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蜉蝣是水生生物,它們在發(fā)育為成體時最易被天敵捕食,因為這個時候它們從水中飛出進行交配和產卵.每天從水中飛出的蜉蝣數量和它們被捕食的數量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蜉蝣的捕食者是初級消費者,位于第二營養(yǎng)級
B、從6月2~9日,每天蜉蝣的被食量穩(wěn)步下降
C、從6月2~9日,每天飛出的蜉蝣數量穩(wěn)步上升
D、某天飛出的蜉蝣越多,某一個體蜉蝣被捕食的可能性就越小
考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種間關系
專題:
分析:據圖分析:從6月2~9日,每天飛出的蜉蝣被捕食的數量逐漸趨于穩(wěn)定,每天飛出的蜉蝣被捕食的數量逐漸增加.
解答: 解:A、蜉蝣的捕食者是次級消費者,位于第三營養(yǎng)級,A錯誤;
B、從6月2~4日,每天飛出的蜉蝣被捕食的數量上下波動并逐漸下降趨于穩(wěn)定,B錯誤;
C、據圖分析,從6月2~9日,每天飛出的蜉蝣數量上下波動,C錯誤;
D、某天飛出的蜉蝣越多,某一個體蜉蝣被捕食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每天飛出的蜉蝣被捕食的數量趨于穩(wěn)定,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結合圖示主要考查種群數量的變化,意在強化學生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通過識圖判斷和分析作答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關于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植物細胞間的胞間連絲體現了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B、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產生ATP的生理過程均在膜上進行
C、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決定
D、內質網和高爾基體膜基本組成成分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生態(tài)學家對某棄耕農田的主要食物鏈“植物→田鼠→鼬”的能量流動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表,單位是J/(hm2?a).
植物田鼠
固定的太陽能攝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攝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7.15×l082.44×l072.25×1072.18×l07
(1)此荒地多年前曾發(fā)生過火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該生物群落
 
演替過程的真實寫照,這體現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穩(wěn)定性.良好的植被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價值.
(2)若要調查田鼠的種群密度,可采用
 
法.在2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50只田鼠,第二次捕獲的田鼠中沒有帶標記的20只,帶有標記的10只,則該種群密度是
 
只/hm2.若標記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則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
 
(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動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的能量主要是通過
 
作用以
 
的形式離開生態(tài)系統(tǒng).據表可知,能量從田鼠到鼬的能量傳遞效率是
 

(4)鼬能夠依據田鼠留下的氣味去獵捕后者,田鼠同樣也能夠依據鼬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可見信息能夠調節(jié)
 
,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5)生態(tài)學家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有生態(tài)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兩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將兩種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種,對收獲的種子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算出不同種植比率下收獲種子的比率,結果如下表.
種植比率(甲/乙)0.250.671.504.00
收獲種子比率(甲/乙)0.371.452.068.08
若按照0.25的種植比率種植,以后每年將獲得的全部種子再混種下去,這樣連續(xù)種植10年,兩種植物最可能的結果是
 
.以上也表明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某種生活在寒冷地帶的非冬眠小型哺乳動物,在持續(xù)寒冷刺激下機體調節(jié)褐色脂肪組織細胞(BAT細胞)產熱過程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
(1)去甲腎上腺素能與膜上受體特異性結合產生生理效應,體現了膜的
 
功能.
(2)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腦部分傳出神經末梢釋放
 
,該生理活動的結構基礎是
 
.此過程還會使BAT細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產物進入線粒體參與細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還能使下丘腦合成并釋放
 
的量增加,最終導致體內甲狀腺激素的量增加.
(3)UCP-1基因的表達要經過
 
過程實現,BAT細胞內的
 
能促進該基因的表達.
(4)有氧呼吸過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
 
完成的,該結構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濃度梯度的推動下合成ATP.在BAT細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該結構對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無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階段釋放出來的能量全部變成
 

(5)綜上所述,在持續(xù)寒冷的環(huán)境中,該動物通過
 
調節(jié),最終引起B(yǎng)AT細胞中
 
 
,實現產熱增加,維持體溫的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用含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將一個未標記的噬菌體在此細菌中培養(yǎng)9小時,經檢測共產生了64個子代噬菌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子代噬菌體內DNA的合成原料來自于細菌
B、噬菌體繁殖一代的時間約為1.0小時
C、子代噬菌體的所有物質都具有放射性
D、子代噬菌體不含32P個體與含31個體的比例為1: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增加的原因是(  )
A、DNA的復制
B、染色單體的形成
C、著絲粒的分裂
D、紡錘體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研究小組利用檢測氣壓變化的密閉裝置來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實驗設計如圖.關閉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變化反映瓶中的氣體體積變化.實驗開始時將右管液面高度調至參考點,實驗中定時記錄右管液面高度相對于參考點的變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積變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組右管液面變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時CO2的釋放量
B、乙組右管液面變化,表示微生物呼吸時CO2釋放量和O2消耗量的差值
C、甲組右管液面升高,乙組下降,說明微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
D、甲組右管液面不變,乙組下降,說明微生物進行乳酸發(fā)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與有氧呼吸過程及其關系的圖解,其中A~D表示相關過程,a~e表示有關物質,據圖回答:

(1)圖中b物質表示
 

(2)A過程為B過程提供了[d、e]
 

(3)C過程進行的場所是
 

(4)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合作用中C3的含量變化是
 

(5)在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時,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可采取適當降低
 
的措施,抑制
 
(填字母)過程,以利于有機物的積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了發(fā)現細胞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的三位科學家,下列有關囊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核內轉錄的RNA通過囊泡運輸到細胞質
B、胰島素經囊泡運輸分泌到胞外體現了膜的選擇透過性
C、溶酶體的形成與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有關
D、突觸前膜利用囊泡釋放神經遞質的過程不消耗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