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基因型為TtMm(這兩對基因可以自由組合)的卵原細胞,在沒有突變的情況下,如果它所產(chǎn)生的卵細胞的基因組成為TM,則由該卵原細胞分裂產(chǎn)生的下列細胞中,基因種類表示正確的是( )
A.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產(chǎn)生的極體為TTMM,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產(chǎn)生的極體為TM
B.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產(chǎn)生的極體為tm,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產(chǎn)生的極體為tm
C.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產(chǎn)生的極體為tm,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產(chǎn)生的極體為TM或tm
D.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產(chǎn)生的極體為ttmm,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產(chǎn)生的極體為TM或tm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影響酶催化反應速率的因素有溫度、反應物濃度、酶的濃度等。右圖表示在最適溫度下,某種酶的催化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間的關系。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在A點適當提高反應溫度,反應速率加快
B.在B點增加酶的濃度,反應速率不變
C.在A點提高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加快
D.在C點提高反應物濃度,產(chǎn)物不再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省高二下期末生物二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屬于精子、卵子發(fā)生上的區(qū)別的是 ( )
A.細胞的分裂方式 B.卵子在卵巢內(nèi)的儲備
C.成熟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量 D.細胞遺傳物質(zhì)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番茄的抗。≧)對感。╮)為顯性,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控制上述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為獲得純合高稈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員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方法.
(1)在①處育種工作者常采用 的方法
(2)培養(yǎng)A生物方法叫做 .③過程常用 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作用的原理是 ,過程②③的育種方法所依據(jù)的原理是 .最后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植株所占比例為
(3)利用轉(zhuǎn)基因技術培育的抗病植株,利用的是 原理,(能?否?) 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
(4)過程⑤“航天育種”方法獲得的變異類型主要是 ,優(yōu)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水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二倍體水稻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B.二倍體水稻經(jīng)秋水仙素處理,可得到四倍體水稻,稻穗、米粒變大
C.二倍體水稻與四倍體水稻雜交,可得到三倍體水稻,含三個染色體組
D.二倍體水稻的花粉經(jīng)離體培養(yǎng),可得到單倍體水稻,稻穗、米粒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是動物細胞減數(shù)分裂各期的示意圖,正確表示分裂過程順序的是( )
A.③一⑥一④一①一②一⑤
B.③一⑥一②一④一①一⑤
C.③一⑥一④一②一①一⑤
D.⑥一③一②一④一①一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肺炎雙球菌、煙草花葉病毒和T2噬菌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都具有糖類、核酸和蛋白質(zhì)等物質(zhì)
B.遺傳信息傳遞的途徑完全相同
C.都需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zhì)
D.都能對相應的宿主產(chǎn)生不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5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過程(其中a、b、c、d 表示不同種類的細胞,①②表示有關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只有a、b、c三類細胞能識別抗原
B.產(chǎn)生抗體的細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過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發(fā)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一5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屬于生物大分子物質(zhì)的是( )
A.水 B.蛋白質(zhì) C.葡萄糖 D.無機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