過程屬于_______調節(jié);當興奮傳至突觸后膜時,該處的信號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體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Y代表的______ 和______ 分泌增強,其分泌活動與圖中調節(jié)途徑______ 密切相關。

(3)人在青春期時,體內性激素維持在較高水平,原因是圖中X______ (填名稱)分泌的______增多;維持激素含量相對穩(wěn)定的機制是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圖中的M代表血糖,在調節(jié)途徑三中Z代表的激素主要有______ ,在激素的作用下參與血糖調節(jié)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果蠅的灰體(E)對黑檀體(e)為顯性;短剛毛和長剛毛是另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這兩對基因自由組合遺傳.用甲、乙、丙三只果蠅進行雜交實驗,雜交組合、F1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

(1)根據實驗一和實驗二的雜交結果,推斷乙果蠅的基因型可能為EeBb或eeBb.若實驗一的雜交結果能驗證兩對基因E,e和B,b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丙果蠅的基因型應為eeBb.
(2)如果丙果蠅的基因型為eeBb,實驗二的F1中與親本果蠅基因型不同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有關細胞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高等植物細胞間的胞間連絲只起物質運輸的作用
B.溫度不會影響細胞膜中分子的運動
C.核膜與細胞膜各組成成分的含量沒有差別
D.心肌細胞吸水漲破提取所有脂質,在水和空氣界面上鋪開的面積大于細胞表面積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果蠅紅眼對白眼為顯性,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果蠅缺失1條Ⅳ號染色體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條則胚胎致死.一對都缺失1條Ⅳ號染色體的紅眼果蠅雜交(親本雌果蠅為雜合子),則F1中( 。
A.缺失1條Ⅳ號染色體的紅眼果蠅占$\frac{3}{8}$B.染色體數正常的白眼果蠅占$\frac{1}{4}$
C.缺失1條Ⅳ號染色體的白眼果蠅占$\frac{1}{6}$D.染色體數正常的紅眼果蠅占$\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野外調查小組在我國東部地區(qū)對東部群落進行深入調查,獲得如圖有關信息資料,請分析回答:

(1)調查獲得了樹林中物種數與樣方面積的關系圖如圖1:調查該地區(qū)物種數的樣方面積最好是S0 ,選取樣方時,要做到隨機取樣,常用的取樣方法有五點取樣法 和等距取樣法;如果要調查動物種群的密度一般采用標志重捕法,若被標記的動物中有少量個體死亡,則導致調查結果偏高(填偏高或偏低).
(2)科研人員對海洋某種食用生物進行研究,得出了與種群密度相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如圖2所示,圖中表示種群增長速度最快的是B點,既要獲得最大捕獲量,又要使該動物資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壞,應使該動物群體的數量保持在圖中B點所代表的水平上.
(3)圖3是調查小組從當地主管部門獲得的某一種群數量變化圖.據此分析,在第1-5年間,種群增長模型呈J型;種群數量最少的是第20年,第20-30年間種群的增長率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紫堇花瓣的單瓣與重瓣是由一對等位基因(E、e)控制的相對性狀.若等位基因(E、e)所在的染色體發(fā)生部分缺失,缺失部位中不含E、e基因.植株產生的含異常染色體的花粉致死.現(xiàn)有一單瓣植株,自交后代總是產生大約50%的重瓣花.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紫堇的單瓣花為顯性性狀B.親代植株中E基因所在染色體缺失
C.F1單瓣花的基因型為EeD.出現(xiàn)重瓣花是由于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在光照條件下培養(yǎng)藻類,在培養(yǎng)液中加入足量的離子和足量的氮和磷,實驗過程中,光照適宜,每天測定四項數據:藻類數量的變化、水中有機物總量的變化、細菌的數量變化、溶氧量的變化.根據實測數據繪制出相關的四條曲線,如圖所示,據此回答:

(1)從圖A曲線可以看出,藻類數量增長曲線呈“S”型增長,增長速率最快的是第3天,從第5天起種群數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受環(huán)境因素的限制達到了環(huán)境容納量(K值).
(2)從圖B可以看出水中有機物的含量不斷增加,這是由藻類的光合作用引起的.
(3)從圖C反映的是細菌數量變化的情況,藻類的大量增加與細菌數量變化之間存在著什么聯(lián)系正相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