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下列有關細胞器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內質網與蛋白質、脂質、核酸的合成有關
B、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細胞,其高爾基體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C、受抗原刺激后的B細胞細胞周期變長,核糖體活動加強
D、葉綠體光合作用中產生的葡萄糖可直接轉移到線粒體中徹底氧化分解
考點:細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專題:
分析:蛋白質的合成部位是核糖體;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細胞,其高爾基體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B細胞受到刺激后迅速增殖并分化成漿細胞,可以產生分泌蛋白--抗體,所以細胞周期變短,核糖體活動加強;線粒體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進行有氧呼吸.
解答: 解:A、核酸的合成主要是在細胞核完成,A錯誤;
B、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細胞,其高爾基體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B正確;
C、B細胞受到刺激后迅速增殖并分化成漿細胞,可以產生分泌蛋白--抗體,所以細胞周期變短,核糖體活動加強,C錯誤;
D、線粒體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進行有氧呼吸,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細胞器功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真核生物細胞核基因轉錄過程中,新產生的mRNA可能和DNA模板穩(wěn)定結合形成DNA-RNA雙鏈,使另外一條DNA鏈單獨存在,此狀態(tài)稱為R-loop.研究顯示,R-loop會引起DNA損傷等一些不良效應.而原核細胞卻沒有發(fā)現R-loop的形成.產生這種差異可能的原因是( 。
A、原核生物的mRNA與DNA模板鏈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
B、原核生物邊轉錄mRNA邊與核糖體結合進行翻譯
C、原核生物DNA雙鏈的結合能力更強
D、原核生物DNA分子數目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科研小組研究果蠅性狀時,使用了一個數量較大的果蠅種群,其中每10000只果蠅中有36只黑身果蠅,其余為灰身.現取一只已繁殖過的黑身子代的灰身雄果蠅與一只未交配過的灰身雌果蠅雜交.預測其子一代中出現黑身果蠅的概率是多少?( 。
A、3%B、97%
C、2.8%D、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孟德爾用豌豆進行雜交實驗時,對母本的處理是(  )
A、先授粉后去雄
B、先去雄后授粉
C、不去雄只授粉
D、只去雄不授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垂體細胞、甲狀腺細胞及它們分泌的激素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當體內缺乏碘元素時,將導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
B、激素C的合成直接受到垂體細胞分泌的激素的調節(jié)
C、激素A是促甲狀腺激素
D、下丘腦細胞可以成為激素C的靶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嬰幼兒若缺乏甲狀腺激素的供給,可導致(  )
A、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B、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C、身高不受影響,智力低下
D、身高不受影響,智力正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將某一植株放在密閉玻璃罩內,置于室外一晝夜,獲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一中BC段較AB段CO2濃度增加減慢的原因是低溫使呼吸作用減弱
B、圖二中gh段時C5含量增加,且到達h點時,該植株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C、圖二中出現ef段的可能原因是部分氣孔關閉,葉片吸收CO2的量減少
D、通過圖一可以判斷該植株經過一晝夜之后,植物體中有機物含量有所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一個有色盲兒子的正常女人,她的父母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XBY,XBXB
B、XBY,XBXb?
C、XbY,XBXB
D、XbY,XBX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為探究影響光合速率(單位:μmol?m-2?s-1)的因素,科研人員利用玉米和大麥在適宜的溫度、光照強度下進行有關實驗,結果如圖.請回答:
(1)從圖中可以看出,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2)由圖可知,O2濃度對大麥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是
 

(3)如果將等大的玉米和大麥幼苗共同種植在一個透明密閉的裝置中,保持題干中的條件和21%的O2環(huán)境,一段時間后,
 
幼苗先死亡,理由是
 

(4)為進一步對比較低和較高氧氣濃度對玉米光合速率的影響.請利用下列材料完成實驗思路.
材料用具:玉米幼苗若干,適宜濃度的完全培養(yǎng)液(含植物生長的全部必需無機鹽離子),一系列濃度的NaHCO3溶液(維持CO2含量在穩(wěn)定水平),3個培養(yǎng)裝置(透明且密閉),照明燈,O2發(fā)生器等.
實驗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