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下述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2年7月9日河南某地氣溫高達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50多歲的趙某卻在玉米地里鋤草.當天晚上家人沒有見到他.次日在玉米地發(fā)現(xiàn)他時,已經(jīng)死亡多時.據(jù)估計,趙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在一日出發(fā)后,天氣十分炎熱.高某連續(xù)不斷地以純凈水解渴.后來他感覺到四肢發(fā)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壓下降,接著就不省人事,昏迷了過去.后被人送到了醫(yī)院,診斷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兩種情況都發(fā)生在
 
天氣.在這種天氣狀況下,人體內的熱散發(fā)出去的主要方式是
 

(2)據(jù)估計,趙某身體的產熱和散熱的關系是
 
,高某身體的產熱和散熱的關系是
 

(3)趙某和高某的身體的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狀態(tài)都遭到破壞.趙某被破壞的內環(huán)境因素是
 
,它的變化趨勢是
 
;高某身體被破壞的內環(huán)境因素是
 
,這些因素的變化趨勢是
 

(4)圖甲曲線能夠反映高某體內的水的絕對含量(a)和相對含量(b)變化趨勢的是
 


(5)圖乙曲線能反映高某(b)和趙某(a)內環(huán)境滲透壓變化趨勢的是
 

(6)高某的細胞內液的滲透壓的變化趨勢是
 
考點:體溫調節(jié)、水鹽調節(jié)、血糖調節(jié)
專題:
分析:1、體溫的相對恒定是機體產熱和散熱動態(tài)平衡的結果,產熱多于散熱則體溫升高.
2、炎熱環(huán)境→皮膚溫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增加散熱(毛細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體溫維持相對恒定.
3、體內水多→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下丘腦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少→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加.
解答: 解:(1)高溫環(huán)境下人體散熱的主要途徑是汗腺分泌量增加,即出汗.
(2)趙某體溫升高,說明產熱多于散熱.高某由于喝水過多,使得細胞內液的滲透壓降低,但體溫調節(jié)沒受影響,產熱與散熱基本平衡.
(3)趙某體溫逐漸升高,則被破壞的內環(huán)境因素是體溫;高某連續(xù)不斷的以純凈水解渴,排汗導致體內鹽減少,則滲透壓下降,則被破壞的內環(huán)境因素是水鹽平衡.
(4)高某通過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體內水的絕對含量(a)基本不變;由于排汗時帶走大量無機鹽,使得細胞外液的滲透壓降低,則體內水的相對含量(b)升高;故選:A.
(5)趙某(a)在高溫環(huán)境中,大量排汗,使得內環(huán)境滲透壓升高;高某(b)不斷地以純凈水解渴,使得細胞外液的滲透壓降低;故選:A.
(6)高某連續(xù)不斷地以純凈水解渴,則細胞外液的滲透壓降低,導致細胞吸水,使得細胞內液的滲透壓降低.
故答案為:
(1)高溫 出汗 
(2)產熱多于散熱 基本平衡 
(3)體溫  逐漸升高 水鹽平衡  鹽減少 滲透壓降低
(4)A
(5)A
(6)下降
點評:本題考查體溫調節(jié)、水鹽平衡調節(jié)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由低倍鏡轉為高倍鏡后,只可調節(jié)的是(  )
A、細準焦螺旋B、粗準焦螺旋
C、臨時裝片D、上升鏡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物質出入細胞的四種方式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A表示
 
方式,B表示
 
方式,C表示
 
方式,D表示
 
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種物質中,通過B方式進入紅細胞的是
 

(3)與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點是需要借助
 
,該物質是在細胞內的
 
上合成的.
(4)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是通過
 
方式進行的,該種運輸方式也體現(xiàn)出細胞膜
 
的特點.
(5)若在細胞中注入某種呼吸抑制劑,
 
方式將會受到較大影響.
(6)需要載體蛋白協(xié)助的方式為
 
(填字母),影響B(tài)方式運輸速率的因素為
 
;與C運輸方式有關的細胞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甲、乙、丙三個種群數(shù)量變化,試根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這三個種群構成的食物鏈:
 

(2)種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圖中的哪一點?
 
.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①
 
;②
 

(3)丙種群在C點時,種群的年齡組成如圖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為某種生物體內細胞有絲分裂中的幾個時期.據(jù)圖回答問題:

(1)這種生物是動物還是植物?
 
.寫出至少一條判斷的理由:
 

(2)按照細胞分裂的順序,正確的是
 

(3)如果這種生物的體細胞中有16條染色體,圖中每個細胞中有16條染色體的是
 

(4)圖中沒有染色單體的細胞是
 

(5)在下面圖(一)和圖(二)處分別繪出該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分子數(shù)和染色體數(shù)的變化曲線(一個細胞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主產于東北地區(qū).大豆的高產(A)和低產(a)、抗病(B)和不抗�。╞)是兩對獨立遺傳的相對性狀.科研人員欲以低產不抗病大豆(甲)為材料,培育穩(wěn)定遺傳的高產抗病大豆.現(xiàn)進行如下實驗:
將甲種子經(jīng)紫外線照射后種植,在后代中獲得高產不抗病植株(乙)和低產抗病植株(丙).
將乙與丙雜交,子一代中出現(xiàn)高產抗病、高產不抗病、低產抗病、低產不抗病四種植株.
選取子一代中高產抗病植株的花藥進行離體培養(yǎng)獲得幼苗,以秋水仙素處理后篩選出純合的高產抗病大豆植株.
(1)上述培育高產抗病大豆的過程中運用了
 
育種技術.利用上述技術獲得穩(wěn)定遺傳的高產抗病大豆植株至少需要
 
年.
(2)請用遺傳圖解表示乙與丙雜交得到子一代的過程.
 

(3)若甲植株的花粉經(jīng)紫外線照射后,培育為可育的高產不抗病植株(丁),利用丁與丙雜交,獲得子代的性狀及比例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美國研究人員于2013年3月3日報告說,他們通過抗逆轉錄病毒療法首次“功能性治愈”了一名艾滋病病毒的女嬰感染者.圖甲表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體淋巴細胞及其增殖過程示意圖.圖乙表示HIV感染人體后,體液中HIV濃度和人體內主要的免疫細胞--T細胞數(shù)量的變化過程.請回答:

(1)依據(jù)圖甲:HIV在宿主細胞內進行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過程可概括為
 
(用有關文字和箭頭表示).
(2)圖乙中HIV最初侵入人體的時期出現(xiàn)的變化是
 
.感染后的B階段,對人體產生的影響是
 

(3)從圖中可以看出,HIV對實驗藥物
 
 敏感.科學家早已認識到,研制疫苗是抗擊艾滋病最有效的良方.現(xiàn)已研制的某種疫苗針對的是泰國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對其他地區(qū)流行的艾滋病有效還不清楚.若該疫苗對其他地區(qū)流行的艾滋病沒有效果,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
 

(4)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通過抑制肽聚糖的合成,從而起到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艾滋病人能否通過注射青霉素抑制HIV的增殖?為什么?
 
.臨床試用抗生素前,有時需要做細菌耐藥實驗.實驗時,首先要從病人身上獲取少量樣本,為了從樣本中獲取致病菌菌落,可用
 
法或
 
法將樣本接種于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經(jīng)過選擇培養(yǎng)、鑒別等步驟獲得.
(5)試繪出HIV感染人體后的第2年到第9年間,T細胞數(shù)目隨HIV濃度的變化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葉綠體色素吸收光能的情況.據(jù)圖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葉綠素a和葉綠素b對紅光和藍紫光的吸收峰值相同
B、土壤中缺乏鎂時,420nm~470nm左右波長的光的利用量顯著增多
C、由550nm波長的光轉為670nm波長的光后,葉綠體中C3的還原速率會增加
D、在晚間用大約550nm波長的綠光照射行道樹,可以大量增加空氣中的氧氣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細胞都有液泡和葉綠體,但沒有中心體
B、幼嫩植物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內沒有大液泡和葉綠體,但有較多的線粒體和高爾基體
C、核糖體是“生產蛋白質的機器”,有的游離于細胞質基質中發(fā)揮作用
D、許多果實、花瓣的顏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