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遺傳圖譜,由1、2不患白化病而5患白化病(或9、10→16)可知,白化應由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控制;由3、4患舞蹈癥而11號正常推知,舞蹈癥為顯性遺傳病.由于4號患病,11號不患病,因此舞蹈癥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解答 解:(1)由1、2不患白化病而5患白化。ɑ9、10→16)可知,白化病應由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控制;由3、4患舞蹈癥而11號正常推知,舞蹈癥為顯性遺傳病.
(2)2號基因型:對于舞蹈癥應為Aa,對于白化病應為Bb(因5、6患白化病),即基因型是AaBb;9號基因型:對于舞蹈癥應為aa,對于白化病應為Bb(因16號患白化。,即基因型是aaBb.
(3)7號的父母1號及2號的有關白化病基因型均為Bb,故7號的基因型應為$\frac{1}{3}$BB、$\frac{2}{3}$Bb.
(4)13號的基因型應為AaBb(因19號患白化病,不患舞蹈癥),14號的基因型應為aaBb(因19號患白化。13號與14號再生一兩病兼發(fā)的女孩的可能性為:女孩率×白化病率×舞蹈癥率=$\frac{1}{2}$×$\frac{1}{4}$×$\frac{1}{2}$=$\frac{1}{16}$.
故答案是:
(1)顯性 常染色體 隱性 常染色體
(2)AaBb aaBb
(3)$\frac{2}{3}$
(4)AaBb $\frac{1}{16}$
點評 本題考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分析遺傳圖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高三上9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代謝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夠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淀粉酶
B.百米賽跑雖然屬于無氧運動,但人體骨骼肌細胞分解葡萄糖時消耗的O2始終等于產生的CO2
C.有氧呼吸第三階段[H]來源于第一和第二階段,其中主要來源于第一階段
D.人體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線粒體,不能產生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聯考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世紀初,美國從印度引進大陸棉,由于檢疫存在問題,使印度棉鈴蟲流入美國,下列關于這一問題的預測,不正確的是( )
A.短時間內,印度棉鈴蟲和美國棉鈴蟲是兩個種群
B.長時間后,美國棉鈴蟲可形成一個新物種
C.現在的美國棉鈴蟲和印度棉鈴蟲可自由交配
D.現在的美國棉鈴蟲和印度棉鈴蟲可能交配成功,但不一定能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江西吉安第一中學高一下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例中,可以說明細胞具有全能性的是
A.皮膚被劃破后傷口重新愈合
B.蜥蜴受攻擊斷尾后重新長出尾部
C.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產生各種血細胞
D.胡蘿卜組織塊經離體培養(yǎng)產生完整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項目 地區(qū) | 白色蛾 | 黑化蛾 | ||||
釋放數 | 回收數 | 回收率 | 釋放數 | 回收數 | 回收率 | |
污染區(qū) | 64 | 16 | 25.0% | 154 | 82 | 53.2% |
非污染區(qū) | 393 | 54 | 13.7% | 406 | 19 | 4.7% |
A. | 污染區(qū)樹干裸露并被熏成黑色導致白色蛾易被鳥類捕食 | |
B. | 工業(yè)污染可能使尺蛾種群中黑色突變率增高 | |
C. | 在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接受選擇的是表現型 | |
D. | 表中兩組數據,共同支持“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觀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一點會影響隱性個體的出生率 | |
B. | 在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受選擇的個體的表現型 | |
C. | 第二年隱性個體的基因型頻率為60% | |
D. | 若環(huán)境條件不變,該種群的基因頻率也不會發(fā)生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1 | B. | 3:2 | C. | 3:1 | D. | 4: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aBb×aabb | B. | Aabb×AaBb | C. | AaBb×AABb | D. | AAbb×aaB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