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自然選擇是生物變異的隨機淘汰和保留 |
B、新物種的形成必須經過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 |
C、甲種群的若干個體遷入乙種群并參與交配繁殖,會導致乙種群的基因頻率改變 |
D、若某大種群經歷環(huán)境巨變后只有少數個體存活,當恢復到原規(guī)模時,基因頻率不變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CO-NH- | B、游離的氨基 |
C、游離的羧基 | D、R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只有胰島素基因 |
B、既有胰島素基因,也有血紅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
C、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
D、有胰島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沒有血紅蛋白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改善其棲息環(huán)境,可使K值提高 |
B、對該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可以采用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 |
C、ab段種群增長率逐漸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D、比較曲線Y與曲線X表明自然狀態(tài)下種群無法超出理想狀態(tài)下的最大增長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不能利用紫色洋蔥鱗片葉的內表皮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其復原 |
B、土壤小動物身體微小不能用標志重捕法,但其運動能力不強,可以用樣方法來通過調查樣本中的小動物的數量來推測某一區(qū)域內土壤動物的豐富度 |
C、在“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實驗中,計算紫紅色區(qū)域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的體積之比,可以反映出NaOH進入瓊脂塊速率 |
D、在“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實驗中,實驗組將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溫箱中滅菌1h的目的盡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時盡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UAC、CGA、AGA |
B、TAC、CGA、AGA |
C、AUG、GCU、UCU |
D、ATG、GCT、TCT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分生組織部位 | 周期總時間 | 間期 | ||
G1 | S | G2 | ||
中軸 | 135.0 | 112.4 | 10.1 | 9.3 |
側枝 | 51.4 | 30.9 | 7.9 | 9.4 |
髓 | 72.5 | 51.7 | 8.9 | 8.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適當升高溫度,Vmax和Km均會增大 |
B、Km值越大,表示酶和底物的親和力越強 |
C、同一種酶對不同的底物具有相同的Km值 |
D、向反應體系中投入少量能與底物競爭酶的抑制劑,Km增大,Vmax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