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2.科研人員利用γ射線輻射種子使其產生變異,用這種方法培育新品種的原理是( 。
A.基因重組B.基因突變C.染色體結構變異D.染色體數目變異

分析 生物變異可以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培育生物新品種是利用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等可遺傳變異的原理.

解答 解:科研人員用γ射線處理種子,誘發(fā)其變異,培育出新品種,屬于用射線誘導發(fā)生基因突變,產生可遺傳變異的過程,所以這種育種方法屬于誘變育種.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誘變育種的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題意、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果以人工合成的無蛋白磷脂雙分子膜代替細胞膜,維持其它條件不變,則下列物質運輸會受到抑制的是( 。
A.氧氣B.二氧化碳C.葡萄糖D.甘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易通過肺部進入血液.下列有關PM 2.5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
A.PM 2.5進入人體的肺泡時還沒有進入人體的內環(huán)境
B.顆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質進入人體血液一定會導致血漿呈酸性
C.PM 2.5可能成為過敏原,其誘發(fā)的過敏反應屬于免疫異常
D.顆粒物進入呼吸道引起咳嗽的反射中樞不在大腦皮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在人體免疫反應中,吞噬細胞參與( 。
A.非特異性免疫B.體液免疫C.細胞免疫D.以上過程都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關于“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調查時最好選取多基因遺傳病
B.為保證調查的有效性,調查的患者應足夠多
C.若所調查的遺傳病發(fā)病率較高,則可判定該遺傳病為顯性遺傳病
D.某種遺傳病的發(fā)病率=$\frac{某種遺傳病的患病人數}{某種遺傳病的被調查人數}$×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有科學家認為根的向地生長不僅與生長素有關,還與乙烯的作用有關.為了探究二者的關系,科研人員做了這樣的實驗:將某種開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濃度生長素的培養(yǎng)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為能源.發(fā)現(xiàn)在這些培養(yǎng)液中出現(xiàn)了乙烯,且生長素濃度越高,培養(yǎng)液中乙烯的濃度也越高,根尖生長所受的抑制也越強.
(1)此科研人員所做實驗的自變量是生長素濃度,因變量是乙烯濃度及根尖生長.
(2)為使實驗更嚴謹,還需將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蒸餾水,作為對照組.
(3)據此實驗結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其根向地生長的原因是高濃度的生長素誘導根細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側的生長.
(4)該實驗可以說明:各種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表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A是磷脂雙分子層,B是蛋白質,合成B的場所是核糖體.
(2)人體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這種現(xiàn)象(進入細胞方式)稱為胞吞,是否消耗能量是,體現(xiàn)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的結構特點.
(3)甲狀腺細胞中碘的濃度遠比血漿中高,這說明甲狀腺細胞吸收碘是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決定甲狀腺細胞吸收碘的量與[B]載體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是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①~③表示構成細胞膜的物質,字母a、b表示物質運輸方式.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以上模型稱為流動鑲嵌模型.要想制備較純凈的細胞膜優(yōu)先選擇的材料是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首先讓其吸水漲破,這時水分子進入細胞是a運輸方式(填字母);
(2)人、鼠細胞可以融合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的結構特點.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是由③(填序號)決定的.
(3)a、b兩種物質運輸方式中與細胞呼吸密切相關的是b;
(4)精、卵細胞之間的識別與①(填序號)有關,其成分是多糖;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在真核細胞中,不會在同一結構中發(fā)生的生命活動是( 。
A.[H]的生成與利用B.染色體上DNA的轉錄與翻譯
C.丙酮酸的生成與分解D.信息交流與物質交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