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下列關于生物進化和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產生新基因的變異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B.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方向由自然選擇決定
C.有性生殖的出現(xiàn),推動了生物進化、增強了生物的變異
D.任何基因頻率的改變,不論其變化大小如何,都屬于進化的范疇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解答 解:A、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即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產生新基因的變異只表示基因突變,A錯誤;
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因此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方向由自然選擇決定,B正確;
C、有性生殖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其產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變異性和更強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為進化提供了更多的選擇,C正確;
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任何基因頻率的改變,不論其變化大小如何,都屬于進化的范疇,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要求考生識記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能對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要求考生明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有關泡菜的制作和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的實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將新鮮蔬菜與煮沸冷卻的鹽水(鹽和清水的質量比為4:1)混勻裝瓶
B.發(fā)酵過程始終要保持密封狀態(tài),泡菜壇蓋邊緣的水槽中要始終裝滿水
C.在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發(fā)生重氮化反應
D.隨發(fā)酵進行,亞硝酸鹽含量逐漸增加,用比色法可進行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能有效地打破物種的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按照人的意愿培育新的生物新品種的生物技術是( 。
A.誘變育種和轉基因B.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
C.雜交育種和基因工程D.基因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研究發(fā)現(xiàn)鹽堿地中生活的某種植物,其液泡膜上有一種載體蛋白,能使Na+逆濃度梯度進入液泡,從而降低Na+對細胞質基質中酶的傷害.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液泡膜與細胞膜構成了原生質層
B.該載體蛋白數(shù)量增多有助于提高該種植物的耐鹽性
C.Na+進入液泡的方式是協(xié)助擴散
D.水分子通過原生質層的擴散只能單向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某二倍體植物染色體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變而來的,如不考慮染色體變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突變可能是堿基對替換或堿基對增加造成的
B.基因B1和B2編碼的蛋白質一定不同,導致生物的性狀不同
C.基因B1和B2指導蛋白質合成時使用同一套遺傳密碼
D.基因B1和B2可同時存在于同一個體細胞中但不能出現(xiàn)在同一個配子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課本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
A.高倍顯微鏡下,在某分生組織中可以看到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
B.低倍顯微鏡下,質壁分離試驗中可以看到原生質層逐漸收縮變小
C.高倍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菠菜葉片的下表皮細胞均含有葉綠體
D.注射器抽取葉片中的氣體放入清水中,在適宜強度光照下可以看到葉片的上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下圖表示形成鼠--人嵌合抗體的過程.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改造鼠源抗體,生產鼠--人嵌合抗體,屬于蛋白質工程(生物工程)的范疇.圖示該過程中,根據(jù)預期的嵌合抗體功能,設計嵌合抗體的結構,最終必須對基因進行操作.
(2)從鼠雜交瘤細胞中獲得可變區(qū)的特定基因,然后與人的抗體恒定區(qū)基因連接,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連接酶.重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需要從轉基因鼠中分離、提取蛋白質,利用相應的抗體進行抗原--抗體雜交.
(3)在鼠--人嵌合抗體進入人體內后,識別抗原的區(qū)域是可變區(qū),引起人體免疫反應的主要是恒定區(qū);經過改造的鼠--人嵌合抗體,與鼠源雜交瘤抗體相比較突出的優(yōu)點是對人體的不良反應(或過敏反應等副作用)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洋蔥根尖和小鼠骨髓細胞都能用于觀察細胞有絲分裂,比較實驗操作和結果,敘述正確的是(  )
A.都需要用鹽酸溶液使細胞相互分離
B.都需要用低倍鏡找到分裂細胞再換高倍鏡觀察
C.在有絲分裂中期都能觀察到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D.在有絲分裂末期都能觀察到細胞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學習、記憶是動物適應環(huán)境、使個體得到發(fā)展的重要功能.通過電刺激實驗,發(fā)現(xiàn)學習、記憶功能與高等動物的海馬腦區(qū)(H區(qū))密切相關.
(1)在小鼠H區(qū)的傳入纖維上施加單次強刺激,傳入纖維末梢釋放的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的相關受體,突觸后膜出現(xiàn)一個膜電位變化.
(2)如果在H區(qū)的傳入纖維上施加100次/秒、持續(xù)1秒的強刺激(HFS),在刺激后幾小時之內,只要再施加單次強刺激,突觸后膜的電位變化都會比未受過HFS處理時高2~3倍,研究者認為是HFS使H區(qū)神經細胞產生了“記憶”,下圖為這一現(xiàn)象可能的機制.

如圖所示,突觸后膜上的N受體被激活后,Ca2+會以協(xié)助擴散方式進入胞內,Ca2+與鈣調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C酶被激活.
(3)為驗證圖中所示機制,研究者開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對小鼠H區(qū)傳入纖維施加HFS,休息30分鐘后,檢測到H區(qū)神經細胞的A受體總量無明顯變化,而細胞膜上的A受體數(shù)量明顯增加.該結果為圖中的Ⅱ(填圖中序號)過程提供了實驗證據(jù).
②圖中A受體胞內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體活性增強,為證實A受體的磷酸化位點位于T上,需將一種短肽導入H區(qū)神經細胞內,以干擾C酶對T的磷酸化.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所用短肽分別應與T的氨基酸CB.
A.數(shù)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數(shù)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數(shù)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為驗證T的磷酸化能增強神經細胞對刺激的“記憶”這一假設,將T的磷酸化位點發(fā)生突變的一組小鼠,用HFS處理H區(qū)傳入纖維,30分鐘后檢測H區(qū)神經細胞突觸后膜A受體能否磷酸化.請評價該實驗方案并加以完善不合理.應和對照組處理相同,應檢測細胞膜上的A受體數(shù)量是否明顯增加.
(4)圖中內容從細胞和分子水平揭示學習、記憶的一種可能機制,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