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分別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然后用這兩種細菌分別培養(yǎng)噬菌體使其做上標記并侵染未標記的細菌。離心后,他們發(fā)現(xiàn):放射性物質出現(xiàn)在:

35S標記的是在上清液中             ②32P標記的是在上清液中

35S標記的是在沉淀物中             ④32P標記的是在沉淀物中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解析】噬菌體只把DNA注入細菌體內(nèi),把蛋白質留存細菌外部,利用細菌體內(nèi)的原料場所能量等合成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分子,所以A選項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面介紹的是有關DNA研究的實驗:

(1)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完成了著名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面是實驗的部分步驟:

①寫出以上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

第一步:

第二步:

②以上實驗結果說明:

(2)用紫外線處理大腸桿菌可誘導產(chǎn)生對T2噬菌體有抗性的大腸桿菌,這種抗性的產(chǎn)生與其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發(fā)生變化有關。下圖簡要示意處理的方法:

T2噬菌體敏感菌株              抗T2噬菌體菌體

①在紫外線的作用下,細菌的膜蛋白改變的根本原因是       。

②如何將圖中抗T2噬菌體菌株從混合菌株中篩選出來?

(3)BrdU是一種嘧啶類似物,能替代胸腺嘧啶與腺嘌呤配對,摻入到新合成的DNA鏈中。將植物根尖分生組織放在含有BrdU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待細胞培養(yǎng)兩個分裂周期后,取出根尖組織,染色后觀察一條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現(xiàn)一條染色單體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中只有一條含有BrdU。預測:另一條染色單體有     條鏈含有BrdU,該實驗能證明DNA的復制方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屆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高三高考仿真訓練題(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列實驗與探究的相關問題。
(1)質壁分離實驗:制作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的臨時裝片,從蓋玻片一側滴入胭脂紅溶液(植物細胞不吸收的紅色染料),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幾次,使材料浸潤在胭脂紅溶液中。顯微鏡觀察結果如圖。

A、B處的顏色分別是      、      。將上述玻片放在80℃下處理一段時間后觀察,發(fā)現(xiàn)B處顏色發(fā)生變化,原因可能是高溫下使生物膜失去               。
(2)做“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時,所看到的細胞大多數(shù)處于       期;某同學繪制了細胞分裂期的三個時期模式圖(甲、乙、丙),請你在丁圖上畫出細胞分裂期中所缺時期的模式圖。

(3)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實驗包括4個步驟:①利用細菌培養(yǎng)噬菌體;②用35S和32P分別標記噬菌體;③放射性檢測;④離心分離。該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廣東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 題型:實驗題

下面介紹的是有關DNA研究的實驗:

 

 

 

 

 

 

 

 

 

(1)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完成了著名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面是實驗的部分步驟:

①寫出以上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

第一步:

第二步:

②以上實驗結果說明:

(2)用紫外線處理大腸桿菌可誘導產(chǎn)生對T2噬菌體有抗性的大腸桿菌,這種抗性的產(chǎn)生與其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發(fā)生變化有關。下圖簡要示意處理的方法:

T2噬菌體敏感菌株              抗T2噬菌體菌體

①在紫外線的作用下,細菌的膜蛋白改變的根本原因是       。

②如何將圖中抗T2噬菌體菌株從混合菌株中篩選出來?(2分)

(3)BrdU是一種嘧啶類似物,能替代胸腺嘧啶與腺嘌呤配對,摻入到新合成的DNA鏈中。將植物根尖分生組織放在含有BrdU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待細胞培養(yǎng)兩個分裂周期后,取出根尖組織,染色后觀察一條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現(xiàn)一條染色單體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中只有一條含有BrdU。預測:另一條染色單體有     條鏈含有BrdU,該實驗能證明DNA的復制方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廣東省東莞市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生物A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完成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請回答:

(1)請簡要說明如何對噬菌體進行標記?                               (2分)。

(2)他們設計了兩組實驗,一組實驗是用35S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經(jīng)過保溫、攪拌、離心等步驟后,發(fā)現(xiàn)離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      ,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         ,該實驗結果說明                                    。

(3)他們設計的另一組實驗是                  ,經(jīng)過保溫、攪拌、離心等步驟后,發(fā)現(xiàn)離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        ,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          ,該實驗結果說明                                                   。

(4)與艾弗里的實驗相比,本實驗能充分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山西省臨汾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列與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有關的問題:

Ⅰ. (共8分)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面是實驗的部分步驟:

(1)寫出以下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實驗結果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大量制備用35S標記的噬菌體,需先用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______________,再用噬菌體去感染                          。

Ⅱ.(共7分)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在理論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的實際最終結果顯示:在離心上層液體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比理論值略低。

(1)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采用的實驗方法__________ _。

(2)由于實驗數(shù)據(jù)和理論數(shù)據(jù)之間有較大的誤差,由此對實驗過程進行誤差分析:

a.在實驗中,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出現(xiàn)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實驗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nèi),將_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誤差的來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實驗中,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15N來標記噬菌體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