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性激素進入組織細胞;
乙:葡萄糖進入人成熟的紅細胞;
丙:植物根毛細胞吸收水分
。喝说男∧c粘膜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
戊:神經(jīng)細胞受刺激時Na+內(nèi)流形成動作電位
A. 甲和乙都涉及的圖有①、③
B. 丙和丁都涉及的圖有②、④、⑥
C. 乙和戊都涉及的的圖有②、③、⑥
D. 丁和戊都涉及的圖有③、⑤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四川省高二上學期入學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甲表示果蠅卵原細胞中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圖乙表示該卵原細胞形成的卵細胞中的一條染色體,若只考慮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關(guān)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該卵原細胞不考慮交叉互換,可形成8種配子
B.基因D、d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
C.圖乙的卵細胞在形成過程中肯定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D.圖甲非等位基因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可以自由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高二9月期初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guān)于核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核中發(fā)生的轉(zhuǎn)錄過程有RNA聚合酶的參與
B.植物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均可發(fā)生DNA的復制
C.雙鏈DNA分子基本骨架是由排列在外側(cè)含氮堿基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的
D.用甲基綠吡羅紅染色劑可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江西省高三上暑假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某病患者家系中,一對夫婦表現(xiàn)正常,丈夫的妹妹患病而其父母均表現(xiàn)正常,妻子的母親完全正常而其父親是攜帶者,該夫婦生一個雜合子男孩的概率是( )
A.5/24 B.1/16 C.36/121 D.5/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江西省高三上暑假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甲、乙均為二倍體生物的細胞分裂模式圖,圖丙為每條染色體的DNA含量在細胞分裂各時期的變化,圖丁為細胞分裂各時期染色體與DNA分子的相對含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圖所示細胞都有2個染色體組且乙圖產(chǎn)生的子細胞為單倍體
B.甲、乙兩圖所示細胞的下一個時期可分別對應圖丁的a時期和c時期
C.圖丁中a時期可對應圖丙的CD段。圖丁中b時期的細胞可以是圖甲所示的細胞
D.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均存在圖丁的a時期,細胞內(nèi)每條染色體的DNA含量變化均可用圖丙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河南省洛陽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guān)于“多樣性”的分析正確的是
A.蛋白質(zhì)多樣性的原因是其基本單位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量和排列順序不同
B.DNA分子具有多樣性的原因是其四種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及其空間結(jié)構(gòu)不同
C.變異和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使細胞具有多樣性
D.生物的多樣性是生物與自然環(huán)境共同進化的結(jié)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河南省洛陽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guān)于生物體內(nèi)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蛋白質(zhì)
B.攝入過多的脂肪會導致尿液中尿素的含量顯著增多
C.植物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載體、酶和纖維素等化合物
D.DNA、ATP、磷脂含有的元素種類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河南省洛陽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guān)細胞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能進行中心體的復制
B.乳酸菌細胞壁的合成需要高爾基體的參與
C.被溶酶體分解后的產(chǎn)物將全部被排出細胞外
D.病毒蛋白質(zhì)外殼的合成是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上進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省高一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葡萄糖穿越細胞膜進入紅細胞的運輸速度存在一個飽和值,該值的大小取決于
A. 細胞內(nèi)的氧濃度
B. 細胞膜外的糖蛋白數(shù)量
C. 細胞膜上相應載體的數(shù)量
D. 細胞內(nèi)外葡萄糖濃度差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