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5.下列關于生物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間的信息交流體現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B.膜功能的復雜程度取決于膜蛋白的種類和數量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產生ATP的過程均在膜上進行
D.Na+通過主動運輸到突觸后膜內使后膜興奮或抑制

分析 1、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1)蛋白質在脂雙層中的分布是不對稱和不均勻的.
(2)膜結構具有流動性.膜的結構成分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tài)的,生物膜是流動的脂質雙分子層與鑲嵌著的球蛋白按二維排列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與蛋白、蛋白與脂質、脂質與脂質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實現的.
2、細胞膜的成分:脂質、蛋白質和少量的糖類.磷脂構成了細胞膜的基本骨架.

解答 解:A、物質的跨膜運輸體現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A錯誤;
B、膜的結構和功能與膜上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有關,B正確;
C、有氧呼吸產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C錯誤;
D、神經遞質引起突觸后膜的興奮或抑制,D錯誤.
故選:B.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生物膜的成分、結構和功能,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理解,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染色體組是指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染色體,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發(fā)育的全部遺傳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某神經纖維靜息電位的測量裝置及結果如圖1所示,圖2是將同一測量裝置的微電極均置于膜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中膜內的鉀離子濃度甲處比乙處低
B.圖2測量裝置所測電壓為+70mV
C.圖2中若在③處給予適宜刺激,②處用藥物阻斷電流通過,則測不到電位變化
D.圖2中若在①處給予適宜刺激(②處未處理),電流計的指針會發(fā)生兩次偏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有b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某種蛋白質,含有a條肽鏈,如果將該蛋白質分子用蛋白酶水解,共需水分子(  )
A.a個B.b個C.(b+a)個D.(b-a)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和0.3g/mL蔗糖溶液進行質壁分離實驗,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若觀察到中央液泡逐漸變小,則可說明該細胞是活細胞
B.用任何濃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都不能引起細胞質壁分離
C.質壁分離過程中水分子順相對含量梯度跨膜進出細胞
D.若用已經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細胞做該實驗,中央液泡可能會進一步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為了探究不同光照處理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科學家以生長狀態(tài)相同的某種植物為材料設計了A、B、C、D四組實驗.每組處理的總時間均為135s,光照與黑暗處理情況見下圖所示(A、B、C三組光照與黑暗處理時間相同).結果是A組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為M%;B組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為70%;C組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為94%;D組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為100%.請回答下列問題:

(1)各組實驗的溫度、光照強度和C02濃度等條件相同、適宜且穩(wěn)定,這樣處理的目的是排除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2)該四組實驗中,對照組是D組,其中A組的結果中M對應數字應為50.
(3)光照期間,能進行光反應和暗反應(填“光反應”或“暗反應”或“光反應和暗反應”).
(4)可以判斷,單位光照時間內,B組和C組植物合成有機物的量都高于D組植物合成有機物的量,依據是B組和C組只用了D組一半的光照時間,其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卻是D組的70%和94%.
(5)A、B、C三組處理相比,隨著光照和黑暗交替頻率的增加,使光下產生的ATP和[H]能夠及時利用與再生,從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用一個32P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含有31P的細菌,最后釋放出100個子代噬菌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噬菌體在侵染過程中DNA和蛋白質完全分離
B.標記噬菌體時先用含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yǎng)噬菌體
C.釋放出的100個子代噬菌體中,有98個噬菌體的DNA含31P
D.細菌利用自身的脫氧核苷酸和氨基酸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已知控制卵色的B基因(黑色)對b基因(白色)為顯性.雄性(性染色體為ZZ)家蠶利用飼料效率高,繭絲質量好,但是在卵期很難分辨 雌雄,育種工作者經過如圖過程獲得新品種丙,實現了通過卵色直接分辨雌雄.請回答:

(1)過程①是用X射線處理甲蠶蛹獲得乙,乙的變異類型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異位.
(2)過程②是用經輻射的甲蠶和表現型為白卵雄蠶交配,若F1中黑卵都發(fā)育成雌性(♀),白卵都發(fā)育成雄性(♂),
則說明該蠶已變異成乙,且子代中可以得到丙.
(3)養(yǎng)蠶人在選種時,用純系白卵家蠶和丙雜交,淘汰所有黑色 卵即達到篩選出 雄蠶的目的.
(4)家蠶常染色體上另有一對基因 $\frac{R}{r}$,也參與控制卵色,b 基因純合時一定為白卵.科技 人員用沒有發(fā)生染色體變異的家蠶完成了下表所示雜交試驗.請回答:
親本F1F2
雜交組合雌(♀)×雄(♂)黑卵黑卵數白卵數紅卵數比例
白卵蠶蛾×紅卵蠶蛾全部1 5566625039:4:3
紅卵蠶蛾×白卵蠶蛾全部1 8358276439:4:3
①控制卵色性狀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B/b、R/r)遵循 (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組 合定律.親本中紅卵蠶蛾基因型為BBrr.
②若要驗證 F2 中白卵個體的基因型,可讓其與 F1 基因型相同的個體雜交,預測結果及結論:若后代卵色及比例為黑卵:白卵=1:1,則白卵個體的基因型是bbRR.
若后代卵色及比例為黑卵:白卵:紅卵=3:4:1,則白卵個體的基因型是 bbRr
若后代卵色及比例為黑卵:白卵:紅卵=1:2:1,則白卵個體的基因型是bb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第一次或換批號注射青霉素針劑之前,醫(yī)生都要給病人做“皮試”,其目的是( 。
A.觀察青霉素的殺菌效果B.觀察病人是否會發(fā)生過敏反應
C.觀察病人體質決定用藥量D.觀察病人是否有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