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科研人員在轉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腦中埋置光纖,通過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腦CRH神經元,在脾神經纖維上記錄到相應的電信號,從而發(fā)現(xiàn)下丘腦CRH神經元與脾臟之間存在神經聯(lián)系,即腦-脾神經通路。該腦-脾神經通路可調節(jié)體液免疫,調節(jié)過程如圖1所示,圖2為該小鼠CRH神經元細胞膜相關結構示意圖。

1)圖1中,興奮由下丘腦CRH神經元傳遞到脾神經元的過程中,興奮在相鄰神經元間傳遞需要通過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去甲腎上腺素能作用于T細胞的原因是T細胞膜上有____________

2)在體液免疫中,T細胞可分泌_____________作用于B細胞。B細胞可增殖分化為_____________。

3)據圖2寫出光刺激使CRH神經元產生興奮的過程:__________。

4)已知切斷脾神經可以破壞腦-脾神經通路,請利用以下實驗材料及用具,設計實驗驗證破壞腦-脾神經通路可降低小鼠的體液免疫能力。簡要寫出實驗設計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

實驗材料及用具: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體定量檢測儀器等。

實驗設計思路:________________。

預期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觸 去甲腎上腺素受體 淋巴因子(或:細胞因子) 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或:效應B淋巴細胞和記憶B淋巴細胞) 光刺激光敏蛋白導致鈉離子通道開放,鈉離子內流產生興奮 取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隨機均分為兩組,將其中一組小鼠的脾神經切斷作為實驗組,另一組作為對照組;分別給兩組小鼠注射相同劑量的N抗原;一段時間后,檢測兩組小鼠抗N抗體的產生量 實驗組小鼠的抗N抗體產生量低于對照組的產生量

【解析】

1、神經元間興奮的傳遞: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通過突觸完成,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突觸后膜上有神經遞質的特異性受體,當興奮傳至軸突末端時,軸突末端的突觸小體釋放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使突觸后膜所在神經元興奮或抑制。

2、動作電位:當某一部位受刺激時,神經纖維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加,即鈉離子通道開放,Na+內流,使得刺激點處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為內正外負,產生動作電位。

3、體液免疫過程為:(1)除少數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2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3)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

1)由以上分析可知,興奮在相鄰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進行傳遞的。由圖1可知,T細胞是去甲腎上腺素作用的靶細胞,激素之所以能作用于靶細胞,是因為靶細胞上有特異性受體,因此去甲腎上腺素能作用于T細胞,是因為T細胞膜上有去甲腎上腺素受體。

2 在體液免疫過程中,吞噬細胞處理抗原后呈遞給T細胞,T細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細胞,B細胞經過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

3)生物膜的功能與蛋白質有關,分析圖2,光敏蛋白受到光刺激后導致鈉離子通道開放,鈉離子內流,從而使CRH神經元產生興奮。

4 實驗目的是驗證破壞腦—脾神經通路可降低小鼠的體液免疫能力,因此實驗中的自變量為腦—脾神經通路是否被破壞。設計實驗時要圍繞單一自變量,保證無關變量相同且適宜,最終體液免疫能力的高低可通過產生抗體的量來進行檢測。

實驗設計思路為:取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隨機均分為兩組,將其中一組小鼠的脾神經切斷作為實驗組,另一組小鼠不作任何處理作為對照組;分別給兩組小鼠注射相同劑量的N抗原;一段時間后,檢測兩組小鼠抗N抗體的產生量。

本題為驗證性實驗,預期實驗結果應該符合題目要求,即破壞腦—脾神經通路可以降低小鼠的體液免疫能力,因此實驗組小鼠的抗N抗體產生量低于對照組的產生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新疆野生油菜(P1)具有低芥酸、抗病蟲等特性,為了改良甘藍型油菜(P2),研究人員將兩種植物的體細胞進行融合獲得了屬間雜種F1,然后加入1對引物進行PCR鑒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親本的體細胞

B.用電擊可促進兩個親本的原生質體融合

C.引物能與DNA上多個不同位點結合

D.電泳結果表明F1-1具有P1、P2的全部遺傳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若某二倍體高等動物(2n=4)的基因型為DdEe,其1個精原細胞(DNA32P全部標記)在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分裂過程中形成的其中1個細胞如圖所示,圖中細胞有2條染色體DNA含有32P。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形成圖中細胞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B.該精原細胞至多形成4種基因型的4個精細胞

C.圖中細胞為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級精母細胞

D.該精原細胞形成圖中細胞的過程中至少經歷了兩次胞質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受體介導的胞吞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細胞攝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該過程以膜的流動性為基礎才能發(fā)生

B. 該過程要有細胞識別并需要內部供能

C. 構成小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D. Na+、K+等無機鹽離子也可通過此方式跨膜轉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和各家庭成員基因檢測的結果。檢測過程中用限制酶處理相關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進行電泳,電泳結果中的條帶表示檢出的特定長度的酶切片段,數字表示堿基對的數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B.甲病可能由正;虬l(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導致,替換后的序列可被Mst II識別

C.乙病可能由正;蛏系膬蓚BamHI識別序列之間發(fā)生堿基對的缺失導致

D.II4不攜帶致病基因、II8帶致病基因,兩者均不患待測遺傳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與常規(guī)農業(yè)相比,有機農業(yè)、無公害農業(yè)通過禁止或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加大有機肥的應用,對土壤生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某土壤中部分生物類群及食物關系如圖所示,三種農業(yè)模式土壤生物情況如表所示。

取樣深度(em)

農業(yè)模式

生物組分()

食物網復雜程度(相對值)

0-10

常規(guī)農業(yè)

15

106

有機農業(yè)

19

123

無公害農業(yè)

17

110

10-20

常規(guī)農業(yè)

13

100

有機農業(yè)

18

111

無公害農業(yè)

16

107

1)土壤中的線蟲類群豐富,是土壤食物網的關鍵組分。若捕食性線蟲為該土壤中的最高營養(yǎng)級,與食細菌線蟲相比,捕食性線蟲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 某同學根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認為土壤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其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

2)取樣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種類不同,這體現(xiàn)了群落的___________結構。 由表中數據可知,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最高的農業(yè)模式為___________,依據是___________。

3)經測定該土壤中捕食性線蟲體內的鎘含量遠遠大于其他生物類群,從土壤生物食物關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線蟲體內鎘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植食性線蟲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長期施用有機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線蟲的數量減少,依據圖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完整的核糖體由大、小兩個亞基組成。下圖為真核細胞核糖體大、小亞基的合成、裝配及運輸過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上圖所示過程可發(fā)生在有絲分裂中期

B.細胞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于rDNA

C.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體蛋白的場所

D.核糖體亞基在細胞核中裝配完成后由核孔運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同學總結的關于細胞結構的概念圖,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圖中h為葉綠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

B.圖中c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糖蛋白

C.圖中d為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的邊界

D.在綠色植物的所有細胞中一定都含有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下圖為農桿菌Ti質粒的T-DNA區(qū)段結構示意圖。農桿菌附著植物細胞后,T-DNA首先在農桿菌中從右邊界到左邊界被剪切、復制,然后進入植物細胞并整合到染色體上,繼而誘發(fā)細胞異常生長和分裂,形成植物腫瘤。以下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Ti質粒存在于農桿菌的擬核DNA之外

B.植物腫瘤的形成與AB兩個基因的表達有關

C.清除植物腫瘤組織中的農桿菌后腫瘤不再生長

D.利用T-DNA進行轉基因時需保留LB、RB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