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別 | A組 | B組 | ||
葉片 | ||||
① | 第一葉 | 第二葉 | 第一葉 | 第二葉 |
② | ||||
1 | ||||
2 | ||||
3 | ||||
③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②的構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和DNA聚合酶參與 |
B、③侵染植物細胞后,重組Ti質粒整合到④的染色體上 |
C、④的染色體上若含抗蟲基因,則⑤就表現(xiàn)出抗蟲性狀 |
D、⑤只要表現(xiàn)出抗蟲性狀就表明植株發(fā)生了可遺傳變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孟德爾用山柳菊為實驗材料,驗證了基因的分離及自由組合規(guī)律 |
B、范?海爾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實驗,認為植物生長的養(yǎng)料來自土壤、水和空氣 |
C、富蘭克林和威爾金斯對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D、赫爾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細胞分 裂素濃度 (g?L-1) | 葉綠素含量(mg chl? g FW-1) | 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1) | 希爾反應活力 (μmol DCIP Red? mg chl?h-1) | 葉片氮含量 (%) | 生物量 (g?plant-1) |
0 | 1.58 | 6.52 | 13.55 | 1.83 | 17.65 |
0.5 | 1.82 | 7.82 | 25.66 | 1.94 | 22.95 |
1.0 | 2.34 | 8.64 | 32.26 | 1.98 | 27.44 |
2.0 | 2.15 | 8.15 | 27.54 | 1.96 | 23.5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