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7.如圖1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過程示意圖,圖2表示動物細胞中不同細胞器的有機物含量,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離細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圖2中甲表示的細胞器是線粒體,細胞器乙、丙可分別用圖1中的bc、a來表示(填字母).
(2)研究圖1生理過程一般釆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該過程中分泌蛋白分泌出細胞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圖1中由于bcd(填字母至少答2點)的存在,說明圖1所示細胞是真核細胞.
(3)若圖1過程中合成了一條含兩個天冬氨酸(R基為-C2H4ON)、分子式為CxHyOzN17S2的多肽鏈,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126,則該多肽鏈形成過程中失去的水分子質量最大為252.形成該化合物的反應叫做脫水縮合,產生的水分中的氧來自羧基(填基團名稱).

分析 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氨基酸首先在核糖體上合成多肽,多肽進入內質網中,內質網對其進行加工和運輸,然后再經過高爾基體的進一步加工,最終分泌到細胞外.因此可以確定,圖中物質X表示氨基酸,a為核糖體,b為內質網,c為高爾基體,d為線粒體.
分析圖2,圖二中三種細胞器表示動物細胞中的,其中甲中含有蛋白質、脂質、核酸,應表示線粒體;乙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質,可以表示單層膜的細胞器;而丙中含有蛋白質和核酸,可表示核糖體.

解答 解:(1)分離細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圖2中甲表示的細胞器含有蛋白質、脂質、核酸,在動物細胞中應該是線粒體,乙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質,可以表示單層膜的細胞器;可以用圖1中的bc表示;而丙中含有蛋白質和核酸,可表示核糖體,用圖1中的a表示.
(2)圖1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過程,研究該生理過程一般釆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該過程中分泌蛋白分泌出細胞屬于胞吐作用,需要消耗ATP,圖1中由于b內質網,c高爾基體,d線粒體的存在,說明圖1所示細胞是真核細胞.
(3)由于天冬氨酸的R基中含有N原子,即分子式含有兩個N原子,因此多肽鏈中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數(shù)=17-2=15,則該多肽鏈最多脫去14分子的水,因此該多肽鏈形成過程中失去的水分子質量最大=14×18=252.形成該化合物的反應叫做脫水縮合,產生的水分中的氧來自羧基.
故答案為:
(1)差速離心法   線粒體   bc   a
(2)同位素標記法   需要    bcd 
(3)252     脫水縮合    羧基

點評 本題考查了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以及細胞器的化合物組成等方面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夠進行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相關計算,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省營口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自然界中種群增長常表現(xiàn)為“S”型曲線.下列有關“S”型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S”型曲線表示了種群數(shù)量和食物的關系

B.達到K值時,種群數(shù)量相對穩(wěn)定

C.“S”型曲線表明種群數(shù)量和時間無關

D.種群增長不受種群密度制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人體內環(huán)境示意圖.若某人長期營養(yǎng)不良,血漿蛋白降低,會引起圖中哪一部分的液體增多(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生物膜將真核細胞分隔成不同的區(qū)室,使細胞內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且不相互干擾.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溶酶體合成和分泌多種酸性水解酶
B.高爾基體是肽鏈合成和加工的場所
C.細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場所
D.線粒體將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2016年2月,中、美兩國科學家宣布發(fā)現(xiàn)了PYL9蛋白(一種位于細胞膜上的脫落酸受體,可提高植物的抗旱性能),利用轉基因技術讓水稻自身產生大量PYL9蛋白,可顯著提高其抗旱性.請回答:
(1)干旱環(huán)境中水稻老葉內脫落酸的含量增加(填“增加”或“減少”),加速(或促進)老葉的衰老與脫落,將節(jié)省的水分和養(yǎng)料轉移到幼葉和芽中,提高了幼葉和芽的存活率.
(2)老葉細胞膜上的PYL蛋白可以與脫落酸識別并結合,引發(fā)老葉的衰老與脫落.
(3)已知PYL9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培育轉基因抗旱水稻可用人工合成法來獲得PYL9基因,構建的基因表達載體上除了含PYL9基因、標記基因、復制原點等序列外,還必須含有啟動子、終止子等調控PYL9基因表達的序列.
(4)將基因表達載體導入水稻細胞最適宜的方法是農桿菌轉化法,導入目的基因的重組細胞可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培育成完整植株.
(5)檢測水稻細胞是否含有PYL9基因常用的方法是DNA分子雜交,該方法常用的分子工具是DNA分子探針,檢測水稻細胞中是否存在PYL9蛋白,在分子水平上采用的方法是抗原一抗體雜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已知A與a、B與b、C與c3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基因型分別為AaBbCc、AabbCc的兩個體進行雜交.下列關于雜交后代的推測,正確的是( 。
A.表現(xiàn)型有8種,aaBbCc個體占的比例為$\frac{1}{16}$
B.表現(xiàn)型有4種,AaBbCc個體占的比例為$\frac{1}{16}$
C.表現(xiàn)型有4種,aaBbcc個體占的比例為$\frac{1}{16}$
D.表現(xiàn)型有8種,Aabbcc個體占的比例為$\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經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逐漸建立了遺傳學.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孟徳爾發(fā)現(xiàn)遺傳因子并證實了其傳遞規(guī)律和化學本質
B.格里菲斯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C.摩爾根用果蠅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則”即遺傳信息的傳遞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人類Y染色體上有編碼睪丸決定因子的基因SRY,該基因可引導原始性腺細胞發(fā)育成睪丸而不是卵巢.如圖為一家四口的性染色體組成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丙和丁的行為通常都趨向于男性
B.丙的形成最有可能是甲發(fā)生基因突變的結果
C.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甲在產生配子時減I異常導致的
D.理論上丁可產生的正常配子約占$\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甲圖中①②表示目鏡,③④表示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象.下面描述正確的是(  )
A.觀察物像丙應選用甲圖中的組合是②③⑤
B.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化為丙,物鏡和載破片之間的距離由⑤轉為⑥
C.從圖中的乙轉為丙的正確調節(jié)順序: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光圈→移動標本→轉動細準焦螺旋
D.如果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象,則觀察到細胞面積增大為原來的10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