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0.下列有關癌細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有些病毒能將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從而誘發(fā)人的細胞癌變
B.癌細胞因為膜上的蛋白質改變,易被效應T細胞識別而裂解
C.當癌細胞分裂達到一定數(shù)量會出現(xiàn)細胞接觸抑制現(xiàn)象
D.癌癥可以是一系列的基因突變逐漸積累的結果

分析 1、癌細胞的主要特征:
(1)無限增殖;
(2)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改變;
(3)細胞表面發(fā)生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易轉移.
2、細胞癌變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類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內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

解答 解:A、致癌病毒能夠將其攜帶的癌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從而誘發(fā)細胞癌變,A正確;
B、效應T細胞能識別異常的細胞,使其裂解,癌細胞結構發(fā)生改變,屬于異常細胞,能被識別,B正確;
C、癌細胞能夠無限增殖,即使細胞相互接觸也不會出現(xiàn)接觸抑制,C錯誤;
D、細胞癌變是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變異逐漸積累的結果,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癌變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癌變的原因,掌握癌細胞的主要特征,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假設A、h代表水稻的優(yōu)良基因,這兩種基因獨立遺傳.現(xiàn)有AABB、aabb兩個品種,為了培育出優(yōu)良品種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雜交育種過程中從子一代開始選種
B.經過①②③過程培育出新品種的育種方法應用的原理和④相同
C.⑥過程需要用低溫或者秋水仙索處理種子或者幼苗
D.過程⑦育種過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以下是某研究小組所做的調查,請回答相關問題.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動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敗葉為食.為探究蚯蚓對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屬于分解者,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為促進了物質循環(huán).
(2)研究者選擇4個樹種的葉片首先做了半分解和未分解兩種不同處理,于6~9月進行了室外實驗.將每種葉片與土壤混合均勻后置于兩個盆中,將數(shù)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飼養(yǎng),統(tǒng)計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結果如表.
單位體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處理蒙古櫟楊樹紅松白樺
未分解葉2.445.944.797.30
半分解葉7.209.428.715.23
①實驗所選擇蚯蚓生長狀況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動物和微生物對實驗的影響,應該在實驗前對土壤進行滅菌 處理.
②據表分析,蚯蚓在不同葉片中,對楊樹的半分解葉最為喜好.由此說明葉片種類和分解(腐解)程度是影響蚯蚓攝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據上述實驗分析,若在紅松林和蒙古櫟林中種植一些楊樹,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數(shù)量,提高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有關內環(huán)境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生成與回流的組織液中氧氣的含量相等
B.血漿、淋巴、組織液都可以是免疫細胞的生存環(huán)境
C.組織液中的蛋白質濃度低于血漿中的蛋白質濃度
D.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有利于細胞代謝中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甲、乙、丙三個生物興趣小組按如下三個流程進行課外探究活動,請回答:
興趣小組甲:

興趣小組乙:挑選豆腐→豆腐長毛→加鹽腌制→加鹵裝瓶→密封腌制
興趣小組丙:土壤取樣→梯度稀釋→接種于培養(yǎng)基→計數(shù)
(1)甲組由果酒的制作轉變成果醋的制作時,需要改變的環(huán)境條件是氧氣和溫度,請完善酒精發(fā)酵的反應式:C6H12O6→2C2H5OH+2CO2
(2)乙組在制作腐乳過程中,先將切好的豆腐塊放置在籠屜內,為使毛霉發(fā)酵充分,必須提供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等條件.豆腐塊上生長的毛霉絲來自于空氣中的毛霉孢子.密封腌制時添加鹵湯,鹵湯中酒精的含量應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過低會導致其它微生物生長(豆腐腐。
(3)丙組欲按以上方法統(tǒng)計土壤中能降解苯酚的某菌株的數(shù)量,其流程中土壤樣品稀釋后,應該接種于以
苯酚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上.該組同學在稀釋倍數(shù)為104的培養(yǎng)基中測得平板上菌落數(shù)的平均值為60,則每毫升樣品中的菌株數(shù)是3×106個(涂布平板時所用稀釋液的體積為0.2毫升).實驗結束后,使用過的培養(yǎng)基應該進行滅菌(高壓蒸汽滅菌)處理后,才能倒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白菜、甘藍均為二倍體,若將白菜和甘藍兩者的花粉細胞的原生質體進行融合得到雜種細胞,再經植物組織培養(yǎng)獲得“白菜-甘藍”雜種植株幼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培育出的“白菜-甘藍”植株不能結籽
B.該誘導融合過程一般使用滅活的病毒
C.該培育過程中的變異為染色體變異
D.該過程中需要向培養(yǎng)基中添加植物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酵母菌是重要的模式生物,某生物興趣小組對釀酒過程中酵母菌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進行了研究.如圖為不同培養(yǎng)階段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葡萄糖濃度和乙醇濃度的變化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曲線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從C點開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還有乙醇含量過高、培養(yǎng)液的pH下降.
(3)在T1-T2時段,單位時間內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增多.
(4)某同學在T3時取樣,統(tǒng)計的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明顯高于D點對應的數(shù)量,原因可能有取樣時培養(yǎng)液未搖勻,從底部取樣、未染色,統(tǒng)計的菌體數(shù)包含了死亡的菌體和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時出現(xiàn)錯誤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率領的科研團隊所提取出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療瘧疾.在青蒿素被提取應用之前,奎寧被廣泛用來治療瘧疾,治療機理是奎寧可以和瘧原蟲DNA結合,形成復合物.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青蒿素是植物細胞的一種代謝產物,可能貯存于液泡中
B.奎寧作用機理可能是直接抑制瘧原蟲DNA復制和轉錄
C.瘧原蟲DNA復制主要場所是細胞核,轉錄主要場所在細胞質
D.瘧原蟲攝食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則該過程消耗能量,而不需要載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北省唐山市高一3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所示為甘蔗葉肉細胞內的一系列反應過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過程①中葉綠體中的四種色素都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

B.過程②只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中,過程④釋放的能量用于 C3的還原

C.過程①產生[H],過程②消耗[H],過程③既產生[H]也消耗[H]

D.若過程②的速率大于過程③的速率,則甘蔗的干重就會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