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人體內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纖維素和脂肪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
B、ATP、磷脂、抗體、DNA的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C、蛋白質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堿基中
D、人體內參與信息傳遞的分子都是蛋白質
考點:糖類的組成元素,脂質的組成元素
專題:
分析:1、化合物的元素組成:(1)蛋白質的組成元素有C、H、O、N元素構成,有些還含有P、S;
(2)核酸的組成元素為C、H、O、N、P;       
(3)脂質的組成元素有C、H、O,有些還含有N、P;
(4)糖類的組成元素為C、H、O.
2、蛋白質是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脫水縮合是指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連接,同時脫出一分子水,因此蛋白質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鍵中.
解答: 解:A、纖維素和脂肪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A正確;
B、ATP、磷脂、DNA的組成元素中都有C、H、O、N、P,但抗體屬于蛋白質,其組成元素中不含P,B錯誤;
C、蛋白質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鍵中,C錯誤;
D、人體內參與信息傳遞的分子不都是蛋白質,如性激素,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識記組成細胞的幾種化合物及相應的元素組成;識記蛋白質的合成過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是某學生對實驗中遇到異,F(xiàn)象的原因分析,其中分析錯誤的是( 。
A、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時出現(xiàn)藍紫色,可能是雙縮脲試劑B液過量
B、對酵母菌種群抽樣檢測觀察到酵母菌大量死亡,可能是培養(yǎng)液的pH降低
C、觀察不到藍綠色的線粒體,可能是沒有用8%鹽酸處理,影響健那綠染液進入細胞
D、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時,觀察到色素帶顏色過淺,可能是畫濾液細線的次數(shù)太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某二倍體動物細胞減數(shù)分裂某時期的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動物的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最多時為4條
B、基因A在1上,則在3的相同位置可能是基因A
C、該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若1為Y染色體,則2為X染色體
D、該細胞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或極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2P和35S分別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經(jīng)短時間保溫后,用攪拌機攪拌,然后離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檢測上清液中35S和32P的放射性以及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得到如圖所示的實驗結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外殼)與細菌分離
B、攪拌時間小于1分鐘時,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高
C、在實驗過程中細菌沒有裂解,沒有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
D、若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下降,細胞外35S放射性會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13年8月3日,國家質檢總局突然宣布,新西蘭恒天然乳粉檢出肉毒桿菌,緊急召回2012年5月生產(chǎn)的所有可能污染的產(chǎn)品.但是肉毒桿菌本身其實沒有毒性,其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原因是能分泌一種毒性很強的蛋白質--肉毒毒素.下面關于肉毒桿菌及肉毒毒素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高溫不影響肉毒毒素的毒性
B、肉毒毒素的分泌必須有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的參與
C、肉毒桿菌無染色體,只能在分子水平發(fā)生可遺傳變異
D、肉毒桿菌細胞中的核酸有4種核苷酸、4種堿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以白色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為實驗材料,制成臨時裝片,滴加下列試劑后蓋上蓋玻片,吸去多余的染液,置于顯微鏡下直接觀察.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滴加0.3g/L蔗糖溶液與少量紅墨水,便可觀察質壁分離
B、滴加甲基綠染液,便可觀察線粒體的分布情況
C、滴加吡羅紅染液,便可觀察RNA的分布
D、滴加醋酸洋紅染液,便可觀察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玉米幼苗易發(fā)生黃葉病,表現(xiàn)為葉片發(fā)黃,無光澤.科研人員對黃葉病玉米的光合作用進行了研究.圖中的甲圖表示光照強度對普通型玉米(A)、黃葉病玉米(B)光合作用的影響;乙圖表示栽種普通型玉米的大棚一天內CO2濃度的變化情況.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圖甲可知黃葉病玉米光合作用力較弱,光照強度為y時,黃葉病玉米葉綠體內C3的含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普通型玉米;此種光強下每天光照時間必須大于
 
h,黃葉病玉米才能生長.
(2)乙圖b點后曲線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過程中
 
階段先增強所致,c點時大棚中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3)如果大棚內作物由普通型玉米改為黃葉病玉米,乙圖中b點將向
 
方移動,e點向
 
方移動.
(4)為了了解黃葉病的發(fā)病原因,可利用有機溶劑提取出的葉綠體色素,并用
 
法鑒定黃葉病幼苗葉綠體色素的缺陷,結果發(fā)現(xiàn)濾紙條上的第三、四條色素帶明顯變窄,說明
 
,黃葉病玉米對
 
-光的吸收能力減弱.
(5)玉米黃葉病在幼苗期發(fā)生,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隨著幼苗的生長黃葉現(xiàn)象也會逐漸消失,且無病蟲害現(xiàn)象,由此可推測黃葉病可能是因
 
的缺陷而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中,曲線Ⅰ、Ⅱ、Ⅲ分別表示某野生動物種群數(shù)量超過環(huán)境容納量后,其未來種群數(shù)量變化三種可能的情況.
(1)圖中曲線
 
說明該種群對其棲息地的破壞程度較輕.當曲線Ⅲ趨近零時,該動物種群出生率
 
(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因此不宜采取
 
保護的措施.
(2)若圖中某物種處于最高營養(yǎng)級,當其數(shù)量下降,且其他條件不變時,流向該營養(yǎng)級其他物種的能量會
 
.處于該營養(yǎng)級物種的種間關系是
 

(3)其他種群遷入該環(huán)境后,如果沒有破壞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則遷入該環(huán)境后,改變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結構,抵抗力穩(wěn)定性
 

(4)人類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過度利用也會導致出現(xiàn)圖中的三種情況.20世紀以來中國人口表現(xiàn)為“J”型增長,因此需控制“J”型增長數(shù)學方程式中
 
參數(shù),以實現(xiàn)人口和野生動物資源的協(xié)調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為了探究腎上腺素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及作用機理,科學家曾經(jīng)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將腎上腺素施加到肝臟切片上,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葡萄糖生成,生成量較沒有施加過腎上腺素的肝臟切片超出許多.
實驗二:將肝臟細胞制成勻漿,并將部分勻漿離心獲得上清液和沉淀物,然后進行了4組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請回答:
(1)實驗選擇肝臟切片或由肝細胞制成的勻漿為材料,主要理由是肝細胞中含有豐富的
 

(2)實驗一的結果表明:腎上腺素具有
 
的作用.
(3)實驗二中,涉及的自變量包括
 
;第1組實驗表明:腎上腺素的施加能夠
 
酶A的含量;第2組實驗表明:腎上腺素很可能是通過
 
實現(xiàn)它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第3、4組實驗表明:腎上腺素的受體蛋白存在于
 
(上清液、沉淀物)中.
(4)科學家在進行實驗二時,發(fā)現(xiàn)施加過腎上腺素的實驗材料(勻漿、上清液或沉淀物)中均檢測到物質X,將物質X直接添加到其對照實驗中,發(fā)現(xiàn)酶A的相對含量明顯上升.請推測腎上腺素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