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吞噬細胞吞噬病原菌 | B. | 皮膚出現(xiàn)蕁麻疹 | ||
C. | 皮膚黏膜的防衛(wèi)作用 | D. | 體液中的溶菌酶殺死病原菌 |
分析 人體免疫系統(tǒng)有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皮膚、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線是吞噬細胞、殺菌物質(zhì)以及炎癥反應,第三道防線是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解答 解:A、吞噬細胞吞噬病原菌屬于非特異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線,A錯誤;
B、皮膚出現(xiàn)蕁麻疹屬于過敏反應,即已經(jīng)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所發(fā)生的反應,B正確;
C、皮膚黏膜的防衛(wèi)作用屬于非特異性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線,C錯誤;
D、體液中的溶菌酶殺死病原菌屬于非特異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線,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免疫調(diào)節(jié),意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人體的三道防線,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屬于特異性免疫.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兩種膜對O2的通透性無差別 | |
B. | 生物膜上可能存在協(xié)助H2O通過的物質(zhì) | |
C. | 人工膜對K+、Na+、CL-的通透性具有選擇性 | |
D. | 分子的大小影響其通過人工膜的擴散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項 | B. | 1項 | C. | 2項 | D. | 3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年份 | 1900 | 1910 | 1920 | 1930 | 1940 | 1950 | 1960 | 1970 |
基因A的頻率 | 0.99 | 0.81 | 0.64 | 0.49 | 0.36 | 0.25 | 0.16 | 0.10 |
基因a的頻率 | 0.01 | 0.19 | 0.36 | 0.51 | 0.64 | 0.75 | 0.84 | 0.90 |
A. | 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表中數(shù)據(jù)表明該種群發(fā)生了進化 | |
B. | 1970年,該種群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18% | |
C. | 基因a決定的性狀最適應新環(huán)境 | |
D. | 基因頻率的改變是通過環(huán)境對生物個體的選擇實現(xiàn)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點對應時間取樣計數(shù)時,可能需對樣液適當稀釋 | |
B. | cd段酵母菌種群的增長率約為0 | |
C. | 造成de段種群數(shù)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營養(yǎng)物質(zhì)缺乏 | |
D. | b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快,此時種內(nèi)斗爭最激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