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20世紀60年代后,科研人員開始用淀粉酶替代酸來分解淀粉.如圖為某同學探究不同pH條件下淀粉酶對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實驗結果,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應先將各組試管溶液pH分別調到設定數(shù)值再混合

B.pH為3和9的兩只試管中的淀粉酶的結構相同

C.pH為13的試管調到PH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變

D.淀粉酶通過降低淀粉分解反應的活化能起到催化作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南南陽宛東五校中學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若某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917,在合成這個蛋白質分子的過程中脫去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926,假設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7,則組成該蛋白質分子的肽鏈有( )

A. 1條 B. 2條 C. 3條 D. 4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山西省太原市高三10月階段性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的問題。右表為某地夏季晴朗的某天,玉米和花生凈光合速 率測定值。下圖表示玉米CO2同化途徑(玉米CO2同化需要兩種細胞合作完成)。玉米葉肉細胞 中有一種酶,通過系列反應將CO2 “泵”入維管束鞘細胞, 使維管束鞘細胞積累較高濃度的CO2,保證卡爾文循環(huán)順利進行。這種酶被形象地稱為“CO2泵”。而花生缺乏類似的“CO2泵”。

(1)11:00時,光照增強,溫度過高,花生出現(xiàn)明顯的“午休”現(xiàn)象,導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顯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而此時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反而有所升高,原因是___________。

(2)研究得知,玉米葉肉細胞中的“C02泵’’實際上是發(fā)生在葉綠體中的一種特殊的二氧化碳固定過程,這種過程保證了葉肉細胞能夠將“低濃度二氧化碳泵入高濃度的維管束鞘細胞中”,由此推測: 葉肉細胞葉綠體中固定二氧化碳過程是一個消耗ATP的過程,這種ATP應該來自 (回答場所和過程)。光照正常時,如果泵入維管束鞘細胞葉綠體中的二氧化碳減少,短時間內維管束鞘細胞葉綠體中ATP含量的變化_______(增多?減少?不變?)及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與11:00時相比,17:00時,花生和玉米光合作用速率相等,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維管束鞘細胞因靠近維管束中的篩管而有利于光合產物的運輸,那么,玉米葉片的這種結構有利于______(加快、減慢)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山西省太原市高三10月階段性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萌發(fā)的種子中酶有兩個來源,一是由干燥種子中的酶活化而來,二是萌發(fā)時重新合成。研究發(fā)現(xiàn)種子萌發(fā)時,新的RNA在吸水后12h開始合成,而蛋白質合成在種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開始。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種子中長期保存

B. 干燥種子中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例低于萌發(fā)種子

C. 萌發(fā)時消耗的有機物根本上來源于母體的光合作用

D. 種子吸水后12h內新蛋白的合成不需要RNA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山西省太原市高三10月階段性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是幾個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實驗,對其結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給水稻提供14C02,則14C的轉移途徑大致是:14C02一14C3一(14CH20)

B.利用15N標記某丙氨酸,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將出現(xiàn)放射性,而游離的核糖體無放射性

C.給水稻提供14C02.則其根細胞在缺氧狀態(tài)有可能出現(xiàn)14C2H5OH

D.小白鼠吸入1802,則在其尿液中可以檢測到H2180,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山西省太原市高三10月階段性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體肝細胞內CO2分壓和K+濃度高于細胞外,而O2分壓和Na+濃度低于細胞外,上述四種物質中通過主動轉運進入該細胞的是

A. CO2 B. O2 C. K+ D.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山西省太原市高三10月階段性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馬拉松比賽的后半程,運動員大腿肌肉細胞呼吸作用的產物有

①CO2 ②H2O ③乳酸 ④ATP

A.一項 B.二項 C.三項 D.四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寧夏石嘴山市高三上學期10月考生物2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形態(tài)變化,由圖分析可知

A.甲→乙的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B.觀察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通常在丙時期

C.丙階段核膜消失,核仁解體

D.戊階段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是DNA分子數(shù)的兩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寧夏石嘴山市高三上學期10月考生物1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從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它能干擾瘧原蟲表膜一線粒體的功能,阻斷宿主紅細胞為其提供營養(yǎng),導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斷排出到蟲體外,使瘧原蟲損失大量胞漿而死亡,進而達到抗瘧的目的。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瘧原蟲的細胞與人的成熟紅細胞具有的生物膜種類相同

B. 瘧原蟲的細胞內自噬泡與細胞膜的融合體現(xiàn)細胞膜的功能特點

C. 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瘧原蟲細胞內能量的供應機制受到影響

D. 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紅細胞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速率明顯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