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圖1,圖中④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應(yīng)階段,⑤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應(yīng)階段,①②③分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其中物質(zhì)A表示丙酮酸,B表示[H],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ADP和Pi,E表示AT[和[H],F(xiàn)表示水.
2、分析圖2: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真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在一定溫度范圍內(nèi)(5℃-30℃),隨著升高溫度,光合作用真正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增多,說明光合作用隨溫度升高而逐漸增強.但35℃時,光合作用真正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與30℃時差不多,說明了溫度不是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解答 解:(1)根據(jù)圖1中的物質(zhì)變化可知,過程①②③分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因此A表示丙酮酸,C表示二氧化碳;圖中④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應(yīng)階段,⑤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應(yīng)階段,光反應(yīng)階段為暗反應(yīng)階段提供ATP+NADPH(ATP+[H]),即圖中物質(zhì)E.
(2)圖1中,④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應(yīng)階段,發(fā)生在葉綠體中的類囊體(基粒).
(3)圖1中,過程①②③分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有氧呼吸第三階段釋放能量最多.
(4)圖2中,用“光照條件下CO2的吸收量”所表示的光合作用強度,該值只能表示植物的凈光合作用強度.當一天凈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量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生長,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凈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量,即假設(shè)每天光照12小時,溫度為20℃時,(12×凈光合作用速率-12×呼吸作用速率)最大,因此最有利于植物生長的溫度是20℃.
(5)①35℃時,光合作用真正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與30℃時相等,說明了溫度不是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適當,①錯誤;
②適當增加光照強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強度,②正確;
③適當增加CO2濃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強度,③正確;
④適當增加光照時間只能增加產(chǎn)量,并不能改變光合作用強度,④錯誤.
故答案為:
(1)丙酮酸 二氧化碳 ATP+NADPH(ATP+[H])
(2)光反應(yīng) 葉綠體中的類囊體(基粒)
(3)③
(4)①20
(5)②③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關(guān)知識,要求識記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過程中的物質(zhì)變化,從而判斷圖1中數(shù)字表示的生理過程以及字母表示的化學物質(zhì),明確圖2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只能表示凈光合速率,再結(jié)合題圖信息準確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每個雙鏈DNA分子通常都會含有四種脫氧核苷酸,且堿基數(shù)=磷酸數(shù)=脫氧核糖數(shù) | |
B. | DNA分子中每個脫氧核糖上均連接著一個磷酸和一個含氮堿基 | |
C. | 雙鏈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個胞嘧啶,就一定會同時含有30個鳥嘌呤 | |
D. | G和C的含量越高,則DNA的穩(wěn)定性就越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精原細胞、精子 | B. | 體細胞、卵原細胞 | ||
C. | 精子、卵細胞 | D. | 初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贛州市北校區(qū)高二上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一植物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nèi),置于室外進行培養(yǎng),假定玻璃罩內(nèi)植物的生理狀態(tài)與自然環(huán)境中相同.用CO2濃度測定儀測得了該玻璃罩內(nèi)CO2濃度的變化情況,繪制成如圖的曲線,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BC段較AB段CO2濃度增加減慢,可能是因為低溫使植物呼吸作用減弱
B.FG段CO2濃度下降不明顯,是因為光照減弱,光合作用減弱的緣故
C.CO2濃度下降從D點開始,說明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D.H點CO2濃度最低,說明此時植物體內(nèi)有機物含量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1位于內(nèi)質(zhì)網(wǎng)中,基因2位于高爾基體中 | |
B. | 可在培養(yǎng)基中加人14C標記的葡萄糖,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 | |
C. | 正常細胞中能進行生物膜成分的更新,這兩種突變體細胞中不能進行膜成分更新 | |
D. | 正常細胞中分泌蛋白從合成到分泌經(jīng)過了核糖體、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爾基體、細胞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贛州市北校區(qū)高二上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科學家對生長在某區(qū)域兩個不同地段(水分條件相對較好的溝底和水分條件較差的坡面)的中國沙棘雌、雄株進行了研究,測得一天中CO2吸收量變化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一般情況下,曲線I所代表的植株在8點和12點時碳反應(yīng)所固定的CO2量不相同
B.在12:00時,若適當提高CO2濃度,短時間內(nèi)植株Ⅱ中NADPH的合成速率減慢
C.溝底和坡面的中國沙棘雄株都比雌株更適合在干旱地區(qū)生存
D.提取秋季沙棘葉片中的光合色素進行紙層析,可能只出現(xiàn)溶解度較小的2條色素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撫州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豬成熟紅細胞的細胞膜對不同物質(zhì)的轉(zhuǎn)運過程,其中敘述正確的是( )
A.上面代表細胞內(nèi)或細胞外
B.b表示自由擴散,可以表示氧氣的運輸方式與方向
C.a(chǎn)和e所需能量主要來源于線粒體
D.e可以代表丙酮酸的運輸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