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2.Ⅰ.圖A、圖B分別表示某種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圖C表示有絲分裂中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shù)變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A為動物(填“植物”或“動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圖
(2)圖A所示細胞中共有4條染色體,8條DNA分子;圖B所示細胞中共有0條染色單體.
(3)處于圖C中B→C段的是圖A(填“圖A”或“圖B”或“圖A和圖B”)所示細胞;完成圖C中C→D段變化的細胞分裂時期是后期(答具體時期而非圖中字母).
Ⅱ.上圖細胞分裂圖象可以用實驗的方法直接觀察,根尖是最常用的實驗材料.有關“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的問題如下,請回答:
(4)該實驗要觀察的區(qū)域是根尖分生區(qū);植物吸收無機養(yǎng)料主要靠根尖根毛區(qū).
(5)該實驗要用到解離液,它由兩種試劑配制而成.對這兩種試劑的名稱及濃度描述正確的選項是C
A.質量分數(shù)15%的鹽酸、質量分數(shù)95%的酒精
B.體積分數(shù)15%的鹽酸、體積分數(shù)95%的酒精
C.質量分數(shù)15%的鹽酸、體積分數(shù)95%的酒精
D.體積分數(shù)15%的鹽酸、質量分數(shù)95%的酒精.

分析 分析A圖:A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
分析B圖:B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分析曲線圖:曲線圖分別表示該動物細胞中一條染色體上DNA的含量變化及一個細胞中染色體組的變化,其中AB段是DNA復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D之后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 解:(1)圖A中細胞沒有細胞壁,是動物細胞,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
(2)以著絲點的個數(shù)來計染色體個數(shù),圖A所示細胞中共有4條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8個DNA分子,圖B所示細胞中共有8條染色體,沒有染色單體了.
(3)處于圖C中B→C段的是每條染色體上2個DNA,和圖A相同,完成圖C中C→D段變化的是著絲點分裂,是有絲分裂后期.
(4)由于分生區(qū)的細胞分裂旺盛,因此該實驗要觀察的區(qū)域是根尖分生區(qū);植物吸收無機養(yǎng)料主要靠根尖 根毛區(qū)的根毛細胞.
(5)該實驗要用到解離液,它由兩種試劑配制而成,即質量分數(shù)15%的鹽酸和體積分數(shù)95%的酒精的1:1混合液.
故答案為:
(1)動物         中
(2)4            8         0
(3)圖A         后
(4)分生   根毛(也可答成“根毛區(qū)”、“成熟區(qū)”、“成熟”)
(5)C

點評 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和曲線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能準確判斷圖中細胞所處的時期,曲線圖中各區(qū)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時期,再結合所學的知識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四地七�?荚嚶�(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生物體內生物大分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的主要功能是為細胞提供能量

B. 核酸是儲存遺傳信息、控制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 淀粉、糖原、纖維素都是生物大分子

D. DNA和RNA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中A表示氨基,D表示羧基.(用文字表達)
(2)該化合物是由3個氨基酸分子失去2水分子而形成的,這種反應叫做脫水縮合.
(3)圖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B、C、G,表示肽鍵的字母是E、F.
(4)該化合物由2種氨基酸組成.
(5)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的盤曲、折疊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將一長勢良好的健壯植株放在密閉玻璃罩內培養(yǎng),并置于室外,用CO2測定儀測定玻璃罩內CO2濃度某一天的變化情況,繪成曲線如圖甲所示.圖乙表示該植株處于光照下的一個葉肉細胞,a表示該細胞的線粒體進行細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該細胞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不考慮這一天內植株生長對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響)

(1)如圖甲所示,從16時到18時,葉綠體內ATP合成速率的變化是逐漸減�。鬌點和E點所對應時刻的溫度相同,則D點時的光照強度<(填“>”、“=”或“<”)E點時的光照強度.
(2)如圖乙所示,適宜光照條件下,光反應產生的能夠被暗反應所利用的物質是ATP和[H],暗反應中C3轉變成葡萄糖的場所是葉綠體內(填“內”或“外”).
(3)假設密閉玻璃罩內植株所有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的光合作用強度一致,圖乙表示該植株的一個進行光合作用的葉肉細胞,那么,當在圖甲中D點時,圖乙中a<(填“>”、“=”或“<”)b.
(4)若先將該植物的葉片在同溫度下進行暗處理1h,暗處理后重量減少3mg,隨后立即再光照1h,光照后比處理前重量增加3mg.則該植物葉片光照1h的真正光合速率為9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圖1表示人體內某些淋巴細胞的分化,圖2表示免疫過程,X表示抗原,數(shù)字表示過程,m、n代表場所,其余字母表示細胞或物質.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屬于免疫活性物質的有f、Y.(用字母表示)
(2)圖1中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有a、c、k.(用字母表示)
(3)利用抗原能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特點,人們常用減毒、殺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時間后,當機體再次接觸與該疫苗相同的抗原時,相應的記憶細胞,例如圖1中k(填字母)能迅速增殖、分化,產生大量抗體,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圖是三種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為低等植物細胞,判斷的依據是具有以纖維素為主要成分的[2]細胞壁,同時該細胞中還含有[4]中心體,所以做出上述判斷.
(2)若圖乙為洋蔥表皮細胞,則該細胞中多畫了[4]葉綠體,該圖中參與蛋白質合成的結構13,其形成與細胞核中的[6]核仁有關.
(3)圖丙為教材中研究分泌蛋白合成過程的細胞,則該細胞為胰腺泡細胞,該圖中參與生物膜系統(tǒng)構成的結構有1、2、3、7、9.(填圖丙中數(shù)字標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課題研究小組為探究生長素類似物--萘乙酸(NAA)的作用,用丁香枝條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數(shù)據如下:
濃度(mg/L)平均每株生根數(shù)(條)平均根長(cm)
0.27.810.0
0.37.49.6
0.46.39.4
0.55.98.8
(1)由表格可知此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萘乙酸促進丁香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2)從表中數(shù)據能看出從0.2-0.5mg/L 隨濃度的升高生根數(shù)和根長在減少,能說明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能否確認“0.2mg/L 是該實驗最適宜的濃度”?不能(填“能”或“不能”).為什么?沒有測定低于0.2mg/L濃度的生根數(shù)和根長.
(3)萘乙酸是生產上常用的生長素類似物,除本實驗的應用外,請寫出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yè)生產中的另外兩個方面的應用:促進果實發(fā)育;防止落花落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結合后,靶細胞產生溶酶體酶
B.抗體能夠直接殺滅所有的抗原
C.B細胞是骨髓中的淋巴干細胞在轉移到脾臟中發(fā)育成的
D.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能夠在機體內識別“非己”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關于生物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細胞膜的通透性穩(wěn)定不變
B.膜的流動性是細胞生物膜相互轉化的基礎
C.生物膜可以直接或間接相互轉化
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細胞,其高爾基體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