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間作”是農(nóng)業(yè)上分行或分帶相間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如圖。實驗探究了“凈作(單一種植)玉米”、“凈作甘薯”以及“玉米和甘薯間作”三種種植模式下植物的光合效率,結果如表3。凈作模式下植株距離均為30cm。

葉位

種植模式

玉米凈光合速率/umol·m-2·s-1

甘薯凈光合速率/umol·m-2·s-1

上部葉

凈作

21.26

19.58

間作

23.29

18.10

下部葉

凈作

16.63

12.75

間作

20.24

9.05

1同一植株不同位置的葉片光合速率不同。下列關于玉米上部葉和下部葉的相關特征描述中,能夠解釋“上部葉光合速率>下部葉光合速率”的是__________。

A.下部葉片老化程度高,葉綠素含量較低

B.上部葉氣孔導度(反應氣體進出氣孔的效率)高

C.下部葉葉片面積相對較大,顏色更深

D.上部葉相比下部葉接受的光照更多

2該“間作”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但是否有利于提高玉米和甘薯的產(chǎn)量?請根據(jù)圖和表信息,結合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加以說明:__________

玉米是一種熱帶植物,這使它對寒冷天氣極其敏感。Rubisco酶是植物將大氣CO2轉(zhuǎn)化為糖的必要條件,而在寒冷的天氣里,其在玉米葉片中的含量急劇下降。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高Rubisco酶含量的改良玉米,圖為改良玉米和普通玉米在低溫下CO2固定效率的比較。

3Rubisco酶發(fā)揮作用的場所在__________。(具體填寫細胞器中的結構)

4據(jù)圖分析,改良玉米相比普通玉米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__________

A.高光強、低溫環(huán)境B.CO2濃度,高光強環(huán)境

C.低光強、低溫環(huán)境D.CO2濃度,低溫環(huán)境

【答案】

1ABD

2該間作模式下玉米的光合速率相比凈作略有提升,玉米的產(chǎn)量可能可以提高;但甘薯在間作模式下的光合速率小于凈作模式,產(chǎn)量難以提高。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可能是由于玉米植株較高,且間作模式下植株間的距離增大,保證了下部葉也能有較充足的光照;而甘薯在該間作模式下可能是由于植株較矮且植株間距較近,導致被玉米遮擋了部分光照,且植株間對土壤水分(以及無機鹽)的競爭增加而導致水分不足,還有可能,還有可能是植株較密,導致CO2的吸收不足

3葉綠體基質(zhì)

4D

【解析】

1A、下部葉片老化程度高,葉綠素含量較低,所以光合作用速率降低,A正確;

B、上部葉氣孔導度高,葉片吸收的CO2更多,所以光合作用速率更高,B正確;

C、光合速率是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的光合作用大小,所以下部葉葉片面積相對較大,顏色更深不能解釋上部葉光合速率>下部葉光合速率,C錯誤;

D、由于位置不同,上部葉片更容易接受的光照,D正確。

故選ABD

2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該間作模式下玉米的光合速率相比凈作略有提升,玉米的產(chǎn)量可能可以提高;但甘薯在間作模式下的光合速率小于凈作模式,產(chǎn)量難以提高;可能是由于玉米植株較高,且間作模式下植株間的距離增大,保證了下部葉也能有較充足的光照;而甘薯在該間作模式下可能是由于植株較矮且植株間距較近,導致被玉米遮擋了部分光照,且植株間對土壤水分(以及無機鹽)的競爭增加而導致水分不足,還有可能,還有可能是植株較密,導致CO2的吸收不足。

3根據(jù)題干中“Rubisco酶是植物將大氣CO2轉(zhuǎn)化為糖的必要條件,說明該酶在暗反應中發(fā)揮作用,所以發(fā)揮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zhì)。

4從圖中看出,改良玉米在高CO2濃度的條件下光合作用速率比普通玉米高,結合題干中圖為改良玉米和普通玉米在低溫下CO2固定效率的比較,所以改良玉米相比普通玉米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高CO2濃度,低溫環(huán)境。

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玉米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起源于墨西哥類蜀黍,但兩者在形態(tài)上差異很大。玉米只有一根長枝,頂端優(yōu)勢明顯,而墨西哥類蜀黍長有很多側枝,二者的果穗也有很大差異,如下圖所示

1)玉米和墨西哥類蜀黍都有20條染色體,玉米和墨西哥類蜀黍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兩者的雜種F1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時,來自玉米的染色體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進行正常的聯(lián)會,形成________個四分體。

2)將玉米和墨西哥類蜀黍進行雜交,F1代果穗的表現(xiàn)型形態(tài)介于兩者之間(如上圖所示),將F1代自交,F2代果穗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連續(xù)的變異。若有1/1000像玉米,1/1000像墨西哥類蜀黍,在不考慮等位基因的顯隱性關系和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時,估計與果穗的表現(xiàn)型相關的基因數(shù)有_________。

3)影響植物多側枝和少側枝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墨西哥類蜀黍多側枝和玉米少側枝是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該基因只在芽中表達,在玉米的芽中該基因的表達量遠高于墨西哥類蜀黍,但在二者體內(nèi)表達的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序列沒有差異,推測這對等位基因的不同是在基因的__________區(qū),對該區(qū)段使用相同的引物進行PCR擴增,結果如下圖:

其中泳道1-88個不同的玉米品種,9泳道為墨西哥類蜀黍,-為陰性對照,M為標準對照,可以斷定:該基因在玉米體內(nèi)有一段_________________。該等位基因的雜合子表現(xiàn)為________________(填多側枝或少側枝)。

4)通過對玉米和墨西哥類蜀黍的遺傳學分析,推測農(nóng)民開始種植墨西哥類蜀黍的時間大約在9000年前,種植過程中,由于在墨西哥類蜀黍的種群中發(fā)生了_________,進而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__________,再通過農(nóng)民的____________性種植,使某些基因的頻率發(fā)生了改變,最終進化成現(xiàn)代玉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 表示不同 pH 條件下淀粉酶對淀粉分解作用的實驗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先將各組淀粉酶溶液的pH調(diào)到設定值,再與淀粉混合

B.pH1的試管說明淀粉酶活性不一定受pH影響

C.pH13的試管調(diào)到pH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變

D.該實驗的自變量是pH,因變量是淀粉剩余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CAR-T 療法是通過設計CAR 基因,并導入癌癥患者的 T 細胞中,使其轉(zhuǎn)化為 CAR-T 細胞,CAR-T細胞膜上的 CAR 蛋白與癌細胞表面抗原特異結合后,激活 CAR-T 細胞使其增殖、分化,從而實現(xiàn)對癌細胞的特異性殺傷和記憶,主要過程如圖。

1過程①中需要用到的兩種酶是__________。過程③在基因工程操作步驟中屬于_____

2 CAR 基因?qū)牖颊?/span> T 細胞前,必須先完成過程②,原因可能是_____。

A.CAR 基因片段小,容易丟失

B.CAR 基因分子量大,不易通過細胞膜

C.CAR 基因易被降解

D.CAR 基因在 T 細胞中不能復制

3CAR-T 療法屬于_____。

A.動物基因工程B.酶工程

C.微生物基因工程D.發(fā)酵工程

4根據(jù)圖示,CAR-T 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具有特異性,主要取決于 CAR 蛋白:______區(qū)。CAR-T療法具有持久性是因為_____。

5研究發(fā)現(xiàn),其他細胞經(jīng)過改造,細胞膜上的 CAR 蛋白也會成為抗原,產(chǎn)生不良反應。以下屬于限制CAR-T療法運用的原因有_________

A.腫瘤病人前期化療導致 T 細胞不足

B.收集的 T 細胞不純,混入 B 細胞

C.患者正常細胞膜上也有相似抗原

D.pCDH質(zhì)粒上具有抗性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豚草是原產(chǎn)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區(qū)主要的過敏原。課外小組的同學對北安河地區(qū)路旁的一片閑散地中的豚草及部分植物的種群密度連續(xù)進行了五年的調(diào)查,結果如表所示(單位:株/m2)。

年份

種名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曼陀羅

30

21

11

03

01

龍葵

30

20

04

0

0

灰綠藜

32

28

17

13

06

1)調(diào)查植物的種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調(diào)查作物植株上蚜蟲、跳蝻的密度一般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標志重捕法一般適用于_____________。

2)取樣的關鍵除應注意隨機取樣外,還應考慮_______________。

3)計算種群密度時要取多個樣方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

4)請在下圖中繪出豚草和灰綠藜種群密度的變化曲線。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B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組中,其僅在體細胞(2n)和精子中正常表達,但在卵細胞中不轉(zhuǎn)錄。為研究B基因表達對卵細胞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

據(jù)圖回答:

(1)B基因在水稻卵細胞中不轉(zhuǎn)錄,推測其可能的原因是卵細胞中________(單選)。

A.含B基因的染色體缺失 B.DNA聚合酶失活

C.B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 D.B基因的啟動子無法啟動轉(zhuǎn)錄

(2)從水稻體細胞或________中提取總RNA,構建____________文庫,進而獲得B基因編碼蛋白的序列。將該序列與Luc基因(表達的熒光素酶能催化熒光素產(chǎn)生熒光)連接成融合基因(表達的蛋白質(zhì)能保留兩種蛋白質(zhì)各自的功能),然后構建重組表達載體。

(3)在過程①、②轉(zhuǎn)化篩選時,過程______________中T-DNA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DNA上,過程__________________在培養(yǎng)基中應加入卡那霉素。

(4)獲得轉(zhuǎn)基因植株過程中,以下鑒定篩選方式正確的是________(多選)。

A.將隨機斷裂的B基因片段制備成探針進行DNA分子雜交

B.以Luc基因為模板設計探針進行DNA分子雜交

C.以B基因編碼蛋白的序列為模板設計探針與從卵細胞提取的mRNA雜交

D.檢測加入熒光素的卵細胞中是否發(fā)出熒光

(5)從轉(zhuǎn)基因植株未成熟種子中分離出胚,觀察到細胞內(nèi)僅含一個染色體組,判定該胚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形成的,而一般情況下水稻卵細胞在未受精時不進行發(fā)育,由此表明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人行走時,足部突然受到傷害性刺激,迅速抬腳。如圖為相關反射弧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當興奮到達b點時,神經(jīng)纖維膜內(nèi)的電位變化是正電位變?yōu)樨撾娢?/span>

B.興奮在c處,只能由樹突傳遞到軸突

C.當細菌感染足部傷口時,機體首先發(fā)起攻擊的免疫細胞是吞噬細胞

D.傷害性刺激產(chǎn)生的信號傳到脊髓處形成痛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人體精原細胞中23號染色體形態(tài),該精原細胞在形成正常精子的過程中,通常不會出現(xiàn)的染色體形態(tài)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將靈敏電表的兩個電極(b, c)置于蛙的坐骨神經(jīng)上, 然后在a處給予適宜的電刺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靜息時電表指針沒有偏轉(zhuǎn),說明膜外各處沒有電位

B.刺激a處后,電極b和電極c處可同時變?yōu)樨撾娢?/span>

C.刺激a處后,電表指針會出現(xiàn)兩次幅度相同的偏轉(zhuǎn)

D.此實驗說明了神經(jīng)沖動可以沿著神經(jīng)纖維雙向傳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