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1.某生物細胞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4條染色體,那么該生物細胞在有絲分裂前期的染色體數目應是( 。
A.12條B.48條C.24條D.36條

分析 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

解答 解:根據題意可知,細胞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中有24條染色體,該時期由于著絲點分裂是染色體數目短暫加倍,并且與體細胞中染色體相等,因此該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24條;又由于在有絲分裂前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時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中染色體相等,仍為24條.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A是蛋白質,物質B是磷脂.
(2)結構E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3)圖中具有雙層E的結構是(填寫序號)①②,動植物細胞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是[④]高爾基體.
(4)細胞凋亡過程中,必須依靠[⑥]溶酶體的作用.
(5)除了上述6種細胞器外,細胞內具有E結構的還有細胞膜和核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調查生物的調查方法,下列做法或說法錯誤的是(  )
A.樣方法要隨機取樣并根據地段的形狀確定取樣方法,根據調查數據估算該種群密度
B.給海龜安裝示蹤器調查其洄游路線
C.用抽樣檢測法測定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的種群密度
D.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達烏爾黃鼠的豐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光合作用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的理解,錯誤的是( 。
A.地球上出現(xiàn)最早的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
B.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現(xiàn)以后,大氣中才逐漸積累了氧氣
C.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為水生生物向陸生生物進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D.生物體在新陳代謝方式上的進化順序為:無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各項變異中的原理不正確的是(  )
A.將四倍體植株與正常二倍體植株雜交,產生三倍體植株染色體數目變異
B.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白化的兒子基因重組
C.組成血紅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順序改變,導致血紅蛋白異常的疾病基因突變
D.某人的第5號染色體丟失一個片段,導致患某種遺傳病染色體結構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有關生物大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氨基酸的空間結構與種類決定蛋白質的功能
B.在玫瑰花細胞中,有A、T、G、U四種堿基的核苷酸有6種
C.質量相同的糖與脂肪完全氧化時,脂肪釋放的能量多
D.細胞中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相同的蛋白質不一定是同一種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有氧呼吸的下列階段,不在線粒體中進行的只有( 。
A.[H]傳遞給O2生成水B.C6H12O6分解為丙酮酸
C.丙酮酸分解為CO2和[H]D.ADP與磷酸反應生成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霧霾天氣嚴重危害人體健康.霧霾中的PM2.5進入人體后,肺部的吞噬細胞可以對其部分顆粒進行吞噬,同時PM2.5導致生物膜通透性改變,引起細胞死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PM2.5進入吞噬細胞,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B.吞噬細胞內因不含分解PM2.5的酶,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C.PM2.5只有突破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三道防線后才能被吞噬細胞吞噬
D.漿細胞產生的抗體可能與PM2.5特異性結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生物體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飛翔鳥類胸肌細胞中線粒體的數量比不飛翔鳥類的多
B.細胞內膜相對細胞膜,糖的含量高
C.相比肌肉細胞而言,唾液腺細胞高爾基體相對發(fā)達
D.癌細胞相對正常細胞核糖體數量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