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一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從自然菌樣篩選較理想生產菌種的一般步驟:采集菌樣→富集培養(yǎng)→純種分離→性能測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不同,獲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從適合的環(huán)境采集菌樣,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離、純化。培養(yǎng)噬鹽菌的菌樣應從 環(huán)境采集。

(2)富集培養(yǎng)指創(chuàng)設僅適合待分離微生物旺盛生長的特定環(huán)境條件,使其群落中的數(shù)量大大增加,從而分離出所需微生物的培養(yǎng)方法。對產耐高溫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養(yǎng)應選擇 的培養(yǎng)基,并在 條件下培養(yǎng)。

(3)下面兩組圖是采用純化微生物培養(yǎng)的兩種接種方法接種后培養(yǎng)的效果圖解,請分析接種的具體方法。獲得圖A效果的接種方法是 ,獲得圖B效果的接種方法是 。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劃線分離時,經培養(yǎng),在劃線的末端出現(xiàn) ,表明菌已分離。

(4)對培養(yǎng)基進行滅菌的常用方法是 。倒平板時要待平板冷凝后,將平板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南長沙一中高一上階段測二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3H標記的脫氧核糖核苷酸引入某綠色植物根尖細胞內,然后設法獲得各種結構,其中最可能測到含3H的一組結構是

A.細胞核、核仁和中心體

B.細胞核、核糖體和線粒體

C.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

D.細胞核、線粒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南長沙長郡中學高一上期期中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年科學家研制出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將光學顯微鏡帶入到納米維度),關于其應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可追蹤受精卵中蛋白質的變化情況

B.能觀察受體在神經突觸中的分布

C.可捕捉細胞骨架的動態(tài)重構過程

D.能現(xiàn)察埃博拉病毒中核糖體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南長沙長郡中學高一上期期中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細胞膜、核膜及細胞器膜統(tǒng)稱為生物膜,下列對生物膜敘述不正確的是

①各種生物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完全相同,

②細胞內廣闊的膜面積為酶提供大量的附著位點,為多種化學反應的進行提供條件

③細胞膜在細胞與環(huán)境之間進行物質運輸、能量交換、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④生物膜把細胞質分隔成多個微小的結構,使多種化學反應同時進行,而互不干擾

⑤各種細胞器膜在結構上都是各自獨立的

A.②④ B.②③ C.①⑤ 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南長沙長郡中學高一上期期中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所有原核細胞都具有

A.細胞膜和細胞質 B.細胞壁和細胞核

C.細胞膜和細胞核 D.色素和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寧夏高三上學期統(tǒng)練三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人體體液免疫的部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M細胞被同種抗原再次刺激時分化形成E細胞

B.圖中“某物質”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C.人乳頭瘤病毒侵入人體后,體液免疫對其發(fā)揮作用

D.E細胞接觸被抗原入侵的靶細胞,導致靶細胞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寧夏高三上學期統(tǒng)練三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某人在休息時,單位時間內流經其單位面積皮膚血管內血液的相對流量,在時刻A,室內溫度由15°C突升至40℃;在時刻B,室內溫度又突降至15°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A時刻室內溫度變化時,皮膚血管收縮,立毛肌舒張

B.在AB段時間內,因外界環(huán)境溫度高于人體溫度,所以人體不散熱

C.在AB段時間內,人體內酶的活性比BC段時間內高

D.在BC段時間內,人體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寧夏高三上學期統(tǒng)練三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神經興奮的敘述,錯誤的是

A.興奮部位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為膜內為正、膜外為負

B.神經細胞興奮時細胞膜對Na+通透性增加

C.興奮在反射弧中以神經沖動的方式雙向傳遞

D.細胞膜內外K+、Na+分布不均勻是神經纖維興奮傳導的基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寧夏高三上學期統(tǒng)練二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棉蚜體型微小,能附著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為食。為了對棉蚜蟲害進行檢測,科研小組對某棉田棉蚜種群數(shù)量進行了調查。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棉蚜與棉花的種間關系是寄生

B. 若長期使用農藥防治棉蚜,會導致棉蚜種群的抗藥基因頻率增大

C. 調查期間棉蚜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曲線呈S型

D. 調查棉蚜種群數(shù)量最好采用標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