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下圖所示為生物體內的某種物質,請分析回答:
(1)A是由________等元素組成的。
(2)B的名稱叫________,1分子的B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其連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C所發(fā)生的作用稱為________。
(4)D、E在細胞中的分布可利用________對細胞進行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分布。物質D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色,物質E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色。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北京市西城區(qū)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12分,每空2分)葡萄生長需要強光照、適宜溫度,春季大棚中的弱光、低溫條件影響其生長?蒲腥藛T在不同低溫條件下研究葡萄幼苗相關生理指標的變化,為葡萄的大棚栽培提供理論依據(jù)。實驗的基因步驟如下:
①挑選長勢相同、具有5~6片真葉的某種葡萄功苗如下,平均分成三組,分別在常溫25°C、低溫15°C及5°C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8天,然后恢復常溫培養(yǎng)4天。
②在培養(yǎng)的0、2、4、6、8天和恢復常溫培養(yǎng)的第2(R2)天、第4(R4)天,進行各項生理指標測定。
③記錄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中的對照組是 ;研究中測定的內容是 。
(2)在低溫條件下,植物體內可產(chǎn)生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的累積可引發(fā)膜脂過氧化,造成細胞膜系統(tǒng)的損傷,膜脂過氧化的產(chǎn)物之一是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存在于植物細胞中的最重要的清除活性氧的酶之一,對保護膜系統(tǒng)具有重要作用。膜脂的主要萬分是 ,膜脂過氧化會影響系統(tǒng)的 。
(3)綜合圖1、圖2所示結果:15°C的低溫處理,對葡萄幼苗造成的傷害是 (可逆、不可逆)的,判斷的依據(j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第一學段測評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在調查某湖水中H細菌指數(shù)(1升水中含有的H細菌菌落數(shù))的實驗中,先將5升湖水水樣濃縮至5毫升,然后各取濃縮水樣1毫升,分別涂布到5個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后統(tǒng)計的H細菌菌落數(shù)分別是42、38、55、18、12。實驗引發(fā)出一系列的問題,請回答:
(1)培養(yǎng)基中含有蛋白胨、淀粉分別為細菌培養(yǎng)提供了 。
(2)配制好的培養(yǎng)基用 法滅菌,并在 條件下接種。
(3)為了盡快觀察到細菌培養(yǎng)的實驗結果,應將接種了湖水樣品的平板置于 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的溫度設定在37℃。要使該實驗所得結果可靠,還應該同時在另一平板上接種 作為對照進行實驗。
(4)細菌培養(yǎng)產(chǎn)生的單個菌落在生態(tài)學中稱為 。根據(jù)上述結果計算,被檢水樣的H細菌指數(shù)為 。
(5)在培養(yǎng)H細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X細菌,并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
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分析,H細菌與X細菌之間的關系是 。X細菌周圍H
細菌不能生長和繁殖的原因最可能是 。
(6)干擾素是動物或人體細胞受到病毒侵染后產(chǎn)生的一種糖蛋白,科學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產(chǎn)干擾素時,用H菌作為 ,常用的轉化方法是,先用 處理細胞,使其處于感受態(tài),然后將其與 在緩沖液中混合,最后通過 的表達,檢測干擾素基因是否成功導入。
(7)若X細菌感染特定人群,則X細菌對感染者來說屬于免疫學中的____物質,如果X細菌侵入人體細胞內,則徹底消滅這些細菌所涉及的免疫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山東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12分) 請根據(jù)下圖所示的化合物分析并回答有關問題:
(1)該化合物稱為 ,組成這個化合物的氨基酸有 種,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是 圖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 。
(2)該化合物是通過 反應失去 個水分子后形成的;其合成場所是 。
(3)該化合物中連接氨基酸之間的化學健叫做 ,表示為 。
(4)該化合物中各有多少個羧基、氨基? 。
(5)兩個氨基酸縮合成二肽產(chǎn)生一個水分子,這個水分子中的氫來自 ____________(從下列選項中選)。
A.氨基 B.R基 C.氨基和羧基 D.羧基
(6)一個由n條肽鏈組成的蛋白質分子共有m個氨基酸,該蛋白質分子含有的______________個肽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2分)下圖甲表示反射弧的基本結構,圖乙是圖甲中①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神經(jīng)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 。
(2)圖甲所示的反射弧由感受器、 、神經(jīng)中樞、傳出神經(jīng)、 五個部分組成。
(3)c未受刺激時,神經(jīng)纖維細胞膜內外兩側電位表現(xiàn)為外正內負,受到刺激后,細胞膜內外兩側電位變化成 ,因而與鄰近未興奮部位間形成了電位差,使興奮向前傳導。
(4)興奮在不同的神經(jīng)元之間是通過圖乙所示的突觸來傳遞的,圖中①指______ ;神經(jīng)元之間興奮傳遞的方向是_________。(單向、雙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