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楚爾郝森和兩位法國科學家巴雷一西諾希和路克一蒙塔尼埃。德國科學家因發(fā)現(xiàn)人乳頭淋瘤病毒引發(fā)子宮頸癌獲此殊榮,兩名法國科學家因發(fā)現(xiàn)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獲此殊榮。下列關于病毒的描述,正確的是

A.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做載體,滅活的病毒在細胞工程中可誘導細胞融合,在免疫中可用做疫苗
B.人乳頭淋瘤病毒繁殖的條件全部由子宮頸癌細胞提供
C.乙肝病毒探針可迅速檢出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
D.病毒與細菌的區(qū)別是無典型的細胞核,病毒遺傳物質(zhì)為DNA或RN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北京時間2008年10月6日下午5點30分,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揭曉,德法三位科學家分享該獎項,他們的研究又與癌細胞的研究有關,如細胞膜外糖蛋白的變化。下列關于細胞膜外表面的糖被(糖蛋白)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糖蛋白的形成與內(nèi)質(zhì)網(wǎng)有關

B.癌細胞的細胞膜上,糖蛋白的糖鏈增多,潤滑性增強,易擴散

C.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護和潤滑作用

D.受精作用時也與糖蛋白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08年10月6日,三名歐洲科學家因為發(fā)現(xiàn)兩種引發(fā)人類致命疾病的病毒而榮獲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隨著人類的發(fā)展,各種奇形怪狀的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次次席卷人類社會,給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人類與某些病毒的斗爭是長期的,人類與這些病毒長期共存的原因是(   )

①病毒的毒性越來越強,人類對該病毒的免疫力也越來越強 

②病毒的毒性越來越弱,人類對該病毒的免疫力也越來越弱 

③病毒的毒性越來越強,人類對該病毒的免疫力越來越弱 

④病毒的毒性越來越弱,人類對該病毒的免疫力越來越強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年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1.1身邊的生物科學練習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2008年10月6日,諾貝爾生理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及兩名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其中,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因發(fā)現(xiàn)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發(fā)宮頸癌獲此殊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多選)(  )

A.20世紀70年代以來,宮頸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
B.HPV屬致癌因素
C.通過基因診斷技術可以快速檢測出HPV
D.HPV的發(fā)現(xiàn)為宮頸癌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廣東省山一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         2008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楚爾郝森和兩位法國科學家巴雷一西諾希和路克一蒙塔尼埃。德國科學家因發(fā)現(xiàn)人乳頭淋瘤病毒引發(fā)子宮頸癌獲此殊榮,兩名法國科學家因發(fā)現(xiàn)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獲此殊榮。下列關于病毒的描述,正確的是

A.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做載體,滅活的病毒在細胞工程中可誘導細胞融合,在免疫中可用做疫苗   

B.人乳頭淋瘤病毒繁殖的條件全部由子宮頸癌細胞提供

C.乙肝病毒探針可迅速檢出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

D.病毒與細菌的區(qū)別是無典型的細胞核,病毒遺傳物質(zhì)為DNA或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江蘇省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11分)新華網(wǎng)北京2008年10月6日電: 德國人哈拉爾德·楚爾·豪森、法國人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因為發(fā)現(xiàn)兩種引發(fā)人類致命疾病的病毒而榮獲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資料一:豪森教授在研究中證實了宮頸癌和HPV(人乳頭狀瘤病毒)之間存在聯(lián)系,并使得醫(yī)學界最終認識到,幾乎所有的宮頸癌都是由HPV引起的 。在此基礎上,葛蘭素史克等制藥公司開發(fā)出宮頸癌疫苗,使宮頸癌成為人類可以預防和根除的第一種惡性腫瘤。

資料二:1981年美國一些年輕同性戀者先后因一種怪病死去。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將這種怪病命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即艾滋病。1982年該中心一項調(diào)查表明:艾滋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患者主要為同性戀和靜脈注射毒品者,特征是血液中CD4+T淋巴細胞下降至幾近于零。1983年法國人巴爾-西諾西和蒙塔尼開始從淋巴結腫大的同性戀艾滋病早期患者身上提取淋巴細胞并定期分析,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資料三:2007年,美國耶魯大學的生物學家設想:期望將病毒群引誘到人體陷阱細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該方法將給人們戰(zhàn)勝很多疾。ㄈ鏏IDS)帶來希望。例如,HIV通過CD4+T淋巴細胞表面的CD4識別CD4+T淋巴細胞,如果給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飾過的紅細胞,則紅細胞也會被HIV所識別、入侵。但HIV在紅細胞內(nèi)無法完成復制增殖,最后隨紅細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該方法目前已經(jīng)在小鼠體內(nèi)獲得階段性成果。

⑴HPV侵入人體后經(jīng)過        細胞的處理和傳遞,刺激T細胞,T細胞經(jīng)過增殖分化后形成的         細胞,可以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靶細胞裂解死亡;B細胞在抗原刺激和T細胞產(chǎn)生的         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                  細胞。

⑵目前開發(fā)出的宮頸癌疫苗是主要通過轉基因工程菌生產(chǎn)的蛋白質(zhì)制品,其實質(zhì)是抗原蛋白,它較傳統(tǒng)的滅活、減活疫苗更安全,但要多次強化才行,為此基因疫苗應運而生。基因疫苗指的是DNA疫苗,即將編碼外源性抗原基因通過           作工具導入人或動物體內(nèi),讓其在宿主細胞中表達         ,誘導機體產(chǎn)生免疫應答。

⑶1983年,兩位法國科學家推測CD4+T淋巴細胞可能是HIV攻擊的目標,其依據(jù)                                      。

⑷下圖表示HIV感染人體后血液中HIV濃度和機體對HIV免疫反應的過程。

HIV在感染人體初期與潛伏期,臨床上并無明顯病癥。在潛伏期時應如何采樣與檢測,以判斷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⑸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HIV表面的抗原蛋白經(jīng)常發(fā)生變化,因此目前仍沒有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和藥物。請從HIV在人體細胞中遺傳信息傳遞過程入手,設計開發(fā)治療艾滋病特效藥的思路 :                                          。

⑹近年來,科學家將病毒群引誘到人體陷阱細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該方法給人們戰(zhàn)勝AIDS帶來新的曙光。人類成熟的紅細胞之所以能成為“陷阱細胞”,從結構角度看其原因紅細胞是                                     ,不具備HIV增殖的條件。衰老的紅細胞成為              ,由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清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